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学术思想传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不随意运动为主 以精神障碍为主 以癫痫样发作为主 以失认失读失写为主
类中风眩 类中风痹 类中头痛 类中视歧或视惑 类中风痱 类中风癫或风痴 类中风痫 类中风癔(懿)
提出中风病病因病机新学说
❖ 王永炎院士在《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一文 中提出:“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多因素的致病机制 及中医学一病多因辨证疗效不确切和不可靠,促使我们对中 风病的病因病理做更深入的研究,毒邪和络病的提出也就自 然而然的产生了。”
王永炎.王永炎院士集[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45-46. 张允岭,郭荣娟,常富业等.论中医毒邪的特性.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2(30):800-801
毒损络脉
毒损络脉: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病情骤然发生变化的结点, 标示着病情突然加重,诸邪蕴结成毒,毒邪入络、损络,进而引起 毒邪扩散蔓延,使毒邪效应骤然增强,毒邪靶位骤然扩大或增多, 并序贯引起脏腑组织损伤,形质败坏而使病情突然加剧的一种疾病 状态或动态过程。
解毒通络方药能保护缺血半暗带微血管 缩小了脑梗死体积
促进缺血半暗带微血管eNOS 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维持半 暗带血流量
减轻缺血半暗带微血管粘 附分子表达,抑制炎症级 联病理过程
❖ 解毒通络方药在“保护血管内皮”和“阻抑炎性损伤”这两个环节的作用体现了调和营卫,疏通血络
的效应,与其缩小脑梗死体积的保护效应直接相关。
Hua Qian. Biol Pharmal Bull. 2008 ;31(4):633-7
15
解毒通络方药能够有效地保护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
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脑微血管
________B_r_a_in_c_a_p_i_ll_ar_ie_s_______
1 2345 6789 — 212
❖ 以“毒邪致病”高度概括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各种致病因 素与环节,体现了中医哲学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对立统一
毒邪的特性
1、兼夹性——毒依邪势,邪仗毒威 2、酷烈性——易伤正气,败坏形体 3、暴戾性——发病急骤,变化迅速 4、秽浊性——秽浊难解,病势缠绵 5、从化性——体质相关,病理转归 6、损络性——善窜络脉,即病络生 7、多发性——表现多样,病变广泛 8、正损性——正虚邪实,病机复杂
❖ 解毒通络法既能阻抑脑缺血级联反应的损伤,又调动机体自身的 修复能力, 改善微灌流、减轻脑损害
毒损脑络学说
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对立统一
❖ 对于中风病的研究,永炎院士提出: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亟需系统 论意义指导下的还原分析,应融入非线性复杂性科学,强调系统 论与还原论的互动
❖ 中风病“毒损脑络”学说是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对立统一
类中风概念的提出
❖ 临床上:部分病人仅表现为眩晕、
身体感觉障碍、剧烈头痛、视物
异常、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 精神障碍、癫痫样发作、失认失 读失写等个别症状,而不以传统
以眩晕为主 以感觉障碍为主 以剧烈头痛为主 以视物异常为主
五大主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故王 永炎等在广义中风病的基础上, 提出了类中风的概念。
王永炎院士中风病学术思想传承
王永炎院士简介
王永炎(1938- ),男,天津市人, 中医内科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王永炎院士是当代中医脑病学科奠基人之一。 早期主要从事中风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先 后主持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国家 “863”、“973”和国家“七五”至“十 五”中风病攻关课题,制定了中风病中医诊 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形成了包括预防、诊断、 治疗、康复、评价于一体的中风病救治中医 完整体系,对于提高中国中风病中医救治水 平,取得了公认的成就。
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17(2):195 -196.
论毒邪
❖ 《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毒的本义是指对人体 有害的或作用猛烈的物质
❖ “毒邪”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和病理产物不 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
风
养代谢障碍
病
毒损脑络,脑神失用
语言謇涩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偏身麻木
毒损脑络学说的意义
❖从“毒损”论治是研究中风病的一个重要契机: 对“毒”从现代 生物学基础上进行探讨能对“毒损脑络”病机提供更好的科学依 据
❖ 从“脑络”的角度认识中风病是对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 新:通过与现代医学中的微循环障碍、微小血管病变等的研究相 关联, 使我们的研究进入更微观的层次, 能更好地阐述中风病病因 病理机制
P-gp
— 121
α-tubulin
P糖蛋白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123 45
54321
value
3.5E+06
3.0E+06
2.5E+06
2.0E+06
1.5E+06
1.0E+06
5.0E+05
0.0E+00
Normal 2h
6h
24h
2d
3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d
7d
10d
图3-3 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
中风病毒邪论
病因积累 增龄致衰
诸邪丛生 风火痰瘀
等
正衰积损 阳虚 气虚 阴虚等
蕴积成毒 排毒障碍
毒邪集聚
毒损机制的病程阶段
发病
急性早期
急性后期
热毒
热毒
火毒
火毒
祛痰化瘀
浊毒
浊(水)毒
解毒
痰毒
瘀毒
利水泄浊
瘀毒
等
清热解毒
痰毒
络气虚滞
毒
邪蕴成毒
损
脑
脑络瘀塞/出血
络
(缺血再灌注微血管损伤)
与
中
供血供气、津血互换、营
王永炎院士中风病研究概要
文献研究
证
病因病机
候
标
病络学说
准
规
毒损脑络
范
化
化痰通腑
清开灵制剂
系列方药
中风
综合方案 临床评价 个体诊疗 疗效机理 新药开发
中风病的病名与概念
❖ 王院士认为确定病证名是进行中医临床病证研究的开端。首先提 出统一病名为中风病,在CCD(TCD)编码中,中西医一致
❖ 中风病: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 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 充犯脑,形成脑脉痹阻和血溢脑脉之外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 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 一种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