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幸福
文化是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共同沉淀精神意识,它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生活是文化、传统是文化、习俗是文化、行为是文化......丰富的文化形式是广大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
具体体现。
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自于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
其中包含着人们对先辈文化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蕴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一、群众文化内在和谐
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和谐,和谐就是以人为基础。
人类活动的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
人们常说的“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它们都是群众文化的基本要素,朴素的内涵悠远的传统,无不昭示着“和”的重要以及它在社会中的纽带作用。
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传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传统的节日里,那种喜庆和谐的氛围,全民同贺的快乐,无不体现着和谐的气息。
群众对传统文化具有很强承载能力,同时也具有强大的传承能力,他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传递和发扬着传统文化,而在承载、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又不断的相通、相融,进而达到和谐。
二、群众文化促进和谐
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
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
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谐快乐才能成为现实。
试想,远古的人们为什么都是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用最粗暴的手段,那是因为人们思想桎梏不开化,生活困苦不殷实,缺乏教育和规范,还没有形成充实的的文化方式,更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一切都是混乱的,也就没有和谐之说。
所以群众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生活的规范。
群众的文化素养越高,对社会的认识越深,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也就相应越高。
时下,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也存在不少的困惑,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自然形成了以户为生产单位的生产、生活模式,沟通少了,交流少了,思想意识私化了,随之而来的是集体观念淡薄。
要切实改变乡村文化的现状,就务必加强投入,人力、物力、精力都投放在群众文化上,实际上,广大群众总想生活得幸福、快乐些,而幸福、快乐不仅仅是吃得好、穿得暖,往往需要在他人交往中获得精神享受,要交流、沟通,又必须有内容、有形式、有场所。
所以,更多人的愿望,就是拥有一所融精神、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场所、文化形式,使交流、沟通成为可能,从而促进邻里和睦,改善人际关系,进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社会要和谐发展,群众要安居乐业,就必须以群众文化的发展作为基石,找准群众文化的发展基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
的方法去收获最直接的文化成果。
可以进一步引导群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倡导科学发展,让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成为时代的主线,让健康精神文化充盈至社会的方方面面,使文化活动成为群众的文化自觉,使广大群众在文化享受愉悦的同时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在享受文化权益的同时自觉的承担社会的文化责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三、文化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现代文明的全面融入和发展,热切呼唤从事乡村文化建设的我们,探寻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我认为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支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有所改善,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在整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没有文化全面渗透、全面支撑的城乡一体化是片面的、蹩脚的一体化。
一方面,社会文化成果享有的不平等,必然进一步扩大城乡差别,造成乡村新的知识贫困、科技贫困、智力贫困;另一方面,乡村所蕴含的巨大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将会被忽略而失去文化魅力。
可以
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是集中在城市(城市是现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而是体现在乡村。
我们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完不断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国家将会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彻底改善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但在目前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较少的情况下,我们“文化人”应抓住国家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改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把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
文化产业在乡村的发展和壮大,是富有超前战略意识的举措。
这不仅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劳动素质,调整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乡村市场竞争力,而且将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从总体上审视,乡村文化产业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承载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积淀的乡村文化,显示出无比诱人的文化韵味,它与现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强烈反差和对比,这正是乡村文化吸引城市市民和异地游人的地方。
如果我们在地域性、个别性、差别化方面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予以优化配置,就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出独特文化品牌。
总之,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新时期广大群众迫切的精神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幸福家园的主要内容,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应该是生产生活和谐、村容村貌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文化社会和谐,要营造和谐幸福的氛围,就得不断加强文
化建设(倡导道德礼仪,激励敬老爱亲之风,使文明礼貌成为村民崇尚的美德),进而让“树新风、促和谐”成为自觉行为,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化活动,让人们通过活动这个平台,在交流中讲文明、树新风、进而促进和谐,以至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作为“文化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探索、去实践有效地将文化产业融入文化发展,将文化发展贯穿于社会实践之中,以文化和谐助推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