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基层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审计机关的新要求,也是促进审计队伍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新途径。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审计机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2015年11月,《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提出,要根据审计职业特点,建立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提升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可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审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各级审计机关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监督作用的必经之路。针对当前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职业化面临的综合素质不高、审计任务繁重和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把好审计人才入口关。一是严格准入门槛,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建立国家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前,对参加公务员考试录用方式的新进审计业务人员应加试审计业务知识。二是建立国家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参照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研究制定符合国家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资格考试制度。新进入审计机关的业务人员应从通过国家审计资格考试的人员
中考录。
二、完善审计人员培训制度,把培训作为提升审计人员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建立分类培训制度,坚持统一管理、分类分层的培训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不同类别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初进机关的审计新人开设新人专题学习班,安排精简易懂的内容,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对业务骨干则以加强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安排学习审计案例分析、计算机审计方法等难度较大的内容。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启网络培训模式。三是建立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确保审计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培训学习。
三、激发审计人员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审计质量。一是营造自学氛围,鼓励审计人员每天挤出时间学习探索理论、业务知识,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换思维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技能。二是开展“结对帮学”活动,结合审计人员实际,选出在财政财务审计、投资审计、计算机审计、审计信息写作等方面能力较强的人员作为“导师”,其他人员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及自身弱点选“导师”,通过以点及面、相互交流,让审计人员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不断提升审计质量。三是建立审计职业岗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层级落实质量控制责任,健全岗位责任追究机制。
四、健全审计职业保障机制。一是按照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置审计专业技术类职位和综合管理类职位,对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合理确定审计专业技术类职位,优先保证市地、县级审计机关的专业力量。根据工作需要,审计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可以相互转任。二是按照审计人员能力与权责相匹配的原则,综合考虑政治素质、廉洁自律、职业操守、专业能力、从业经历等因素,建立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合理确定各级审计机关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层次,市县级审计专业技术职务可设岗至副高级。三是参照县以下公务员职级并行办法,建立审计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业绩评价体系和职务晋升机制。四是在县级审计机关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基础上,县以上特别是市州审计机关也应尽快推行。五是对从事审计业务的事业编制人员应统筹研究转为公务员或参公事业编制,并完善审计工作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