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眼观病理变化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瘟病眼观病理变化的分析
【摘要】通过对某屠宰场有1000头疑似猪瘟病猪进行实验室检测,其中确诊为猪瘟的有168头。对168头猪瘟病猪眼观病理变化的统计分析显示,猪瘟典型的眼观病理变化比较少见,如淋巴结大理石样式红黑状出血,脾脏梗死和会厌软骨出血点等在猪瘟临床诊断上具有示病意义的眼观病理变化仅在8-12%的确诊病例中出现。而一些原来并不重视的眼观病理变化如胃浆膜、扁桃体化脓等出现频率在上升。说明传统的猪瘟临床诊断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猪瘟发病特点,必须应用先进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来进行猪瘟的快速准确诊断。
【关键词】猪瘟;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猪瘟是一种早已人们熟知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一年四季流行,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其危害性大,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也十分重视猪瘟的免疫工作,尤其在规模化的猪场对猪瘟的疫苗接种是防疫的重点。目前,临床上已很少见到典型的猪瘟,而代之以温和型及繁殖障碍为主的非典型猪瘟。由于其一般都是隐性的多,临床症状不明显,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因此,控制和净化非典型猪瘟成为当前养猪业的一次重要任务。
1.病原特征
猪瘟由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引起的,它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e)瘟病毒属(pestivirus)引起,同属中还有牛腹泻病毒(BVDV)及羊边界病毒。猪瘟的抗原性至今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它的毒力有强、中弱和无毒之分,并形成了不同的病毒株。猪瘟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在37℃能存活10d,在冻肉中能存活6个月,在腐败的情况下可保持毒力达15d以上,在盐腌的肉中能存活1个月。但化学药品如氢氧化钠、含氧制剂等都能很快使其灭活。
2.流行特点
发病季节一般以春秋居多,发病日龄较小,主要发生于三月龄以内的小猪,发病率不高,一般在20%~30%,严重时可达到80%以上。死亡率不高,约在10%左右。散发流行,跳跃式传播,流行无规律,病猪时多时少。混合感染和并发病较多,抗体滴度不高,长期持续感染。
3.主要临床症状
3.1典型性猪瘟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者较多:体温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畏寒、常挤卧在一起,行走不稳、后躯无力、消瘦、眼常有脓性分泌物、腹下四肢以及口唇粘膜等外有边缘整齐的出血点、斑,先便秘后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
病程1~4周,病死率70%以上,耐过猪多成为“僵猪”。
3.2非典型式温和型猪瘟
(1)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猪瘟病毒可在猪体内存活数月甚至终生,但不表现临床症状,它可持续向外排毒。
(2)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表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不发情或不孕等。
(3)仔猪先天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出生后吃奶无力或不吃奶、衰弱、拉稀、陆续死亡,也有的在10日龄左右或断奶前后发生严重死亡,偶尔发生先天性震颤(俗称抖抖病)。
4.猪瘟病猪的眼观病理变化
现将从某屠宰场发生疑似猪瘟的168头病猪的眼观病理变化小结如下:
4.1材料和方法
疑似猪瘟病猪的选样:根据猪瘟病猪一般会出现肾脏点状或斑状出血的特点,我们对出现这一病理变化的1000头病猪作为疑似猪瘟病猪进行猪瘟抗原的检测,每头猪在解剖时均做详细记录内脏器官眼观病理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采集病猪的脾脏用于猪瘟抗原、伪狂犬病检测和细菌分离。
4.2结果
在1000头疑似猪瘟病猪中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瘟的有68头,其眼观病理变化有以下一些特点:
4.2.1皮肤有出血点
在1000头疑似病猪中体表皮肤出现出血点的有198头,其中确诊为猪瘟的有68头,占34.3%(68/198)。虽然这些病猪占确诊病猪总数的40.48%(68/168),但是也说明尽管皮肤出血点在大部分猪瘟病猪中,可在猪瘟的临床诊断上意义不大,引起体表出现出血点的原因复杂,猪瘟不是主要原因。
4.2.2淋巴结的出血性变化
在1000头疑似病猪中淋巴结是大理石状或红黑状出血的有98头,其中确诊为猪瘟的有90头,占91.8%(90/98),说明淋巴结的出血性变化在猪瘟的临床诊断上具有重大的批示意义。但是这些病猪仅占确诊病猪总数的53.57%(90/168),其他病猪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的水肿。
4.2.3脾脏梗死
在1000头疑似病猪中脾脏边缘出现梗死的有72头,其中确诊为猪瘟的有70头,占97.22%。脾脏边缘出现锯齿状变化的有125头,其中确诊为猪瘟的有100头,占80%(100/125),说明脾脏梗死可以作为猪瘟的临床诊断依据,但这些病猪仅占确诊病猪数的42.86%(72/168),而脾脏边缘的锯齿状变化在猪瘟临床诊断意义上不大。
4.2.4膀胱粘膜出血
在1000头疑似病猪中膀胱粘膜出血点的有205关,其中确诊为有152头,占74.15%(152/205),说明其他因素如药物反应、细菌感染等也会造成膀胱粘膜和出血。
4.2.5胃浆膜出血
在1000头疑似病猪中出现明浆膜出血点的有130头,其中确诊为有112头,占86.15%(112/130),而且这些疾病占确诊病猪总数的66.67%(112/168),说明胃浆膜出血点在猪瘟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4.2.6回肠、盲肠粘膜上出现纽扣状溃疡
在1000头疑似病猪中在回肠、盲肠粘膜上出现纽扣状溃疡的有79头,其中确诊为猪瘟的有75头,占76.53%(75/98),说明回肠、盲肠粘膜上出现的纽扣状溃疡在猪瘟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些病猪仅占确诊猪总数的44.64%(75/168)。
5.讨论
通过常见眼观病理变化与猪瘟之间关系的分析,淋巴结大理石样式红黑状出血、脾脏梗死等病理变化在猪瘟变化临床的应用上具有重要的示病意义,其确诊率在90%以上。
6.防治措施
(1)诊断要及时。发现可疑疫情时,立即采集血清和病种送检,以便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2)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仔猪20月龄左右进行首次免疫,每头仔猪接种2~3头份;50~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每头猪接种3~4头份的免疫接种程序。种公猪、种母猪一年2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6头份。
(3)防止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引进,提倡自繁自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