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疾病 猪水疱病 的知识和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的疾病猪水疱病的知识和防治

一、概述:

猪水疱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是由猪水疱病病毒(SVDV)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报道,随后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报道。本病流行性强,发病率高,以蹄部、口部、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皮肤发生水疱为特征。临诊症状与口蹄疫极为相似,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病,猪发生本病时应及时进行实验室确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水疱病列为A类传染病。

二、病原:

猪水疱病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为7400个核苷酸,病毒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子为近球形,用超薄切片观察到在SVDV感染的仓鼠初代细胞中,细胞质内有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病毒颗粒,有空心病毒和实心病毒两种,大小均一,直径为22~23nm。用磷钨酸法测得病毒粒子直径为28~30nm,用沉降法测定为28.6nm.。本病毒的分子量为10.4×106,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3±0.01g/mL,沉降系数为156±3S。在蔗糖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中产生148S病毒粒子、无RNA的81S和49S空衣壳3种颗粒,3种颗粒均可与SVDV抗血清产生反应。猪和人是已知的SVDV的自然宿主。奶牛、水牛、黄牛、绵羊、山羊、马、驴和鸡等均不发病。2日龄的吮乳小鼠和1~2日龄的吮乳仓鼠、大鼠可人工感染发病,出现痉挛和麻痹等神经症状。7日龄以上的小鼠具有抵抗力。成年小鼠、仓鼠、兔和豚鼠虽不发病,但能产生中和抗体,可制备抗血清。SVDV不感染鸡胚。水疱病病毒在乙醚中于4℃下保存10~12h,毒力无明显降低,说明病毒无脂蛋白囊膜;在pH7.0的条件下可于4℃存放160天病毒滴度不降低;在pH5.0、4.0和3.0的缓冲液中保存1h,活力不变,说明SVDV具有抗酸性,这一点与口蹄疫病毒不同。但在pH低于2.88和高于10.76时,则在164天后失去感染性。60℃2~10min可以灭活病毒。环境温度为12~17℃时,粪便中的病毒可以存活138天;但当环境温度为25℃时,约28天就被灭活。在-20℃条件下,经历11个月,动物尸体内仍有大量的感染性病毒存在。细胞培养毒在37℃下经历144h失去对细胞的感染性。20mg/L NaOH,

8%(v/v)甲醛和0.05%pH8.0的次氯酸均可在2min内灭活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在13~18℃环境消毒时,10%、5%、2%~3%的甲醛溶液,分别于1h、1.5h 和24h杀灭病毒;20mg/L NaOH溶液在25℃条件下作用24h,可使SVDV灭活,但在0~4℃下作用24h,则不能灭活病毒。研究表明,5~10mg/L的复合酚类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5%的氨水,以及含氯和含碘的消毒剂对SVDV都有杀灭作用。

三、流行病学:

猪是SVDV的最主要的宿主,人也可感染发病。牛和羊等家畜不发病。在猪只高度集中或调运频繁的单位和地区,容易造成本病的流行;猪集中的数量和密度愈大,发病率愈高。在分散饲养的条件下很少有本病发生。在农村本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饲喂泔水和洗头蹄的污水而感染。

病猪、潜伏期的猪和病愈带毒猪和无症状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在出现临诊症状前48h,感染猪即可通过鼻、口腔和粪便排出病毒。感染后的前7天是病毒排出最多的时间,感染猪在2周之内停止从鼻和口腔排出病毒,但通过粪便排毒时间会持续3个月。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在pH2.5~12.0的条件下可稳定存在较长时间,而口蹄疫病毒在pH6~8范围之外,易于灭活。接触传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和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水疱破裂后流出的水疱液含有大量的病毒,病猪的精液、尿液和血液中均含有病毒。空气中病毒含量极低,因而空气传播在水疱病流行病学上没有重要意义。

尽管猪水疱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但常表现地方性流行,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生猪集散地。产地临诊健康猪,一经集中或者在运输途中则易突然暴发。猪水疱病疫区和疫点较难净化,往往在若干年以后又重新发生。分析猪水疱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不安全的猪场运输猪和通过市场运输猪;二是在市场上与感染猪接触;三是通过污染的工具和废料感染;四是通过污染的人员和运输工具的往来而造成本病的传播。

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要有传染源和易感猪存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四、临床症状:

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的毒力、病毒量和猪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有关。猪水疱病的法定潜伏期为28天,但多数人工感染猪于感染后2~7天发病。临诊症状可

分为典型、温和型和亚临诊型(隐性感染)。

典型的水疱病,病猪常出现短暂的高热(高达41℃),早期症状为上皮苍白肿胀,水疱首先出现于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处。由于蹄部炎症性疼痛呈现跛行,病猪多卧地不起,食欲废绝。哄赶时,表现紧张、步态不稳、腰背弓弯,以致跪膝爬行。蹄冠和蹄叉部皮肤出现水疱,严重者可导致蹄壳脱落。5%~10%的发病猪鼻镜上出现水疱,较蹄部水疱出现迟。口腔内舌面、唇缘、齿龈和腭及乳头部可发生水疱。口腔水疱维持时间短暂,临诊上常见到的多为水疱破溃之后的溃疡面。可致怀孕母猪流产,但并非本病的特征症状。也有神经症状的病例,病猪兴奋,以头触地,做转圈运动,随后发生轻瘫、麻痹和死亡。水疱破溃后猪的体温也逐渐恢复正常,但蹄部溃疡常需要2~3周才能愈合,愈合后在新旧蹄壳交界处留下一条明显的褐色瘢痕线,直到新蹄壳取代旧蹄壳之前都存在,这为检疫人员判断猪是否患过猪水疱病提供了重要线索。

温和型,少数猪出现水疱,病的传播速度慢,症状轻微,往往不易觉察。

亚临诊型,病毒在猪体内增殖,但不造成临诊症状,亚临诊感染猪体内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并可向外界排毒,对易感猪有很大的危险性。

从总体上来说,猪水疱病临诊症状较口蹄疫轻微,临诊发病率、水疱发生部位数及大小、脱蹄的比率等都较小。

五、诊断鉴别:

单凭临诊症状不能区分猪水疱病、口蹄疫、猪水疱性疹和猪水疱性口炎。因此发现临诊症状后必须尽快进行实验室确诊。

1.生物学诊断将病料分别接种1~2日龄和7~9日龄乳小鼠,如两组小鼠均死亡者为口蹄疫;1~2日龄乳小鼠死亡,而7~9日龄乳小鼠不死亡者为猪水疱病。病料经pH3.0~5.0缓冲液处理后,接种1~2日龄乳小鼠,死亡者为猪水疱病,反之为口蹄疫。一般接种途径为腹腔、皮下或脑内接种,48h后出现渐进性运动神经麻痹,2~10天窒息死亡。

2.病毒分离鉴定猪水疱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水疱液和水疱皮中,淋巴结与脊髓中的病毒含量也较高,而肌肉与内脏的含毒量很低。因此,分离病毒应采集3~5头病猪蹄部未破溃的水疱液1~2mL装入灭菌的瓶内,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500IU/mL,不加保存液,冷藏待检。通常主要采集新鲜的水疱皮3~5g,浸入pH7.6的含50%甘油的PBS缓冲液中,冷藏,迅速送至国家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