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和流域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综合规划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和流
域可持续发展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土地、矿产资源丰富,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洪水泥沙灾害严重的河流,历史上曾多次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治理黄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人民治黄6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97年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组织审查通过了《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2002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在历次流域规划的指导下,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促进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基本特点,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
一、问题与挑战
一是防洪防凌形势依然严峻。黄河泥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下游举世闻名的“二级悬河”态势加剧,洪水泥沙对黄淮海平原的威胁依然存在。黄河下游滩区群众生活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与滞洪沉沙矛盾突出,已成为黄河下游治理的瓶颈。宁蒙河段防凌防洪形势严峻,上、中游干流河道治理、主要支流及重点城市防洪工程仍不完善。
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属于资源性缺水河流,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却养育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支撑着约14%的国内生产总值,现状供水量已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随着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46.5万平方千米,还有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治理,且水土流失强度大,自然条件恶劣,治理难度更大。同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监督的任务十分繁重。
四是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任重道远。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纳了全国约6%的废污水和7%的COD排放量。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有48.6%,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由于河流生态用水不足、水污染、河流阻隔等因素,造成湿地萎缩、水生生物生境破坏、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五是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黄河干流规划的七大骨干工程仅建成四座,北干流河段缺乏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在水库拦沙库容淤满后,高含沙小洪水出现的概率将大幅度增加,下游河道主槽仍会严重淤积,水库拦沙期塑造的中水河槽将难以长期维持。
六是流域综合管理相对薄弱。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执法能力、监督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还很薄弱。
同时,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两横三纵”、“七区二十三带”、“两屏三带”的城市、农业、生态战略格局,赋予黄河流域及相关区域重要的战略定位。国家先后做出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决定,出台促进宁夏、甘肃、内蒙古和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批复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都对保障黄河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意义与特点
2007年,国务院全面启动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在水利部统一部署下,黄河水利委员会精心组织,会同流域9省(区),历时6年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修编工作。2013年3月,《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兴水惠民决策部署,秉持人水和谐和维持河流健康的理念,在充分汲取以往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依法管水、科学治水,提出了破解治黄难题的思路和措施,制定了到2020年、2030年治黄的目标和任务,描绘
了新时期治黄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是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按照《水法》规定,流域综合规划是流域建设水工程和进行涉水涉河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各类专业、专项规划需要遵循的前提。《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性指标和“红线”,明确了不同河段治理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及其目标任务,为加强流域管理、水资源管理、河道及水域管理、洪水管理提供了支撑,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了法律依据。
《规划》的主要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突出以灌区节水改造为中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建立流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总量指标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更加注重治河惠民,提出破解洪水泥沙威胁、保证城乡供水安全、加快滩区综合治理、推进灌区节水改造的思路和措施,着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三是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统筹协调治理、开发、保护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促进流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四是更加注重依法管水,确定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控制性指标,注意规范约束人类自身活动,努力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五是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加强科技支撑,提升信息化管理和综合管理水平,为治黄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规划的批复和实施,必将对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目标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