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解读:

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工业基础能力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工业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已成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掣肘因素。

一、必要性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成为举世公认的的工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工业基础能力仍然不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遭遇锁喉之痛,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少推广慢,产业技术基础薄弱,已成为制约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原因。

一是严重制约整机和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部分关键基础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大量依赖进口,缺乏高端产品和装备集成的基础,无法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整机及系统设备。二是严重制约工业产品和装备可靠性、品质的提升。部分基础产品可靠性低,性能、质量难以满足整机用户的需求,导致一些主机和成套设备、整机产品陷入“缺芯”、“少核”、“弱基”。三是成为制约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软肋。先进基础工艺缺失,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产业技术基础难以支撑行业发展,使工业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进一步恶化。四是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症

结所在。一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成为一些重要产品和装备国产化的卡脖子环节。我国“四基”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如我国高档工程机械中的液压件和发动机基本依赖进口,两项占整机成本比重高达30%-50%,80%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

工业“四基”发展严重滞后,使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制造产业链的中低端,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的提升。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保障我国经济与产业自主安全,建设制造强国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目标和指标

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要紧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工业发展现状,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以结构优化和方式转变为主线,着力解决工业“四基”关键问题。主要目标是:中长期,经过5到10年努力,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达到国际领先,产业技术基础体系较为完备,“四基”发展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需求,形成整机牵引与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到2020年,工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立与工业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基础体系。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化,先进基础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初步建立,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

具体指标(到2020年):

三、重大政策

一是加快实施一系列产业配套政策。首先,坚持标准先行。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的研制和试验验证,加强产业链标准衔接,推动重点标准与国际接轨。其次,加强政府采购支持。完善政府采购首购、订购政策,将创新基础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完善由国家出资或支持的重大工程招标采购办法。第三,探索风险补偿机制。对企业首批次使用列入《工业“四基”发展目录》中的产品、工艺等给予风险补偿。最后,建立奖励制度。设立基础产品突破奖,对国内企业研发的基础产品和技术获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给予奖励。

二是加快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要进一步扩大专项资金规模,统筹相关财政资源,完善工业强基工程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与市场需求对接的资金持续投入机制。要加强对重点环节支持,完善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加大财政对成果转化环节和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企业实施试验检测环境和设备更新等技术改造项目。

三是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四基”惠及面。首先,扩大税收政策惠及面。在工业基础领域严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其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四基”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税率。第三,逐步缩减进口税优惠范围。及时调整《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清单》等,对于已经实现国产化的“四基”产品进口不再给予优惠。

四是建立完善面向工业“四基”的投融资机制。要充分动员社会资本。

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为引导,带动地方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及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工业“四基”领域。要促进“四基”产融结合。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推动银行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基础上放宽对“四基”企业授信条件;支持有条件的“四基”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

五是制定实施培养引进用好多层次人才的政策。首先,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工业强基发展需求,探索推广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机制。其次,鼓励培养引进多层次人才。设立卓越工程师引才计划,支持企业引进“四基”重点领域急需的高端人才;完善技师技工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职业资格制度。第三,支持企业开展在职培训。对“四基”企业发生的职工培训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

四、主要措施

一是实施十大领域四基“一揽子”突破行动。所谓“一揽子”,就是选定若干产业、行业,围绕该行业的“四基”问题,集中优势力量,对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研发和试验平台建设做出全面安排,提出总体性解决方案。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高端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遴选一批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组织开展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有序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

疗器械等工业四基“一揽子”突破行动。

二是实施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所谓“一条龙”,就是以应用为牵引,选择若干零部件(元器件)产品,集中开展与该产品相关的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试验检测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和推广,形成链式解决方案。以提升基础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为目标,强化产业链协作,实施重点基础产品和工艺的“一条龙”应用计划,形成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围绕“四基”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实施传感器,控制器,控制系统,高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高性能难熔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等“一条龙”应用计划。

三是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40个试验检测类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质量可靠性实验验证、标准检验、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综合分析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建设20个信息服务类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和综合运等服务。支持企业和工业园区(集聚区)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

四是培育一批四基“小巨人”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区。要通过基础产品和技术持续引导,培育形成100家左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专精特”企业。重点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家左右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的“四基”产业集聚区。

五是实施“四基”军民融合发展联合行动。军民融合是工业强基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