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投影与视图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教材分析

北京一六一中学

一、本章内容在中考中的要求(学校招生考试说明为例)

这部分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用的巧妙可以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也可使过程更为简洁,因此,在教学时,要突出强调它的这个功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在本章当中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图形是描述物体形状及大小的最好语言,视图具有广泛的应用,投影原理是绘制视图的基础。本章在学生已有有关投影和视图的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讨论,适当引入基本概念,归纳基本规律,使学生对投影和视图的认识水平再一次提升,并结合具体问题进一步培养运用几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明显作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问题,是本章中的核心问题。这包括:①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②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因此,需要从两方面双向的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转化。掌握立体图形与相应平面图形的联系是认识上述转化的关键。“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是本章中相互联系的两类问题。从能力上讲,主要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生活中,投影现象随处可见。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就会在地面或墙壁等处出现物体的影子。人们根据这种现象加以几何抽象的研究,总结其中的规律,提出用“投影法”来表示物体。投影法就是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这个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根据光源、投射线和投射面三要素的相对位置,投影法可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正投影简称投影,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物体的图形叫做视图。本章中介绍的“三视图”属于基本视图。物体的形状与三视图之间存在有如下对应关系:①主视图:从物体前面向后看,主要是得到物体前面的轮廓形状,用粗线绘出。而后面的轮廓为看不见,用虚线绘出。②俯视图:从物体的上面向下看,主要得到上面的轮廓形状。用粗实线绘出。而物体下面被遮挡的轮廓形状,用虚线绘出。③左视图:从物体左面向右看,主要得到物体左面的轮廓形状,用粗实线绘出。

物体右面遮挡的轮廓形状,用虚线绘出。基本视图之间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对应关系。

29.1 节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可以发现,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

29.2节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教科书首先根据投影原理,介绍了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概念以及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接下来,教科书安排了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包括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几何体的组合的三视图,空心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想像立体图形、描述物体形状,三视图和展开图的转化等等。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在第2小节后,教科书安排了一个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从古埃及建筑设计到世界名画中运用视图的原理,到蒙日创建画法几何,简要介绍了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节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包括根据视图制作立体模型、根据视图制作实物模型、根据展开图画三视图三个活动。这是结合实际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

本章内容与其他章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它与直观图形的关系密切,需要在图形形状方面进行想象和判断,要完成的题目多是识图、画图、制作模型等类型的问题,而很少涉及定量的计算。

三、本章共分为三节,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29.1 投影2课时

29.2 三视图5课时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克服立体几何知识不足的困难。

本章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好的做法是重视相关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在不刻意追求对抽象概念有透彻理解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实例,利用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例子了解这些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把这些认识迁移到类似情形。使学生能够联系例子认识到“像......那样,就是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或倾斜)于一个平面”等,达到这种认识水平就完全可以继续本章的学习了。因此,建议大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物模型,充分利用直观演示。

例如:在去年用的XTZ下册第66页,有一道非常小的填空题目:将一个三角形放在太阳光下,它所形成的的投影的形状是______。学生天的情况并不是太好,原因是受书上102页思考题的影响,没有仔细阅读书上内容,造成错误。如果教学中能重视细节,利用直观模型,效果肯定不错。

例1:(2010 年北京市中考第8题)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将右图所示的白纸只沿虚线剪开,用裁开的纸片和白纸上的阴影部份围成一个立体模型,然后放在桌面上,下面四个示意图中,只有一个符合上述要求,那么这个示意图是

以前讲这道题,也只是单纯地从空间展开图的想象去入手,学生往往会有转晕了的感觉,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顺时针转三次,相当于逆时针转一次,这样可以很快的找到答案。

例2:(2011江苏连云港,8)如图,是由8个相同的小立方块

搭成的几何体,它的三个视图都是2×2的正方形,若拿掉

若干个小立方块后(几何体不倒掉

...),其三个视图仍都为

2×2的正方形,则最多能拿掉小立方块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答案】B

利用模型教学实际上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在考场上“心里有模型”,所以如何更好地借助模型教学应该是我们探讨的。我个人认为,利用模型教学,不能只局限在用上,而应该注重如何利用模型挖掘图形的本质。

2、重视结合实际例子讨论问题,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基本规律。

教材中每次引入一个新概念,都是借助于实际的例子,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讨论问题。本章最后也同样安排了这样的课题学习,通过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来加强对三视图等内容的理解认识。这些安排都体现了利用典型例子、借助直观、适当归纳基本规律的思想。所以应重视借助直观模型的作用,做好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例3:(2011四川内江,8)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其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12

3

2

1

A B C D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