肝豆状核变性最新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可有皮肤色素沉着,尤以面部及小腿 伸侧明显。 铜离子在近端肾小管和肾小球沉积,造成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出现肾性糖尿、多种 氨基酸尿、尿酸尿、高钙尿、蛋白尿等。 少数患者可发生肾小管性酸中毒,产生骨 质疏松,骨和软骨变性。
14
.
辅助检查
1、血清CP及铜氧化酶活性测定 正常人CP值为0.26~0.36g/L, WD患者显著降低,甚至为零。 血清CP降低是诊断WD重要依据之一,但血 清CP值与病情、病程及驱铜治疗效果无关。
肝豆状核变性
1 .
定
义
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 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 1912年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 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 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K-F环)。
2
.
病因及发病机制
19
.
3、肝肾功能 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 WD患者,早期可无肝功异常。 以肝损害为主要表现者可表现不同程度肝 功能异常,如血清总蛋白降低、γ-球蛋白 增高。 以肾功损害为主者可出现尿素氮、肌酐。 增高
20
.
4、骨关节X线检查 最常见双腕关节以下,骨质疏松、骨关节 炎、骨软化、自发性骨折等。
12
.
3、眼部症状
K-F环是本病最重要的体征,95%~98% 患者有K-F环。 由于铜沉积在角膜后弹力层所致,绝大多 数见于双眼,个别见于单眼。 有神经症状时亦可见此环,位于角膜与巩 膜交界处,在角膜内表面上,呈绿褐色或 金褐色,宽约1.3mm,光线斜照时最清楚, 早期需用裂隙灯。
13
.
4、其它
正常人从肠道吸收入血的铜大部分先与白 蛋白疏松结合,然后进入肝细胞。 在肝细胞中,铜与α-2球蛋白牢固结合成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CP具有氧 化酶的活性,因呈深蓝色而得名。 循环中的铜90%~95%结合在CP上,约70 %CP存在于血液中,其余部分存在血管外。
3
.
7
.
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变致密,线粒 体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断裂。 脑部以壳核最明显,其次为苍白球及尾状 核,大脑皮质亦可受侵。 角膜边缘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浆内,有棕 黄色的细小颗粒沉积。
8
.
临床表现
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持至成年期,发病年龄 4~50岁. 以肝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龄约11岁, 以神经症状起病者平均年龄约19岁, 若未经治疗最终都会出现肝脏和神经损害 症状。 起病多较缓慢,少数可由于外伤、感染或 其他原因而呈急性发病。
17
.
正常人尿铜排泄量小于50µ g/24小时, 未经治疗者多为200~400µ g/24小时, 个别高达1200µ g/24小时。 青霉胺负荷试验:正常人和未经治疗患者 口服青霉胺后,尿铜均增高,但患者比正 常人更明显。
18
.
(3)肝铜量:是诊断WD的金标准。 需经肝穿刺检查,绝大多数患者肝铜含量 在250µ g/g肝重以上(正常50µ g/g)。
15
.
血清铜氧化酶活性强弱与血清CP含量呈正 比,故测定铜氧化酶活性可间接反映血清 CP含量,其意义与直接测定血清CP相同。 但应注意血清CP降低还见于肾病综合征、 慢活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某些吸收 不良综合征、蛋白-热量不足性营养不良。
16
.
Fra Baidu bibliotek
2、人体微量铜测定 (1)血清铜:正常人血清铜为 14.7~20.5µ mol /L,WD患者90% 降低。 (2)尿铜:大多数患者24小时尿铜含量显著增 加,未经治疗时增加数倍至数十倍,服用排铜药 物后尿铜进一步增加,待体内蓄积铜大量排出后, 尿铜量又见降低,这些变化可作为临床排铜药物 剂量调整的参考指标。
21
.
5、头颅CT及MRI 可见脑萎缩、基底节低密度灶、特别是双 侧豆状核区低密度灶。
22
.
6、基因诊断
23
.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4条标准: (1)肝病史或肝病征/锥体外系病症; (2)血清CP显著降低和/或肝铜升高; (3)角膜K-F环; (4)阳性家族史。 符合(1)(2)(3)或(1)(2)(4) 可确诊WD;
铜作为辅基参与多种重要生物酶的合成。 剩余的铜通过胆汁、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
4
.
WD基因有多种突变型,常涉及P类ATP结合 区。 由于90%以上患者血清CP量明显减少,而 生化研究表明,肝内前铜蓝蛋白 含量和结 构均正常,表明肝内合成的前铜蓝蛋白与 铜结合存在障碍,因而认为CP合成障碍是 本病最基本的遗传缺陷。
此外可有广泛的神经损伤: 皮质功能损伤,智力减退、思维迟钝、情感行为 性格异常,情绪失控,晚期可有器质性精神病症 状。 小脑损伤,共济失调和语言障碍。 锥体系损伤,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和假性球麻痹。 下丘脑损伤,肥胖、持续高热及高血压。 少数患者可有癫痫。
11
.
2、肝脏症状
约80%患者发生。 大多表现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症状群,如倦怠、无 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肝肿大或缩小、脾肿 大及脾功亢进、黄疸、腹水、蜘蛛痣、食管静脉 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昏迷。 10%~30%WD患者发生慢活肝。 少数患者表现无症状性肝、脾肿大,或转氨酶持 续升高而无任何肝症状。 肝脏损伤还可使体内激素代谢异常,导致内分泌 紊乱。 极少数患者以急性肝衰竭和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 多于短期内死亡。
5
.
其它因素入胆道排铜障碍、细胞内异常蛋 白存在、溶酶体缺陷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由于铜不能与铜结合蛋白结合,过量铜沉 积在肝、脑、肾和角膜等组织而致病。
6
.
病
理
WD呈特殊分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累 及肝、脑、肾、角膜等处。 肝脏外表及切面均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 或 假小叶,病变明显者像坏死后性肝硬化, 肝细胞常有脂肪变性,并含有铜颗粒。
9 .
1、神经症状
突出表现是锥体外系症状,舞蹈样或手足徐动样 动作,肌张力障碍,静止性、意向性和姿势性震 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屈曲姿势及慌张步态。 20岁以前起病常以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症为 主; 年龄更大者常表现震颤、舞蹈样或投掷样动作。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