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乡融合的视野把握和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从城乡融合的视野把握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关乎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及其实践成效。在城乡融合视野下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明确实现城乡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第一要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城乡统筹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基本方法,制度创新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城乡融合

自从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1 〕(p18),特别是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1 〕(p671-672)并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系统部署以来,各地高度重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期,许多地方还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确定为要着力实施的重大战略。但随着实践的推进,理论指导滞后于实践发展的情况显现出来。尤为突出的是,目前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还有很大差异。笔者认为,正确定位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科学确定其路径选择,力求在实践中取得更大成效,需要从城乡融合的角度把握和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城乡融合是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在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上,以前更多地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使农

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近年来则针对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和在实践中出现的按照城市模式搞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许多学者和地方领导更多地强调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提出城乡一体化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应根据农村和城市不同的特点,使农村和城市保持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前一种理解固然有偏差,但近年来广为盛行的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这种表述令人不得要领,因为用“不是什么”是不能揭示“是什么”的。现在许多人使用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的表述,似乎有新意和创新性,但到底什么是城乡一体化,还是让人难得其解。

当然,用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来纠正以前认识上的偏差是有价值的,但讲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也不能绝对化。一方面,城市和乡村是要保持各自的特色;另一方面,城市也要吸收乡村的优点,乡村也要吸收城市的优点。新农村建设固然不能按照城市模式来搞,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也不能脱离城镇化来搞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其本意是农村要保持良好的风光环境和特色文化,但城乡一体化也要求农村和城市有一样的地方,如要有大致一样先进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否则农村留不下人,更吸引不来人,人们还是会向往城市并力图往城市集聚。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绝大多数人工作在城市,却有4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美国、日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分别只有3%和4%,但2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这不仅是因为农村环境宜居,还因为居住在农村和居住在城市生活上一样方便。相反,拉美一些国家,因为城乡发展失衡,乡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远不及城市,致使大量农民进入城市,虽然城市化率几乎和发达国家一样高,但给城市带来了严重失业、大量贫民窟、治安恶化等问题,结果,不仅农村没有发展起来,城市的发展也受到拖累。韩国经过数十年的新村建设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几近消失,但乡村地区的生活条件跟城市相比依然相差甚远,当年规划建设的许多小城市整体功能也不强,平均聚集人口不到2万人,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还是向往大城市。现在我国的一些乡村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乡村地区,风光环境宜人,工作岗位也不缺,但由于生活配套和城市相比差距还相当大,结果人们还是希望进入城市。中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农村人口有7亿多,国情决定了不能单方面追求城镇化,应在城乡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即一方面通过城镇化使一部分农民向城镇转移,使农民变市民;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村,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向城市靠齐,使一部分农民愿意留在农村,甚至吸引一部分城市居民来农村定居。

对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不能加以绝对化,农村要保持

自己的优点和特色,但也要争取拥有和城市一样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其实,不仅农村这样,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城市在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要争取拥有和农村一样宜居的环境,实现城市与乡村间的相互取长补短,最终走向城乡融合。也就是说,城乡一体化既不是城乡一样,也不是城乡不一样;既不是让农村变成城市,也不是让农村还是农村,其目标是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的首倡者是恩格斯,他在1847年《共产主义原理》中最早提出了“城乡的融合”:“通过消除旧的分工……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2 〕(p371)。后来,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19世纪末创立的田园城市理论中提出“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他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也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3 〕。可见,他们都是把城乡融合作为城乡关系演化的理想境界。在城乡融合状态下,城市和乡村不再是各自独立的地理单元,而是通过城乡之间的多维网络连结,使城市和乡村结成有机的整体,集中城市和乡村的各自优点,使城市不再是传统的城市,乡村不再是传统的

乡村,既有城市职能,又有乡村特色,使城乡之间发展水平接近,城乡居民之间享有的权益和机会大体相当,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趋向一致。实现了城乡融合,也就达到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二、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第一要务

城乡融合建立在城乡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兼顾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城乡融合只能是理想而不能变成现实,要把城乡融合由理想变成现实,首要任务是推进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的发展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和乡村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推进城乡融合不能以削峰填谷即单纯把城市创造的财富转移到农村的方式进行,而是要在继续推进城市繁荣发展的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和城市的带动增强乡村自我发展的能力。中国人口的多数还在农村,靠城市向农村大规模转移财富的方式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乡融合是不现实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首先是政策要作调整,即改变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下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并给农村制定一定的扶持性政策;其次是推进城乡之间的产业对接,把城市的产业链条往农村延伸,鼓励产业和要素下乡,把城市不具备发展优势的产业转入农村,同时要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培育和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调查发现,凡是城乡融合程度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的地方,都是村强民富的地方。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农村集体总资产突破900亿元,村均收入达448万元。强大的村级经济实力,有力地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