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期(总第74期)
2009年6月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Jun .2009
No .3(Serial No .74)
··
37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理论与实践
袁媛媛
(上海电力学院,上海 201300)
摘 要:高校是发展和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地,是文化的创新基地,负有向社会传播先进文化,促进
社会发展的责任。高校是社会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基地,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高校与社区互动具有特殊意义。
本文分析了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可能性、必然趋势和重要意义,通过对上海市高校与社区互动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归纳了上海地区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内容和具体形式,同时也指出了目前高校与社区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一定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校;社区;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09)03-0037-03
收稿日期:2009-04-14
作者简介:袁媛媛(1980-),女,湖北襄樊人,上海电力学院变自学院助教。
20世纪80年代,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的报告中指出:要想形成21世纪要求的学习,教育体制应不同于目前的模式,可能其最重要的方面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和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高校与社会互动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与社区的互动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意义重大。
一、 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理论基础及必然性(一)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历史渊源、必然趋势高校与社区的沟通、互动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高校被喻为“象牙塔”,处于与社会隔离、与社区相脱离的状态,传统的高校以知识为中心,学校关起门来传授知识,与社区完全隔绝。2、高校服务社区。高校直接服务社会,将封闭隔离的高校推向社会,各国也都以立法形式确立了高校为社区服务的职能。3、高校与社区沟通、融合阶段。社区参与到了学校管理与发展中,社区资源注入高校,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学生学习的场所扩张到了整个社区。
大学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说具有社会性,它不仅要生产知识与思想,还要为社会提供道德理
想,引导社会价值观的发展;不仅要培养负责任的、合格的公民,还要为社会提供实践的行为模式。大学要引领社会,注重用思想引导社会发展,生产的知识就要适应并超越当时社会,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从世界范围看,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现代大学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二)高校与社区互动的意义
加强高校与社区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知,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高校与社区互动将促使高校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促进高校深层次开放;有利于解决目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就业难问题,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课题招标对高校进行资金支持,支持高校科研发展。
二、上海高校参与社区建设的形式
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服务逐步在上海各个高校形成了共识,高校社区及政府都在积极主动探索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形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总体而言,上海高校参与社区建设的方式主要有:
(一)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
乐善好施、关心和帮助弱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从最早的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清洁社区卫生、帮助孤寡老人和义务家教等形式,发展到现在依托高校各自专业优势形成特色服务。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全市多个街道成立了“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学校的志愿者们定期在社区内开设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并在节假日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真实可靠的医疗信息,为居民排忧解难,引导科学生活健康饮食。上海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创办了假日“爱心学校”,为假期中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家教,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为中小学生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目前上海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参与到了社区建设中。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参与人数是广泛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板块”。无私助人,乐于奉献,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成为城市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大学生志愿者在奉献中锤炼了品德,净化了精神,感受到了充实与幸福,同时也把快乐爱心传播到了社区,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社团活动进社区
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学生社团不仅活跃在大学校园里,而且应当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团市委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社团节都会在社区开展社团展示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进社区不仅能够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对社区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而且还能为学生社团注入新的活力。
(三)校园文艺进社区
高校艺术文化发育良好,几乎每所院校都成立有文艺团体,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文艺团体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文艺团体和精品节目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艺术团、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管乐团等相继献演于上海大剧院。社区文化广场的蓬勃兴起更为高校校园文化走进社区提供了舞台,校园文艺团体进社区丰富了社区生活,提升了社区文化的内涵,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大学生社区挂职锻炼
从1995年起,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教育党委和共青团上海市委等联合组织了暑期优秀大学生挂职锻炼。此后,大学生挂职锻炼活动蓬勃兴起,或社区主动邀请,或高校积极联系,各种层面的挂职锻炼活动被组织起来了。
许多高校除安排好市级挂职锻炼外,还同有关区县和单位主动联系,拓展挂职领域,落实挂职岗位,进一步扩大挂职锻炼的活动参与面。据统计,参加各层次挂职的大学生超过千余人。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就社区发展的某个方面开展专题调研、撰写论文,为社区的建设建言献策。
(五)教师积极参与社区发展
高校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在业余时间主动走入社区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知识、科技知识以及关于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分析,高校教育者为社区管理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并对社区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为社区建设进言献策。上师大与徐汇区签订合作协议,联手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探索如何使师范院校与区域性中小学实现教育资源互动,推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发展。上师大派出18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副教授、讲师,到中小学挂职锻炼,担任教育顾问或挂职副校长,充分利用高教资源为社区中小学服务。
三、高校与社区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一)高校与社区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校社区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高校与社区资源相互利用不足,受学校中心意识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学校教育资源比社区教育资源更具优越性。社区教育资源仅被视为补充,而不对学校教育有重要的改善作用,往往忽略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学校资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