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法 有机波谱分析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x
21:28:27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极大处对应的波长称
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 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
区,摩尔吸光系数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
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生该类跃迁。
如:乙烯π→π*跃迁的λ为162 nm,
εmax为: 1×104 L·mol-1·cm-1。
⑷ n →π*跃迁
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λ>200nm。这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
属于禁阻跃迁,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为10~100
L·mol-1
·cm-1,吸收谱带强度较弱。分源自文库中孤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
时发生n →π* 跃迁。丙酮n →π*跃迁的λ为275nm εmax为
22 L·mol-1 ·cm -1(溶剂环己烷)。
21:28:27
紫外可见光谱常用概念术语: 生色团:直接在紫外可见区产生吸收的化学结构。最有用的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 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⑤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
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21:28:27
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 的结果
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
红移和蓝移: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
移动称为蓝移 。
增色和减色: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
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21:28:27
朗伯—比耳定律
A=lg(I0/It)= εb c 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mol·L-1; ε: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1·cm-1; 或: A=lg(I0/It)= a b c c:溶液的浓度,单位g·L-1
第七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 光谱法
Ultraviolet-visibale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 UV-Vis and FS
21:28:27
第一节:紫外可见光谱原理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对应于分子电子能级跃迁,波长范围在 10~800 nm之间,其中10~190 nm为远紫 外或真空紫外区,190~400nm为近紫外 区,400~800nm为可见光区。除了远紫 外区外,为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范围。
生色团是由π→π*和n→π*跃迁产生的。简单的生色团由
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 N=N—、乙炔基、腈基—C≡N等。 助色团:能够使生色团吸收强度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增加的
化学结构。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NHR、X等),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吸收波
⑵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 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
N、O、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 →σ*跃迁。如一氯甲烷、 甲醇、三甲基胺n →σ*跃迁的λ分别为173nm、183nm和
227nm。
21:28:27
⑶ π→π*跃迁
有机化合物的外层电子包括σ电子、π电子、n电子。
有机化合物主要有四种跃迁类型,根据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
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21:28:27
⑴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 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
λ<200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如甲烷的 λ为125nm,乙烷λmax为135nm。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 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
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 度越高。ε>105:超高灵敏;ε=(6~10)×104 :高灵敏;ε<2×104
a:吸光系数,单位L·g-1·cm-1 a与ε的关系为:
a =ε/M (M为摩尔质量) 透光度T :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 t / I0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
A = -lg T
21:28:27
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 应用于各种光度法的吸收测量;
:不灵敏。
(6)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
长下的吸光度。
21:28:27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ltraviolet-visibale spectrometer
21:28:27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28:27
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21:28:27
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
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吸光系数a(L·g-1·cm-1)相当于浓度为1 g/L、液层厚度为1cm
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21:28:27
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 ,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21:28:27
2.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M + h → M *
基态
激发态
M +热 M + 荧光或磷光
E1 (△E) E2
电子能级差:E = E2 - E1 = h
能量是量子化的;只选择性吸收符合能量差的光 入射光与透射光之比取对数称为吸光度 以波长作为横坐标,吸光度作为纵坐标,得到的曲线称为该 化合物的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中吸收度出现极大值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
21:28:27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极大处对应的波长称
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 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
区,摩尔吸光系数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
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生该类跃迁。
如:乙烯π→π*跃迁的λ为162 nm,
εmax为: 1×104 L·mol-1·cm-1。
⑷ n →π*跃迁
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λ>200nm。这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
属于禁阻跃迁,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为10~100
L·mol-1
·cm-1,吸收谱带强度较弱。分源自文库中孤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
时发生n →π* 跃迁。丙酮n →π*跃迁的λ为275nm εmax为
22 L·mol-1 ·cm -1(溶剂环己烷)。
21:28:27
紫外可见光谱常用概念术语: 生色团:直接在紫外可见区产生吸收的化学结构。最有用的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 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⑤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
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21:28:27
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 的结果
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
红移和蓝移: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
移动称为蓝移 。
增色和减色: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
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21:28:27
朗伯—比耳定律
A=lg(I0/It)= εb c 式中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mol·L-1; ε:摩尔吸光系数,单位L·mol-1·cm-1; 或: A=lg(I0/It)= a b c c:溶液的浓度,单位g·L-1
第七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 光谱法
Ultraviolet-visibale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 UV-Vis and FS
21:28:27
第一节:紫外可见光谱原理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对应于分子电子能级跃迁,波长范围在 10~800 nm之间,其中10~190 nm为远紫 外或真空紫外区,190~400nm为近紫外 区,400~800nm为可见光区。除了远紫 外区外,为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范围。
生色团是由π→π*和n→π*跃迁产生的。简单的生色团由
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 N=N—、乙炔基、腈基—C≡N等。 助色团:能够使生色团吸收强度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增加的
化学结构。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NHR、X等),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吸收波
⑵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 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
N、O、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 →σ*跃迁。如一氯甲烷、 甲醇、三甲基胺n →σ*跃迁的λ分别为173nm、183nm和
227nm。
21:28:27
⑶ π→π*跃迁
有机化合物的外层电子包括σ电子、π电子、n电子。
有机化合物主要有四种跃迁类型,根据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
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21:28:27
⑴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 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
λ<200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如甲烷的 λ为125nm,乙烷λmax为135nm。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 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
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5)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 度越高。ε>105:超高灵敏;ε=(6~10)×104 :高灵敏;ε<2×104
a:吸光系数,单位L·g-1·cm-1 a与ε的关系为:
a =ε/M (M为摩尔质量) 透光度T :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 t / I0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
A = -lg T
21:28:27
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 应用于各种光度法的吸收测量;
:不灵敏。
(6)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
长下的吸光度。
21:28:27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Ultraviolet-visibale spectrometer
21:28:27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28:27
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21:28:27
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
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吸光系数a(L·g-1·cm-1)相当于浓度为1 g/L、液层厚度为1cm
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21:28:27
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 ,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21:28:27
2.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M + h → M *
基态
激发态
M +热 M + 荧光或磷光
E1 (△E) E2
电子能级差:E = E2 - E1 = h
能量是量子化的;只选择性吸收符合能量差的光 入射光与透射光之比取对数称为吸光度 以波长作为横坐标,吸光度作为纵坐标,得到的曲线称为该 化合物的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中吸收度出现极大值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