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后滩公园分析及净化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三: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
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而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 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 区中心绿地,因此如何合理组织会时人流交通,协调好分流、等候与疏散的关系, 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三大问题。
策略二: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 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 外水滩地中的原生湿地保护区通过隔 离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保护自然湿地免受人为干扰;滨江芦荻带则可大体分为砾 石滩湿地和粗沙滩湿地两部分,它们共同完成过滤净化、防潮护坡等功能。 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地禾田带主要是人工湿地带,整体功能突出湿地作为自然气息 地和水生系统净化的功能、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 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 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2.0 场地分析
优势 劣势 机遇
内部因素
地处于黄浦江边,世博园 区旁,水上交通和外部交 通可达性好。
水资源丰富 平坦地形 广阔原生湿地 芦苇、柳树等优势植被 地处于黄浦江边,世博园 区旁,水上交通和外部交 通可达性好。 继承农业、工业历史文化 严重水体、土地污染 狭长空间与丰富功能空间 的矛盾 世博前后场地要求变动
上海后滩公园
2010 Shanghai Expo-
The Hotan Park
案例分析
1.0
工程概况
项目简介
基地概况
项目简介
Project introduction
项目地址: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区 项目面积:14公顷 首席设计师/项目负责人:俞孔坚 建成时间:2009年10月 开放时间:2010年5月 所获奖项:2010年ASLA专业奖之杰出 设计奖(ASLA唯一年度大奖)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 (Powerful and Exquisite)
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 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见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一处 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珍稀绿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人们追忆过去、关注
现在,展望未来的体验场所。因此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化脉络、满足多
优势
1.资源优势
2.区位优势
3.文化优势
劣势
1.工业污染 2.狭长空间 3双重要求.
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素
机遇
1.关注度高 2.处在黄金旅游线上 上海区位优势明显 世博会客源广、名声大 与南京、杭州、苏州、处 于同一地域旅游线上
3.0
挑战和设计策略
挑战一: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挑战二: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目前黄浦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在劣V类左右。严重污染的水质威胁着湿地的 动植物生存。现在滩地植物群落较少,标高较高的滩涂以狗尾草为主,标高较低的
湿地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滨水植物群落。如何保护、恢复、重建
湿地生境,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生产力,实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 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二大问题。
近代工 业时期
18431949
现代工 业时期
1949-至 今
基地概况
Project introduction
水上交通 公路交通 轻轨交通
基地概况
Project introduction
场地东部主要是隧 道工程股份有限公
司、上海浦东钢铁
集团有限公司和南 干线1#污水泵站; 中部有上海市环境 污水处理厂; 西南部主要是上海 长江轮驳公司航修 站、上海后滩船舶 修理厂和后滩天然 湿地。
基地概况
Project introduction
地形: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驳岸:驳岸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洪墙和西段湿地无桩基防洪墙两种。 构筑物:以工业厂房为主,有型钢三车间和厚板酸洗厂房两个大型构筑物,部 分工业设备。 植物:场地内的植物主要可分为厂区间植物和湿地类植物两大块。厂区间的植 物布局零星,整体绿化覆盖率较低,以香樟、广玉兰、女贞、水杉、雪松等为 主。湿地类植物主要分为标高较高的、以狗尾草为主的滩涂植物和标高较低的、 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的滨水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良好。
基地概况
Project introduction
景观 演化 阶段
文字史 料记载 以前
时间 起讫
自然环境特征
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随着海岸线的东 扩,陆地逐渐成形。水网密布,河流反复 摆动,东西向河渠通海。
社会经济特征
尚无农业生产,也无行政 建制。
唐代之前
农业社 会时期
唐代到 1843年开 埠之前
场地自然景观变化与黄浦江的变迁紧密联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渔 系,随着吴淞江的衰落,黄浦江的兴起, 业、盐业和手工纺织业也 地位日益重要。生态环境良好,水患较少。 很发达。隶属上海县,典 型的水乡村落景观。 因港口码头运输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浦 江两岸岸线大量被固化,河流自然沉积和 侵蚀过程逐渐衰落,“填浜筑路”自此开 始。 场地岸线完全被固化,浦江水文动力过程 受阻。塘浦基本上都填平成道路。海平面 上升与地面沉降共同作用加剧沿江风暴的 破坏作用。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待 解决。 表1:场地景观演变 近代工业积聚的中心之一, 内河航运业发达,码头密 布,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制造工业走过了黄金时代, 老工厂面临搬迁或倒闭的 问题。浦东开发要求浦江 两岸联系更加紧密。
重体验需求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策略一: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 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 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湿地生态景观层是黄浦江滩地景观的回归:保留滩涂、湿地,追忆渔猎文明。 农耕文明景观层是场地农耕文明遗迹的体现:借田园江水,体验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遗存层是场地工业文化的见证:保留工业时代遗迹,回顾工业文明。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是后工业时代的反映:建立便捷的、多重体验空间,畅想后工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