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狂人日记》.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 “民族魂”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13
鲁迅的思想
(一) 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 对民族更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2 .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16
鲁迅的贡献





在创作方面:开创了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的 新传统,推动了新文学的现代化。 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理论探讨与思想斗争方面, 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外国文学译介和中国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 贡献。 进行社团活动、组织培养新文学队伍方面的 贡献。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独 特地位。
鲁迅与《狂人日记》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1
学习要点




1.结合鲁迅的《呐喊· 自序》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尤其要了解鲁迅创作的心理状态。 2.掌握鲁迅创作的思想成就和文学风格。 3.深入分析鲁迅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吃”和“被 吃”的关系;“识”与“正文”的关系;两个第一人 称之间的关系。 4.掌握狂人的形象特征。 5.了解相关文学史知识及写作技巧。

3 .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14
鲁迅的思想


(二)虚无、绝望的生命意识
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源于两个方面: 黑暗现实的压迫和个人境遇的坎坷 独特的生命体验,形而上的“悟”。 思想的矛盾性,如对社会批判、对启蒙的作用, 一方面热情倡导,内心深处却产生根本怀疑。 虚无、绝望,不是终点,是起点。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21
(二)吃人意象的演变
1、吃人问题的提出 ——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3 段)

文言文的题叙,是用写实的手法来写的。
2、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的吃人威胁(第4-10段) 吃人的网络结构 :赵贵翁——古久先生——狼子村· · · · · · 3、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第11-13段)
鲁迅与《狂人日记》 5
2018/3/18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两年后 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进入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遇到了藤野 严九郎先生那样关心自己的老师, 但也不时受到歧视;特别是有一 次课堂里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 灯画片,看到一个替俄军当侦探 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 旁边竟站着一群中国人在围观。 鲁迅受到极大刺激,由此觉悟到 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 的病弱更为重要,改变中国第一 要著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 于改变精神的当推文艺。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7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鲁迅于1909年回国后,一直在痛苦地思索,沉默了将 近十年。直到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才在朋友的鼓动 下,提笔写了《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杂志 上。 这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 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发出了“救救孩子”的 呼声。 小说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
鲁迅与《狂人日记》 15

2018/3/18
鲁迅的思想


(三) “中间物”意识
“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 即处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个人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 关于历史,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被吃、吃 别人,人自食。

留日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最富个人特色
的是“立人”。“立人”思想是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鲁迅 思想的结晶,成为他审视中外文化的标准。
鲁迅与《狂人日记》 19


2018/3/18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 人臆想的世界”。
从写实看,狂人的心理是变态的 ,思维荒唐, 语言错杂;但作者赋予狂人的是象征意义,这 里的狂人是一个觉醒者。他发现了封建社会吃 人的本质,呼吁“救救(没有吃过人的)孩子 ”!狂人虽然“醒”了,但最终的归宿仍是“ 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
鲁迅与《狂人日记》 10
2018/3/18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鲁迅在进行小说、散文创作的 同时,又在《新青年》等报刊 杂志上发表杂文。 •五四前后,他在北京期间所写 的杂文,编有《热风》《坟》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集。 •1926 年 8 月至 1927 年 10 月的杂 文主要收在《而已集》里。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2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于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在绍兴没落的封建仕宦家族。 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祖父刚直暴烈的气 质和父亲忧郁寡欢的性格对其有深刻影响。 祖母和母亲的挚爱,小康的家庭生活,使 其热爱自由的天性得到发展。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 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 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 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 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 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 的一生。
鲁迅与《狂人日记》 3
2018/3/18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 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 ……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 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直读到 17岁。在 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 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 ……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 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 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 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 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 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 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9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野草》是另一类散文,是“梦”的产物:全书三分之一 的篇章都以“我梦见”为开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 奇 诡 的 世 界 : 夜 半时分的幻觉中听见 “吃吃 ”的声音 (《秋夜》)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影”来 “告别”(《影的告别》);青白的冰谷中看见“死火”, “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 枝”(《死火》);“狗”追着“人”,大声质问,“人” 拼命“逃跑”(《狗的驳诘》)…… 鲁迅把他在儿时敷演童话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借以表 达自己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与心理,对人的生命 进行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鲁迅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读者也因此 有机会借《野草》去窥见鲁迅灵魂的深处。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11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1927年底,鲁迅定居上海,开始了他 “最后十年”的生命历程,并以主要 精力进行杂文创作。先后出版有《三 闲 集 》《 二 心 集 》《 南 腔 北 调 集 》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 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等。 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中国 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 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 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 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 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 读鲁迅的杂文吧。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12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奉献出了一本小说集 《故事新编》。 整部《故事新编》充满了鲁迅式的幽默,而骨子里仍 然藏着固有的悲凉;此时的鲁迅正面临死亡的威胁, 处于身心交瘁之中,却能写出如此从容、洒脱的文字, 这正意味着他的思想与艺术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 界。 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本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文学大 师,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停止了思想。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


此后,鲁迅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多篇小说,后来编 为《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 1926年出版。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8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 文集《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1928年出版)和散 文诗《野草》( 作于 1924 - 1926 年, 1927 年出版 ) 。 《朝花夕拾》是对生命的童年时代(“朝花”)的回忆 与重提:民间传说中的“无常”,父亲的病,百草 园和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幼时的保姆“长妈妈”, 一生坎坷的老友范爱农,等等。鲁迅是怀着温馨的 爱去回忆的,从中显露出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 一面,又内含着一种深沉的悲哀。
鲁迅与《狂人日记》 6
2018/3/18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和朋 友们热烈地讨论着: 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 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它的病根何在? 1903年、1907年、1908年鲁迅 公开发表了第一批论文,提出了 “立国”必先“立人”的思想, 呼唤“精神界之战士”。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22
(三)狂人的形象
1、战士说 2、狂人说 3、狂人兼战士 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 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 象。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23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 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 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 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 义,确实远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 狂人到底是真狂还是假狂呢?
鲁迅与《狂人日记》 24


2018/3/18



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 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 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 去他是先知先觉。 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 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 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 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形象,一个敢于向现 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 的象征形象。
鲁迅与《狂人日记》 17
2018/3/18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18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 小说。 《狂人日记》是写旧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问题。 《狂人日记》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凶残性,由封建礼 教所维系的旧家族中,就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存 在着互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穿了“仁义道德”的极端 虚伪性。而使作家感到痛心的是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觉悟, “历来惯了,不以为非”。而且许多人自己正是被这样残 酷地吃掉的,“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 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而 一旦有机会,这被吃的竟也会去吃人。这是多么可悲!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4
鲁迅的生平(1881——1936)

1898年,18岁的鲁迅,到异 地去寻求新的出路,开始接触 物理、数学、化学等现代自 然科学知识,并阅读外国文 学与科学著作。特别是严复 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的《天 演论》,接受了一种自强、 自立、自主的人生哲学,同 时强烈地感受到在激烈竞争 的世界里,处于落后地位的 中华民族的危机。
狂人发病 旁人侧目 家人延医救治 狂人复原
2018/3/18 鲁迅与《狂人日记》 20
(一)鲁迅为什么要写《狂人日记》
鲁迅写狂人,一开始他是认识到中国历史上有吃人的传统, “仁义道德”和“吃人”是同一范畴的两面。 “仁义道德”表面上是维护人性,实际上它是压抑人性的, 所谓“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要压制人欲来维护天理, 维护一个规范,一个道德。这是礼教的核心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