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建置沿革考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乐县建置沿革考述

康乐县建置沿革考述

摘要:

康乐唐以前属狄道(今临洮)管辖,唐中期建立过长乐县、安乐县、水池县。宋熙宁六年(1073年),设康乐寨和当川堡。明时属河州卫,设当川、胭脂、景古里,狄道州设康乐里,岷州设沙马里。清雍正时,沙马里归狄道州,并由狄道西二十铺为河州界,改为当川铺为河州界,以槐山子梁为界,以东河州地归狄道州。民国21年(1932年)与临洮析置,设洮西设治局,翌年为康乐设治局。民国29年,建康乐县。1959—1961年并入和政县,1962年恢复康乐县。康乐在历史归属无常,由于军事与政治斗争、中原王朝的兴替等诸多原因,县名数变,建置屡改。但由于史籍记载的阙略,建置沿革状况迄今仍不甚详明。现粗略考述,一做参考。

关键词:建置沿革考述

康乐位于陇西、洮岷、河州的交汇处,唐以前属狄道(今临洮)管辖,唐中期建立过长乐县、安乐县、水池县。宋熙宁六年(1073年),设康乐寨和当川堡。明时属河州卫,设当川、胭脂、景古里,狄道州设康乐里,岷州设沙马里。清雍正时,沙马里归狄道州,并由狄道西二十铺为河州界,改为当川铺为河州界,以

槐山子梁为界,以东河州地归狄道州。民国21年(1932年)与临洮析置,设洮西设治局,翌年为康乐设治局。民国29年,建康乐县。1959—1961年并入和政县,1962年恢复康乐县。边家林、椿树、堡洼根、丰台、寺址等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坡文化、齐家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最早的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先后生活在这里的羌、狄、氐、匈奴、吐谷浑、鲜卑、吐蕃、汉、回、东乡等民族,创造了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

康乐在历史归属无常,县名数变,自首次置县以来已有一千五百四十多年时间。但由于史籍记载的阙略,建置沿革状况迄今仍不甚详明。现就有关问题,略作考述。

一、县之最早设置

康乐县地,先秦羌戎之城,秦汉为陇西郡狄道县所辖。魏晋以后,开始单独置县,但史籍对首次单独置县问题的记载颇多歧异。

据《读史方舆纪要》安乐城条载:“唐武德中,分狄道县置安乐县,属兰州”①唐。《贞元十道录》《元和郡县图志》及《新唐书.地理志》等,也有类似记载。由于《读史方舆纪要》是一部沿革地理学集大的著作,具有公认的权威性,所以人们曾视安乐县为历史上在今康乐境最早设置之县。但据《隋书.地理志》

“水池,后魏曰谭川,后周改之”的记载,又有人认为北魏蕈川县,是在今康乐境最早设置之县。然而,《魏书.地形志(下)》却载:“洪和郡领县三:水池,真君四年置郡,后改:蓝川,真君八年置郡,后改;蕈州,延兴四年置。”②据前人考证,“真君四年,为北魏太武帝拓跋太平真君八年,即477年;”“延兴四年”,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延兴四年,即477年。北魏所置以上三县,水池比蓝川早置5年,比蕈川早置32年。这表明置水池县在前,置蓝川县在中,置蕈川县在后。如果将北魏水池县同唐安乐县的置县时间予以比较,就会明显看出,水池县要比安乐县早置170多年。另据考证,历史上在今康乐境再无比北魏水池县置更早的县,而水池县治有设于今县境景古乡“旧城”③。这就清楚不过的说明,北魏水池县才正真是在今康乐县境最早设置之县。

二、西魏建置沿革

东、西魏分离,今康乐境属西魏辖地,原北魏水池县建置因而不改④。北周取代西魏,先改水池县为蕈川县⑤。再改蕈川县为水池县,治原址,隋因之⑥。隋末,全国大乱,薛举乘机据有陇西,形成一方割据势力。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明平定薛举之子薛仁景,进而攻占陇西全境,原水池县地划归兰州狄道县统辖。武德中,又从狄道县析置安乐县,仍属兰州。后安

乐县废,兰州“州额亦停”⑦,此地又划归狄道县统辖。唐玄宗XX三年(744年),析金城郡狄道县,别置安乐县,改属临州⑧。肃宗乾元(758—760年)后,改安乐县为长乐县⑨,XX元(762),县地临于吐蕃1⑩。

北宋初,西蕃仍据洮西之地。宋审宗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王韶遣熙河路经略司,瞎张守约“渡洮,略定南山地”“领番部兵修筑康乐城”。同年五月,神宗皇帝领诏命康乐城为“康乐寨”,并钦定由河州路统辖。宋室南渡,金人占据陇右,洮西之地亦为金所有。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升康乐寨为康乐县,属临洮府(1952年胭脂乡马集村金墓砖铭载:金大定十七年【1178年】为临洮府康乐县)。今县名始自此。

元朝建立,洮西尽为其有,遂置河州路而康乐县即被废置,其地归河州路统辖。明初,将军冯胜率兵收复洮西,此地又归临洮府。明世宗嘉靖年间,在洮西今康乐县境分置景古、胭脂、党川三里。清朝时期,洮西今康乐县地,为甘肃省兰州府狄道县所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六月十日,析临洮县始设洮西设治局;二十一二(1933年),洮西设置局改为康乐设置局;二十九年(1940年)十一月六日,康乐设治局改称康乐县1;自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二月十日起,康乐县成为甘肃省所增设的第九区行政

督察专员公署下辖之县。1949年8月20日,国民党驻县保安团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城,康乐县解放。解放初,沿用康乐县建制,隶属临夏行政督察专员署。1956年11月23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后,康乐县为州所辖地并入和政县。1961年冬,又从和政县析置康乐县,建制沿用至今21。

三、当川县之置废

今康乐县北境流川乡等地,在宋熙宁六年(1073)以前名为当家川。同年二月,熙河路经略使王韶遣张守约西渡洮河,“略定南山地”,领番部兵修筑刘家川堡;五月,宗神宗颁诏更名“刘家川堡为当川堡,并隶河州”。今流川乡上古村尚存宗当川堡遗址。

北宋亡后,金人占据洮西之地。金熙宗黄统二年(1142年),升当川堡为当川县。元朝建立后,县废。明世宗时,在当地设当川里。自民国二十九年(1940)11月6日,康乐设治局改称康乐县后(除1958年12月至1961年冬并入和政县外),当川等地为康乐县所辖。

四、频繁置废县制之原因

(一)军事与政治斗争。康乐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既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通往河湟、洮岷的战略要道。在民国之前的两千多年中,侵扰与征战,民变与讨伐,兵燹与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