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上海荣盛)采用VDRL抗原重悬于含有特制的甲苯胺红溶液中制成。供在白色卡片上进行试验,以检测血清或血浆中反应素用。可作为梅毒病人的诊断和疗效之参考。

[使用方法]

1.定性试验:

(1) 分别吸取50微升梅毒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均匀铺加在纸卡的两个圆圈中。

(2) 取待检血清或血浆50微升(不需灭活)置于纸卡的另一圆圈中。

(3) 用专用滴管及针头垂直分别滴加TRUST试剂1滴于上述血清中。

(4) 按每分钟100转摇动8分钟,肉眼观察结果。

2.定量试验:

将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然后按上述定性方法进行试验,以呈现明显凝集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结果判断)

阳性反应(+++~++++):可见中等或较大的红色凝聚物。

弱阳性反应(+~++):可见较小的红色凝聚物。

3.阴性反应(—):可见均匀的抗原颗粒而无凝聚物。

(注意事项)

1.本试验在23~29℃条件下进行。

2.TRUST试剂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3.本试验系非特异性反应,需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需作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性试验。

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 原理:梅毒螺旋体破坏宿主细胞释放以及其螺旋体细胞表面释放的类脂物质,刺激机体产生抗类脂抗体(反应素)。在体外该抗体与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抗原反应,形成凝集反应。?方法:VDRL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 USR (unheated serum reagin test ) RPR (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 TRUST (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特点:非特异性反应, 一、梅毒血清试验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基于TP特异性抗原,检测TP抗体

TPPA TPPA 物,荧光镜下,TP呈苹果绿色荧光。 阴性 弱阳性 阳性 图18-1 TP抗体酶联免疫法试验 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原理 图18-2 TP抗体酶联免疫法试验 双抗原夹心二步法原理

?电化学发光(ECLIA)免疫检测原理 亲和素 5)TP-RT胶体金法: ?临床:用于梅毒筛查 ?注意: 高敏感性,特异较?

特异性总抗体 特异性IgG 抗体特异性IgM 抗体 5-7周 反应素 抗体变化规律

Comparison of three syphilis serodiagnosis algorithms and clinical 665 RPR-/TPPA+ patients were excluded from positive serodiagnosis due to a 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24.2% (665/2,749). Man-Li Tong, et al. Analysis of three algorithms for syphilis serodiagno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58:1115-1124 .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One lab : ?98%EIA +/PRP+→ ?TP-PA+ ?CDC. Discordant results from reverse sequence syphilis screening--five laboratories ,United States ,2006-2010. MMW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2011,60(5): 133.

梅毒血清学试验四种方法的比较

梅毒血清学试验四种方法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2-10-25T14:28:14.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唐玉秀[导读] 比较4种常用的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观察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验室和临床提供参考。唐玉秀(广西全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全州541500) 【摘要】目的比较4种常用的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观察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验室和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梅毒酶联免疫吸咐试验(TP-ELISA),梅毒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结果RPR 和SYP两种方法对梅毒检出率明显低于TP-ELISA和TPPA法。结论 SYP法,ELISA法是实验室初筛梅毒的最佳方法,如果要确诊梅毒要用TPPA法,疗效观察用RPR法。 【关键词】梅毒TP-ELISA RPR SYP TPPA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该病病程长,危害大,临床表现复杂,呈多样性,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累及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器管[1-3]。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因此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成为关键问题,防止梅毒的蔓延是重中之重。实验室如何更好的选用哪种检测方法,避免漏诊,误诊,错诊而产生的医疗隐患等。目前用于梅毒血清学检验的方法较多,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从而选择更合适的试验方法,对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1 选择的对象,试剂和仪器,检测的方法 1.1选择的对象选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和门诊检测梅毒项目的患者。大约12400份标本,其中有125例确诊病人,大多数病例无临床症状。 1.2使用的试剂和仪器 (1)试剂:SYP使用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ELISA和RPR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TPPA是使用日本富士公司试剂盒。 (2)仪器深圳雷杜RT-3100洗板机,上海新波SYM-810酶标仪,XK96-8型梅毒旋转振荡器。 1.3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先用SYP,TP-ELISA法初筛,检出阳性和弱阳性标本后再用RPR滴渡法和TPPA检测法。 2 结果 SYP和ELISA法初筛结果表1 由SYP和ELISA法筛检阳性标本中,再进行RPR和TPPA检测。先做RPR原倍,阳性者,再做生理盐水稀释滴度1:2,1:4,1:8,1:16 阳性符合率见表2 从表2可得知TPPA为确诊试验,SYP和ELISA法为初筛试验,RPR为疗效观察试验。 3 讨论 由于梅毒感染后,抗心磷酯抗体出现晚于特异性螺旋体抗体,而且梅毒晚期又可能转阴,故RPR,SYP不适宜一期梅毒早期和三期梅毒诊断,对潜伏期和神经梅毒也不敏感。[4]而且SYP,RPR不易于自动化,结果的判断也存在主观性,已不是很适合梅毒的筛检法,但RPR滴度法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指标。 梅毒酶联免疫吸咐试验(TP-ELISA)是一种基于基因工程的特异性检测技术,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特异性抗体在梅毒的潜伏期即产生,对梅毒的早期辅助诊断较好。TP-ELISA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医院大批量检测。但存在的缺点是该方法检测的是梅毒IgG 和IgM的混合抗体,IgG抗体治愈后相当长的时间仍然存较高的阳性率,甚至终身阳性,因此TP-ELISA阳性只说明正在感染或者曾经感染过,不能判断梅毒疾病活度与否,所以不能作为疗效监测手段[5]。当然,ELISA法本身也存在不足,这与检测的标本,操作人员的操作有关(如放置时间过长,显色未避光等)导致假阳性。 TPP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前三种方法都高,是临床常用的梅毒确诊试验,也可以进行效价测定。但是成本高,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不太适合大批量标本的检测。适合用于前三种方法测定阳性后的确诊试验。由于该法检测同样是梅毒IgM的IgG的混合抗体[6],存在与TP-ELISA相类似的不足。 综上所述四种梅毒学血清方法比较,TP-ELISA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明显高于SYP,但不能取代SYP法,但两种方法可以互补,结合两种方法更能更好的检测梅毒。对于TP-ELISA和SYP法阳性者,应用TPPA法作确诊试验,RPR作滴度检测,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提供诊治意见。 参考文献 [1]郭兑山,宁平,方德强,等,梅毒螺旋体抗体IgG ELISA和RPR试验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5,14(2):88. [2]龚向东,叶顺章,张国成等,2000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3):131. [3]刘鹏,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技术与应用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0):939-941 [4]黄永梅,ELISA,TPPA和TRUST,RPR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8):88-89. [5]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2-105. [6]何旭东,李龙,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增刊):33.

实验1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1 细胞凝集反应 (赵海泉主编基础生物学实验指导细胞生物学分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8.)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目的 学习植物凝集素的提取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2.原理 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和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1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少数例外),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二、实验用品 1.材料 土豆块茎,兔血。 2.试剂 0.9 % NaCl溶液,PBS缓冲液(称取7.2 g NaCl、1.48 g Na2HPO4、0.43 g KH2PO4。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I,pH 7.2)。 3.器材 离心机,显微镜,天平,注射器,6号针头,载玻片,容量瓶,滴管,离心管等。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提取凝集素 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0 g,加100 ml PBS缓液,浸泡2 h,将浸出的粗提液过滤,即为可溶性土豆凝集素提取液。 (二)制备2%的红细胞悬液 以无菌方法抽取兔静脉血液(加抗凝剂)2 mI。加8 mL 0.9 % NaCl溶液,

以2 000 r/min离心5 min,去掉上清液,再加0.9 % NaCl溶液至10 ml,反复洗涤5次。最后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三)凝集反应 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2%红细胞液各1滴,置载玻片上,充分混匀,静置20 min后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凝集现象。 四、注意事项 1.若沉淀压积的红细胞暂时不用,应将其4℃保存。下次使用前,先洗涤再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 2.以PBS液加2%血细胞液作对照实验。 五、作业与思考题 1记录血细胞凝集情况。 2实验课程感想或感受。 教学内容: 1实验室安全教育。 2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小导师制 3实验报告写作要求 4本次实验内容讲解。 知识点: 实验动物知识。 采血操作。 凝集素。 显微镜。 记录方法。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梅毒螺旋体镜检可采用的染色方法: A 革兰染色 B 美兰染色 C 镀银染色 D 伊红染色 2、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 A TPPA B ELISA C RPR D FTA-ABS 3、TPPA只能检测到: A IgA B IgG C IgG+IgM+IgA等混合抗体 D IgM 4、梅毒螺旋体镜检一般不采用下列标本: A 皮肤溃疡组织液 B 羊水 C 血液 D 脑脊液 5、RPR检测不能采用下列标本:

A 血清 B 血浆 C 全血 D 脑脊液 6、ELISA检测不能采用下列标本: A 血清 B 血浆 C 全血 D 脑脊液 7、梅毒螺旋体病原学检测方法不包括: A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B 镀银染色 C 培养基培养 D 核酸检测 8、RPR/TRUST检测用水平旋转仪的转速是: A (100±2)转/分B(100±10)转/分 C (120±2)转/分 D (120±10)转/分 9、RPR/TRUST检测用水平旋转仪的旋转直径是: A 25±2mm B 18±2mm C 20±2mm D 30±2mm 10、RPR/TRUST试验在水平旋转仪上旋转反应时间

A 5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12分钟 11、TRUST试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 A 50μl B 30μl C 25μl D 17μl 12、前带现象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一种方法中: A ELISA B RPR C TPPA D FTA-ABS 13、RPR 试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 A 50μl B 30μl C 25μl D 17μl 14、下列哪项方法不是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 A RPR B ELISA C VDRL D TRUST 15、TPPA试验结果判读孔的血清稀释倍数是:

红细胞凝集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红细胞凝集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蛋白,含有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能使一些特定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当红细胞和病毒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后,由于病毒的作用使红细胞发生凝集,此为凝集现象。含有特异的抗流感病毒HA蛋白的抗血清,能抑制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即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血凝素不能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此为红细胞凝集抑制(HAI)。 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鉴定流感病毒型/亚型及分析流感病毒HA抗原性变异的试验方法,也可以用于对一般人群抗体水平的检测和疫苗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用于HAI试验的标准参照血清必须及时更新,用于鉴定流感病毒型/亚型应包括当年的国际疫苗株或国内流行代表株的抗血清,可以用羊、鸡、雪貂、兔等实验动物的抗血清;用于抗原分析的抗血清建议包括同一型别和亚型不同毒株免疫的标准参考抗血清,由于用雪貂制备的抗流感病毒血清特异性高,易将不同毒株间抗原性差异显示出来,因此常用免疫雪貂的抗血清进行抗原分析。HAI试验中所用的血清必须经特殊处理以去除非特异性抑制素及非特异性凝集素。 (一)生物安全要求 所有有关试验操作都应在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中进行,必须遵守生物安全规定,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废弃物管理规定,做好个人防护要求。季节性流感病毒病毒或经完全灭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操作可以在BSL-2实验室里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操作

在BSL-3级实验室中进行。 (二)实验所用试剂 1.标准参考抗原:以国际疫苗株和国内流行株作为标准参考抗原,新分离的毒株作为待测抗原。 2.标准参考抗血清:以国际疫苗株和国内流行株制备的抗血清作 为标准参考血清。血清要经RDE处理。 (三)其他试剂/材料/仪器 1. 红细胞悬液 2. PH7.4的PBS缓冲液 3. RDE(日本生研) 4. 水浴箱(37℃,56℃) 5. 台式离心机 6. 多道可调加样器、单道可调加样器 7. 离心管 8. 96孔微量血凝板(使用豚鼠和人红细胞进行实验须用“U”底 板,使用火鸡红细胞进行实验用“V”底板) 9. 200μL、1000μLTIP头、水槽 表1. 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各项条件比较 红细胞火鸡豚鼠人“O”型血 终浓度0.5 0.5 0.5 孔底部形状V型U型U型 孵育时间25-30min 45-60min 45-60min 红细胞沉积形状细胞沉积成点状,倾细胞沉积细胞沉积成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哈尔滨医科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

绪论单元测试 1 【判断题】(20分)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学科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学科之前。 A. 对 B. 错 2 【判断题】(20分)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解决临床诊断与治疗问题。 A. 对 B. 错 3 【多选题】(20分) 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方向:() A. 预测医学 B. 预防医学 C.

个体化医学 D. 中西医结合 4 【多选题】(20分) 下列技术为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常用检测技术的是() A. 基因测序 B. Southernblot C. 分子杂交 D. 其余均不对 5 【判断题】(20分)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学科发展第一阶段的代表性技术为分子杂交技术。 A. 错 B. 对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在人类基因组DNA序列中,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 A. 鸟嘌呤的N-7位 B. 鸟嘌呤的C-5位 C. 胞嘧啶的C-5位 D. 胞嘧啶的N-4位 E. 腺嘌呤的N-6位 2 【单选题】(20分) 下列DNA序列中的胞嘧啶()易发生甲基化修饰的是。 A. 5'-CGCGCG-3' B. 5'-GGGGCC-3' C. 5'-CCCCCT-3'

D. 5'-GCACAC-3' E. 5'-CTCTCCC-3' 3 【单选题】(20分) 某基因位点正常时表达为精氨酸,突变后为组氨酸,这种突变方式为() A. 移码突变 B. 动态突变 C. 无义突变 D. 同义突变 E. 错义突变 4 【单选题】(20分) 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 A. 无义突变 B.

移码突变 C. 终止密码突变 D. 同义突变 E. 错义突变 5 【单选题】(20分) 下列叙述哪项是的() A. 原核生物基因组具有操纵子结构 B. 原核生物结构基因是断裂基因 C. 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型mRNA D. 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含有插入序列 E. 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含有重复顺序 第二章测试 1

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检测231例血清标本。结果TPPA、ELISA、TRUST敏感性分别为96.30%、98.52%、82.96%,特异性分别为96.88%、92.71%、82.29%。结论ELISA可作为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一种理想筛查方法,TRUST法适用于判定病情及疗效观察,有助于判断梅毒复发及再感染,TPPA法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确证方法。 标签:梅毒;血清学诊断;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syphilis)是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累及多组织和器官,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可长期处于潜伏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实验室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判断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是实验室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选择好的检测方法有利于梅毒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本文采用TP-ELISA、TRUST 和TPPA 3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4年3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梅毒患者135例,男78例,女57例;梅毒潜伏期或既往感染者48例,现症者87例。另选择96例非梅毒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3例,妊娠孕妇27例,健康对照26例。 1.2试剂与主要仪器ELISA试剂由厦门新创科技公司提供,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公司提供,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上述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主要仪器为酶标仪、洗板机、离心机、微量振荡器、加样器和恒温水浴箱等。 1.3方法采用TP-ELISA、TRUST和T PPA对258例标本进行检测,3种方法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红细胞凝集试验

红细胞凝集试验 血球凝集(HA)试验: 有些病毒具有凝集某种(些)动物红细胞的能力,称为病毒的血凝,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球凝集(HA)试验 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病毒的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可被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即血球凝 集抑制(HI)试验 阿氏液(Alsever):即红细胞保养液 指红细胞凝集的现象。由病毒、细胞凝集素和抗体而引起的红细胞凝集。 (1)由病毒而引起的凝集:G.H.Hirst(1941)发现流感病毒能使鸡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其后又发现其它各种病毒也能引起同样的红细胞凝集反应。即红细胞表面存在着对各种病毒的受体,病毒与受体结合,以红细胞为桥梁的结果而引起凝集。利用此反应可以进行病毒的定性和定量。另外,如果存在抗病毒的抗体时,则由病毒引起的凝集作用将被抑制,所以可用于抗病毒抗体的检出。 (2)由抗体引起的凝集:(a)如果存在对红细胞表面决定基的抗体,则红细胞亦将凝集。可用于测定对抗红细胞的抗体的效价或鉴定人的血型。(b)在红细胞表面,如果人为地使之吸附或结合特定的抗原物质,则与该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将引起红细胞凝集(被动凝集反应或间接凝集反应,psssive he-magglntination)。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有些病毒具有凝集某种(些)动物红细胞的能力,称为病毒的血凝,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球凝集(HA)试验,以此来推测被检材料中有无病毒存在,是非特异性的,但病毒的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可被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即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具有特异性。通过HA-HI试验,可用已知血清来鉴定未知病毒,也可用已知病毒来检查被检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和滴定抗体的含量。 [目的要求] 掌握病毒HA和HI试验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其实用价值。 [材料与试剂] 1. 96孔“U”形或“V”形微量反应板,50 uL定量移液器,滴头,微型振荡器。 2. 生理盐水,0.5%鸡红细胞悬液,新城疫病毒液(尿囊液或冻干疫苗液),新城疫阳性血清,被检鸡血清。 [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 (一)血球凝集(HA)试验 1. 在96孔微量反应板上进行,自左至右各孔加50 uL生理盐水。 2. 于左侧第1孔加50 uL病毒液(尿囊液或冻干疫苗液),混合均匀后,吸50 uL至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1孔,吸弃50 uL;第12孔为红细胞对照。 3. 自右至左依次向各孔加入0.5%鸡红细胞悬液50 uL,在振荡器上振荡,室温下静置后观察结果(表4-1)。

特异性梅毒快速血清学试验

特异性梅毒快速血清学试验(TP)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作为血清学确证实验,对梅毒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梅毒是国家法定的传染病之一,必须保证该项检测的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检测梅毒螺旋体IgG、IgM抗体血清学试验(TP)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检测人员必须执行本规程。 3.2监督员负责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3.3科室主任负责对违规情况进行查处,并进行跟踪纠正。 3.4检测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戴手套谨慎操作。 4、原理 将梅毒的抗原成分固定在结果显示窗上,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在移动到该窗口时与固定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红色条带,该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便、快捷。 5、仪器 定量架器 6、试剂与材料 6.1试剂盒组成:梅毒TP快速检测试纸条,100人份/包 6.2一次性吸头 7、操作程序 7.1标本的采集: 7.2确保冻融的待检血样充分混匀。 7.3检测程序:撕开试纸条上的盖膜,加质控品和血清或血浆样本50微升分别于试纸条的加样孔内,15分钟后观察结果,最迟不超过2小时。 8、结果的判定 阴性:质控窗口出现条带,样本窗口不出现条带。 阳性:质控窗口出现条带,样本窗口出现条带。 无效:质控窗口不出现条带。 9、注意事项 9.1试剂保存:应保存于2-30℃,在有效期内使用。 9.2判读结果时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和充足的时间。 9.3确保实验的有效性。试剂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预评价,检测过程中设置外部对照,观察质控窗条带是否出现,综合判断实验的有效性、确保检测质量。 10、支持性文件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冶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凝集反应

第十五章凝集反应 Chapter 15 Agglutination Test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临床应用;熟悉:凝集反应的技术要点、实验影响因素、方法评价、间接凝集常用的载体;了解:凝集反应各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 1。凝集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2。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3。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4.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5.抗球蛋白试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 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 2.玻片凝集实验 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 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 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 A。菌种鉴定 B。血清学分型 C。人类ABO血型鉴定 D.定量检测前筛选试验 E。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4.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 A.“+”B.“+或++”C.“++”D.“+++”E.“++++” 5.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 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 6.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 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是 A.标准新鲜红细胞B.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 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 1.实验中,促进凝集现象的措施有 A.低温离心 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 C.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 D.用胰酶处理 E.加入抗原 2。利用试管凝集试验可辅助临床诊断的疾病 A.痢疾 B.伤寒和副伤寒 C.恙虫病 D.布鲁菌病 E.霍乱弧菌 3. 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 A.人O型红细胞 B.聚苯乙烯胶乳 C.皂土 D.明胶颗粒 E.活性炭 4.符合正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 A.抗原致敏载体 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C.出现凝集为阴性 D.敏感性很高 E.特异性不强 5.符合反向间接凝集试验的是 A.抗体致敏载体 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C.出现凝集为阴性 D.敏感性很高 E.特异性强 6.符合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的是 A.检测标本中的抗原B.抗原致敏载体C.抗体为诊断试剂 D.出现凝集为阳性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常采用本法。本法关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此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

红细胞凝集试验(HA)与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 一、实验用设备: 1、离心机 1台*(3000转离心红细胞) 2、冰箱 1台*(存放抗原) 3、振荡器 1台*(振荡96孔V型板) 4、抗原新城疫(ND)、减蛋(EDS)、流感(AI)抗原,从正规厂家进。 5、96孔V型板稀释血清清洗后可重复使用 6、八道移液器 1把(5-50微升稀释血清) 7、吸头和八道移液器配套使用,清洗后重复使用) 8、积液槽配制4个单位抗原及盛放生理盐水加样用 9、一次性采血管采血用 10、2毫升注射器采血用 11、红细胞非免疫鸡心脏采血或免疫鸡也可,但需离心5次后使用。 12、柠檬酸三钠配制3.8%抗凝剂用 13、重铬酸钾配制清洁液用 14、硫酸配制清洁液用 15、吸管 1毫升、10毫升 16、吸耳球和吸管配套使用 17、针头 9*13(采雏鸡)、9*25(采大鸡) 18、蒸馏水当地买。清洗96孔V型板、吸头用 19、10毫升离心管离心红细胞用(塑料制) 20、生理盐水做血清稀释液用、配制4单位抗原 二、实验前的准备: 1.抗原:从指定厂家购买稳定浓缩抗原。 2.抗凝剂的配制:用天平称量 3.8克柠檬酸三钠,溶入100ml生理盐水中,待溶解完全后即可使用。 3.1%红细胞悬液:由鸡心脏或翅静脉采血,放入加有抗凝剂的离心管内(按抗凝剂:全血=1:2的比例),迅速混匀。在离心机中以3000转/分离心5分钟,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将沉淀的红细胞加生理盐水,慢慢混合均匀,再在离心机中3000转/分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再加生理盐水混匀,如此反复离心4~5次,最后一次离心后的红细胞,弃去上清液,即为红细胞泥。放入4℃冰箱中可保存2—3天。使用时用1ml 吸管吸取0.1ml红细胞泥,然后加入9.9ml的生理盐水,此即1%红细胞悬液。现用现配。 4.被检血清:每只鸡心脏或翼下采血0.5-1ml,静置或离心,待血清析出后备用。 5.吸管清洁液的配制:使用1%的稀硫酸溶液。水10公斤,硫酸100毫升,将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断搅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 6.96孔V型板和微量滴头清洁液的配制:重铬酸钾79克,水1000ml,硫酸100ml,将重铬酸钾磨碎,溶解于水中,然后慢慢加入硫酸100ml,不断搅拌,切不可将重铬酸钾水溶液倒入硫酸中,以防爆炸,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 7.血清稀释液:为灭菌的生理盐水。 三、实验过程: 原理:某些病毒(如新城疫、减蛋、流感)能够与鸡红细胞发生凝集,此即为红细胞凝集现

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梅毒实验室诊断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一、显微镜检查法 (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涂片,以及淋巴结穿刺液涂片等,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发出亮光,从而可根据其特殊形态和运动方式进行检测。 【仪器材料】 1.暗视野显微镜。 2.钝刀(刮勺)、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具、无菌生理盐水。 【标本采集】 1.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镜检。 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操作步骤】 1.加镜油:在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器上滴加镜油。 2.聚光:将标本玻片置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使镜油接触载玻片底面。 3.镜检:在镜下观察,寻找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式的梅毒螺旋体。 【结果判读】 【结果报告】 1.阳性: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2.阴性:未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临床意义】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可确诊梅毒。 2.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性病实验室必备项目之一。 3.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除患梅毒的可能性,应复查和血清学检查。 【注意事项】 1.取材时尽量避免出血,以免影响镜下观察。 2.取材后应立即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3.镜下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相鉴别。 (二)镀银染色检查 【基本原理】 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仪器材料】 1.显微镜。 2.罗吉氏固定液、鞣酸媒染剂、Fontana氏银溶液。 【标本采集】

第9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学时分配:1学时 学习重点: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基本概念: 1.食源性疾病:WHO的定义为: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设施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基本要求: 一、食源性疾病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病原物三大类。 (三)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1.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2)食源性病毒性感染;(3)食源性寄生虫性感染;(4)化学性食物中毒;(5)真菌性食物中毒;(6)动物性食物中毒;(7)植物性食物中毒;(8)放射病。 2.范畴:食源性疾病包括最常见的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四)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概念 (1)定义:见基本概念。 (2)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摄取某种食物有关;(2)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2.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表现为原因分布、食品种类分布、季节性和地区性分布方面(即时间分布、空间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的特点。 (五)引起食源性病毒爆发的原因 1.病源物质对食物的污染 2.影响病源物质增殖的因素 3.影响病源物质残存的因素 (六)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贮存各个环节防止污染。 2.严格健康查体和上岗制度,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

梅毒血清学实验分两类

梅毒血清学实验分两类: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做抗原,检查血清中的抗心磷脂脂抗体,即反应素,属于这一类的试验的VDRL试验,USR试验及RPR(快血清反应素)试验,可作定量测定,可用于观察疗效,判断是否复发及再感染, 2、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份来测抗螺旋体抗体,属于这一类的试验有荧光螺旋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这类试验的特异性强,可用作证实试验,但不能用作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 当感染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两类抗体,类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抗体,另一类则是针对类脂质的抗体。针对类脂质的抗体因不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因此无特异性,除感染梅毒外,患另外一些疾病以及生理状况的改变,体内也可能产生低滴度的抗类脂质抗体。诊断梅毒时,所做的梅毒血清学检查即检测这两类抗体。前面提到的RPR试验,即为检测类脂质抗体的实验;而TPHA则为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因RPR是检测类脂质抗体,而不是直接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实验,因而无特异性,凡能导致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均能使RPR阳性。除梅毒外,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疟疾、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海洛因成瘾等,都可导致RPR阳性。 梅毒以外其他原因造成的RPR阳性有一个特点,滴度一般较低,小于1:8。RPR实验容易出现假阳性,医生常同时做特异性较强的TPHA实验来证实梅毒诊断。值得一提的是,TPHA等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实验,在一般人中也有1%的假阳性。国内曾报道某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TPHA阳性者竟有一半是假阳性。已知可造成TPHA阳性的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糖尿病、结肠癌、淋巴肉瘤、丙型肝炎、肝硬化、AIDS、麻风、生殖器疱疹、海洛因成瘾等。 除疾病外,某些生理状况的改变,如妊娠,也可导致RPR及TPHA阳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梅毒血清学检查,假阳性率较一般人高,有报道可达2%。许多老年人患常见的内科疾病,也可导致梅毒化验阳性。不久前,国内某医院报道,他们收治的5例63~80岁老年内科疾病患者,分别患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白血病,住院期间,均出现过RPR和TPHA阳性。 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诊断梅毒,除依据化验结果外,更重要的依据是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史和既往病史,以及详细的体查。综合分析后慎重作出判断,才能避免梅毒化验结果假阳性造成的误诊。

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与梅毒血清学试验解读

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 1.国内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传统程序是:先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RPR、TRUST、VDRL等)进行初筛,再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TPPA、TPHA、FTA-ABS等)进行确认。美国、法国和比利时也采用类似的程序。该程序的优点是排除了大多数感染过梅毒但经过充分治疗的病人,从而使临床更易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梅治疗。但该程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易出现前带现象,使早期梅毒及合并感染HIV时高滴度的血清样品呈现假阴性反应;另一方面,对于一期梅毒早期、隐性梅毒,尤其是晚期梅毒,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因此,仅以RPR或TRUST进行初筛,会造成相当比例的漏检,这不符合初筛方法高敏感性的要求。近年来,美国已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PA)引入到血站系统的初筛检测中,临床上仅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作为筛查的状况也在逐渐改变。 2.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组合在一起(如RPR+TPHA或TPPA)作为初筛试验可以最大限度地检出各期梅毒病例(除一期梅毒的极早期),同时保证了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最为理想的梅毒初筛方案。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案,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也已采用多年。其缺点是费时费力,实验室的工作量较大。

3.在德国和荷兰等国,则仅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作为初筛方法,这比仅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进行初筛在敏感性上有了明显提高。虽然效果略差于上述的组合方案,但工作量也相应减小。 4.梅毒的确认必须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最常用的是TPPA或TPHA,也可采用ELISA。FTA-ABS仍被认为是梅毒血清学测定的“金标准”,但使用上有很大限制。多数实验室无法常规开展,因此一般只用于对有争议标本的检测。如果仅使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进行初筛,则可以用任意一种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做确认;如果在初筛时已使用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则可以考虑选用另一方法学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进行确认(例如在初筛时使用了TPPA或TPHA,则可用ELISA进行确认,反之亦然)。 5.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检测的是IgM和IgG的混合抗体,不能区分梅毒的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也不能用做疗效监测。一般认为,IgM型抗体和反应素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出现,经正规、足量抗梅治疗后其滴度会逐渐下降直至消失。因此,以ELISA检测抗螺旋体

凝集实验

标准操作规程(SOP )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流感/禽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 一、目的 本SOP 为了规范红细胞凝集试验(HA ,hemagglutination test )操作,确保试验的质量而制定。 二、范围 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流感/禽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 三、程序 (一)生物安全要求 季节性流感病毒或经完全灭活的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和H2N2流感病毒操作可以在BSL-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人员采取BSL-2级防护。禽流感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及H2N2亚型流感病毒的操作需要在BSL-3级实验室中进行,操作人员采取BSL-3级防护。具体防护参见“生物安全个人防护SOP ”。 (二)材料 1.待测毒株 2.1%红细胞悬液(鸡、豚鼠,由于“O ”相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所以在对该类病毒进行鉴定时应使用豚鼠红细胞) 3.磷酸缓冲液(PBS ),0.01M , pH 7.4 (Sigma P 3813) 4.多道及单道可调加样器 单通道可调加样器量程为 20μL ~200μL 、200μL ~1000μL 8通道或12道可调加样器量程为 20μL ~200μL 5.96孔微量板:鸡红细胞选择“V ”型或“U ”型底微量板;豚鼠红细胞选择“U ”型底微量板。 6.其它耗材,200μL 、1000μL 滴头、试管、加样槽等。 (三)实验步骤 1.进入实验室前做好个人防护。 2.试验前试剂准备: 编号:CNICSOP07024 制定时间:2007.01 制定人:张烨 审核人:董婕 批准人:舒 跃 龙 生效日期:2007.03 版本号:V-2

(1)PBS配制:按照Sigma的说明书的要求配制PBS缓冲液。121℃高压灭菌20min,分装,4℃储存。 (2)1%红细胞悬液:按照“1%鸡红细胞悬液配制SOP、1%豚鼠红细胞悬液配制SOP”配制红细胞悬液。 3.根据所用的红细胞种类选用适当的微量板.。将微量板横向放置:垂直方向称列,如孔A1~H1称为第一列;平行方向称行,如A1~A12称为A 行。标记好待检病毒的实验室编号及加样顺序。 4.加PBS,取8道加样器装好200μL带滤芯滴头,于加样槽中吸取50μL PBS 加入微量板的第二列,依次加入50μL PBS直至最后一列。 5.加入待检病毒,单道加样器装好200 μL带滤芯滴头,吸取100μL待检病毒液,加入已标记好的微量板的第一列相对应的孔内。最后的H1孔内加100μL PBS作为红细胞对照。 6.8道加样器装好200 μL带滤芯滴头,从第一列的各孔分别取50μL病毒液,加入到第二列的相应的各孔,混匀数次。依次从微量板的第二列至第十二列做二倍系列稀释。最后一列每孔弃去50μL液体。 7.8道加样器装好200 μL带滤芯滴头,于加样槽中吸取50μL红细胞悬液。 每孔加入50μL 1%的红细胞悬液,轻弹微量板,使红细胞与病毒充分混合。 8.室温孵育30~60min,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并记录结果。 9.结果判定:红细胞凝集滴度的判定以出现完全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为终点,其稀释度的倒数即为病毒的红细胞凝集滴度。红细胞完全凝集以“+”记录;无凝集或部分凝集“-”记录。

血凝试验

血凝试验(HA) 定义:某此病毒或病毒的血凝素,能选择性地使某种或某几种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种凝集红细胞的现象称为血凝(hemagglutination,HA),也称直接血凝反应,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凝试验(HA) 血凝抑制试验(HI) 定义:当病毒的悬液中先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则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直接接触。这时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ion,HI)反应,也称血凝抑制反应,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凝试验(HI) 。 原理: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凝集红细胞的能力,从而抑制血凝现象。 用于禽流感、新城疫等具有血凝性病毒的鉴定 根据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中和反应原理,给未知病毒悬液中加入已知的抗禽流感病毒阳性血清或已知的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相应病毒便丧失了其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因此,可利用从发病的鸡、鸭、鹅体内分离的病毒作HA和HI试验。病毒悬液能凝集红细胞,并且能被已知的抗血清(阳性血清)所抑制,那么该病毒即是已知阳性血清相对应的病毒。如用新城疫阳性血清完全抑制了未知病毒培养物的血凝性,那么,这个未知病毒培养物就是新城疫病毒;如果病毒悬液虽然能凝集鸡红细胞,但不能被鸡新城疫血清所抑制,说明不是鸡新城疫病毒,可能是其他有血凝性的病毒。 阿氏(Alsevers)液配制 称量葡萄糖2.05g、柠檬酸钠0.8g、柠檬酸0.055g、氯化钠0.42g,加蒸馏水至100mL,散热溶解后调pH值至6.1,69kPa 15min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 1%鸡红细胞液的制备 2.1采血用注射器吸取阿氏液约1mL,取至少2只SPF鸡(如果没有SPF鸡,可用常规试验证明体内无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的鸡),采血约2~4mL,与阿氏液混合,放入装10mL 阿氏液的离心管中混匀。 2.2 洗涤鸡红细胞将离心管中的血液经1500~1800 r/min 离心8分钟,弃上清液,沉淀物加入阿氏液,轻轻混合,再经1500~1800 r/min离心8分钟,用吸管移去上清液及沉淀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重复2次以上过程后,加入阿氏液20 mL,轻轻混合成红细胞悬液,4℃保存备用,不超过5天。 2.3 10%鸡红细胞悬液取阿氏液保存不超过5天的红细胞,在锥形刻度离心管中离心1500~1800 r/min 8分钟,弃去上清液,准确观察刻度离心管中红细胞体积(mL),加入9倍体积(mL)的PBS,用吸管反复吹吸使PBS与红细胞混合均匀。 2.4 1%鸡红细胞液取混合均匀的10%鸡红细胞悬液1 mL,加入9 mLPBS,混合均匀即可。 抗原血凝效价测定(HA试验,微量法) 3.1 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2孔均加入25μLPBS,换滴头。 3.2吸取25μL病毒悬液加入第l孔,混匀。 3.3从第1孔吸取25μL病毒液加入第2孔,混匀后吸取25μL加入第3孔,如此进行对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