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当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总体资产规模看,农村信用社都是我国中小银行体系的主体,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对服务“三农”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贷款增长迅速,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因此防范风险、减小损失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多,可见减小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重要性。
1国外研究情况
1.1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
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偏重资产业务的管理。这是因为商业银行经营中最直接、最具经常性的风险来自于资产业务。因为传统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自于资产业务。
(2)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是,把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点,由资产方转移到负债方,以主动的、积极的负债管理作为实现资产流动性、赢利性均衡的主要工具。
(3)资产负债综合性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银行应以最低成本来筹集资金,以最大的赢利来安排剩余资金,切实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
(4)资产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理论的核心原则仍然是银行经营的“三性”相统一的原则,是伴随经济发展、市场变化和银行业务发展而发展的,既是指导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理论,也是指导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
(5)资本管理理论
资本管理理论其实是关于银行必须拥有抵御风险的资本实力的理论,在此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是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政府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存款保险制度和保护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制度(中央银行再贷款制度)的监管政策体系和监管理论,以及防止银行购并形成垄断的垄断力评估理。
1.2 国外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状况
从国际上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及发展看,目前主要新成果有:J.P Morgan 银行发展的信用计量方法Credit Metrics;CSFP发展的信用风险Credit Risk+;KMV公司的KMV模型;麦肯锡公司的信用证券组合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 方法;穆迪公司提出的Risk Calc方法。而Credit Metrics影响最大。
2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关于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实务界、理论界,都对金融风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翻译引进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或著书立说,或实行西方金融风险管理方法,这些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2.1 信贷风险成因的研究
徐宏伟(2009)指出了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的几点薄弱之处。一是信贷管理制度落实不严、内控制度不健全;二是抵押物落实不到位;三是转据和以贷结息现象不能完全杜绝,形成风险隐患;四是信息反馈不准确、不全面。
钟声、张坤(2009)认为影响农信社的信贷风险主要有机构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构成。内部因素有 1.监管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对称;2.信贷机构信贷结构单一。外部因素有1.金融危机影响下,农业经营困难,还贷能力下降,违约事件屡有发生;2. 当地政府使用行政手段干预资金流向;3.农村信用体制的不完善。
朱桂水(2010)认为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一是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二是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四是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2.2 信贷风险度量的研究
李江、刘丽平(2008)在对中国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中,运用了综合经济指标和宏观经济变量对贷款违约率进行了模拟。
程婵娟、邹海波(2009)基于CPV模型,分别选取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代表性指标,以及与银行贷款业务联系紧密的行业发展情况指标,对银行业贷款违约概率进行度量,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度量银行贷款违约概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将会对全面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2.3 加强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王当海(2009)认为金融危机下要提高农信社风险管理水平需从以下几点做起:1.提高新增贷款质量,着力防范信贷风险;2.培育健康的风险文化;3.建立完善以责任为纽带的岗责体系、制衡机制和“授权到人”与“授权到机构”相结合的授权管理制度;4.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素质,完善用人用工机制,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谢承恒(2010)提出,一要强化信贷流程管理,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二要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内控制度;三要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四要提升企业信贷文化,培育健康的风险文化;五要完善担保抵押制度;六要逐步建立并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宋魁(2010)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来控制农信社的贷款风险:1.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2.积极防范信用风险;3.加大人才资源保障措施;4.健全风险评价体系;5.防范操作风险。
综合国内外对于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在理论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国内仍还没有形成关于银行业信贷风险全面管理的框架,所进行的只是信贷风险管理的条块分割研究,。从对国内二十年的文献检索结果来看,虽然某一些论文试图通过某种数学方法来度量银行信贷的风险,但他们所运用的概念和思路都未同和国际接轨,因此很难得到学术界和金融界的公认,另外还有一些论文从信贷风险所涉及的某个局部问题的定量分析入手,缺乏对整体信贷风险的度量和度量的模型化。
国外的研究主要以J.P. Morgan银行发展的信用计量方法Credit Metrics;CSFP发展的信用风险Credit Risk+;KMV公司的KMV模型;麦肯锡公司的信用证券组合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方法;穆迪公司提出的Risk Caleb方法四种方法为主,而其中以Credit Metrics影响最大。并在此风险度量模型的基础上对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