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关键术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术语]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行为。

观察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指研究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行动研究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设计型研究: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根据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做出的教育设计,它采用“逐步改进”的设计方法,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看其效果如何,根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直到排除所有缺陷,形成一种更为可靠而有效的设计。设计型研究承担着改进实践和完善理论的双重使命。

第二章学生心理

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准备性原则: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支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过程中,使客体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平衡:指一切心理的成长向着更加复杂和更为稳定的组织水平前进的过程。

客体永恒性:当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这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自我中心:皮亚杰儿童心理研究中的用语。是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在语言上表现为自我中心言语,常常忽略他人的反应和意见。

集体的独白:儿童由于扑克我中心主义表现出来的相互表面上的热情谈论,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

不可逆性:儿童在前运算阶段表现出来的受到单一方向思维的限制,或者说是运用“一维逻辑”。

物体守恒:儿童认识到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它的物质含量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分类: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进行归类。

排序:按照事物固有的或者相关规则进行排列。

成熟:指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包括身体器官、结构、机能以及智能、情绪、社会性的成熟。

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交互活动及获得的体验。

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平衡化: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新皮亚杰理论: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之后,对该理论进行整合、修正或扩展的理论的总称。

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内化: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

自我中心言语:维果茨基认为的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是由言语的交际机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能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搭建支架: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下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自我意识: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发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也是区别于动物的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我概念: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受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重要感:指个人觉得自己的存在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成就感:批个人能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表现出成就,而且能达到自己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完美感受。

力量感:指个人感觉到自己有处理事物和适应困境的能力。

发展任务:在个体发展的某一特写时期为达到相应发展水平所应实现的内容。发展危机:个体发展过程的各个时期面临的需解决的发展任务和冲突,这些危机可能来自于先前阶段。

智力: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流体智力: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

晶体智力: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总是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因此,他提出人至少具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反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语言智能:运用语言达到的各种目的的能力,以及对声音、韵律、语意、语序的敏感和灵活操纵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的能力。

逻辑—数学智能: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数学的一般能力,以及处理较长推理、识别秩序、发现模型和建立因果模型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