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1,、时间剖面与地质剖面存在的主要差别?解决地震剖面存在问题的途径?

主要差别(1)在测线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需经时深转换,其媒介就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它通常随深度或空间而变化。(3)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但是反射波同相轴是与地下的分界面相对应,一个界面的反射特性又与界面两侧的地层、岩性有关。必须经过一些特殊处理才能把反射波所包含的“界面”的信息转换成为与“层”有关的信息后,才能与地质和钻井资料进行直接地对比。(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通常是反射子波叠加、复合的结果。复合反射子波的形成取决于地下一组靠的很近的地层结构的稳定性,如薄层厚度、岩性、砂泥岩比等。(5)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波,如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这些波的同相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的地质形态,它们在全三维偏移剖面上都会准确归位。途径(1)通过数学关系(如三个角度或三个深度的相互转换关系)换算得到地质分界面的正确空间位置。(2)偏移处理它是把反射和绕射准确归位到其真实位置的反演过程。(3)进行空间校正,恢复地质

t构构造的真正形态。它是利用水平叠加剖面进行对比解释后,对绘制的目标层

造图进行空间校正的一系列工作过程。

2、地震剖面上识别各种波的主要标志?

(1)强振幅反射波一般以较强的振幅出现在干扰背景上。反射波振幅的强弱还与反射系数、界面形状等因素有关,如果沿界面无构造或岩性的突变,则反射波的振幅眼侧线应当是稳定或渐变的。(2)波形相似由于震源所激发的地震子波基本相同,同一界面反射波传播的路程相近,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地层吸收等因素的影响也相近,所以同一反射波在相邻地震道上的波形特征是相似的。(3)同向性如果有一个反射波传导测线上,它的视速度不变,或只是沿测线缓慢变化,沿测线布置得观测点又相距不远,则同一个反射波的相同相位在相邻地震道上的射线路经或到达时间是相近的,相邻地震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也是相似的,形成同相轴。(4)时差变化规律一次反射波的同相轴是直线;绕射波和多次波是弯曲的;折射波、直达波等原来在共激发点记录上是直线型的同相轴,动校正后变成了曲线。在自激自收地震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与界面的形态基本对应,而相邻道之间的时差变化规律应该相近。上述4个标志中,前2个可以用来识别在地震剖面上是否有反射波出现,后2个有助于进一步识别波的类型、特征以及对产生这个波的界面的特点进行判断。

3、绕射波基本概念,绕射波的产生及其特点?(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地层或岩性的突变点,如断层的断棱、地层或岩性的尖灭点、不整合面的突起点等,这些突变点就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子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动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最常见的是断棱绕射波和不整合面上突起点的绕射波。特点:(1)绕射波时距曲线也是双曲

线。(2)绕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在绕射点正上方。当激发点移动时,绕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在测线上的位置不变,仍位于绕射点在测线上的投影点。此时整条绕射波时距曲线将沿t 轴平移,而绕射波时距曲线的形状保持不变。当然,如果介质结构发生变化,曲线形状也发生变化。(3)绕射波域反射波在x=2L

上相切。(4)绕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比同界面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大,整条绕射波时距曲线在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上方。(5)绕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与测线方向与断棱走向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时距曲线弯曲程度越大。侧线与断棱正交时绕射波时距曲线最陡,平行式最缓。

4、垂向分辨能力和水平方向分辨能力的基本概念?(菲涅尔带,菲涅尔带半径的概念?)

垂向分辨率是指地震记录或地震剖面上能能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水平方向分辨率是指在地震记录或水平叠加剖面上能分辨相邻地质体的最小宽度。 (菲涅尔带:若在界面上o '点两侧的、c 、c '点产生的绕射子波与o '点产生

的绕射子波到达o 点的时差为2

T ,则认为c 、c '以内的点产生的绕射子波在o 点是加强的。c 、c '点以外产生的绕射波在o 点不再互相加强,我们把以o 为圆心,c c '为半径,在反射界面上画出的圆的范围叫做o 点产生的波在界面上

的菲涅尔带。菲涅尔带半径的概念:R =式中,av v 为平均速度;

0t 为双程反射时间;m f 为地震波的主频。)

5、(真倾角、视倾角、测线方向之间的关系,真深度、法线深度、视铅直深度之间的关系)?没整理

第六章1、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的基本流程?

1),连井解释——包括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计算垂直入射反射时的反射系数,并与地震子波褶积)、层位标定(确定井旁地震反射信息的地质含义)、钻井分层与地震反射层位的对比连接、平均速度(用于时深转换)和层速度(用于岩性解释)的计算。2),剖面解释——包括:基于测线对比,用于确定标准解释层位,研究并追踪大套构造层;全区测线对比,解释构造层和各解释层位的全区对比问题。3),复杂剖面解释——对重点地区的复杂剖面段以及特殊地质现象作出分析研究。

2、二维地震剖面解释方法?

1,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遵循由易到难原则3,重点对比标准层4,相位对比5,波组和波系对比6,沿测网闭合圈对比7,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8,研究特殊波9,剖面间的对比,

3、剖面地质解释的主要任务?

1,确定标准层及其相应的地质层位,弄清地层厚度的变化及其接触关系。2,了解构造形态及其特征。3,确定断层的性质、落差及断面的产状。4,了解基底埋藏深度。5,划分构造带。

4、地震剖面上断层的主要标志?

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2,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局部变化3,反射波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4,反射波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5,出现特殊波

5、特殊地质现象及其地震特征?

1,不整合1)平行不整合上、下构造层之间存在侵蚀面,但产状一致,这种不整合不易识别。但是由于不整合面受长期风化剥蚀而凹凸不平,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往往产生一些弯曲界面反射波或绕射波。又因不整合面上下波阻抗差较大,产生的反射波振幅较强。2)角度不整合表现为两组或两组以上视速度有明显差异的反射波同时存在。这些波沿水平方向逐渐靠拢合并。不整合面以下的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以上的反射波相位代替,以致形成不整合面下的地层尖灭。2,超覆、退覆和尖灭超覆、退覆在时间剖面上它们都是同时存在几组互相不平行而逐渐靠拢合并和相互干涉的反射波同相轴。不同的是超覆时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的反射波相位代替;而退覆则是不整合面以上的上覆地层内部,较新地层的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下伏的较老地层反射波相位所代替。时间剖面上超覆和退覆点附近常有同相轴分叉、合并现象。尖灭在时间剖面上总的表现形式是同相轴的合并靠拢。相位减少。3,逆牵引构造在地震剖面上识别逆牵引构造主要依据包括: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测线上,波组的相似性都好;相邻剖面都有逆牵引现象且比较清楚;断层两盘产状不协调;构造高点深浅层有偏移,而且构造高点的连线与断层线平行;构造幅度表现为深层小、浅层大;断层落差大小与构造幅度成正比;断层两盘的形态与绕射波量版不符合等。4,古潜山古潜山顶面通常是不整合的,波阻抗差大,所以反射波能量强,具有不整合面反射波特点;而且频率低,相位较多,相邻道时差大;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常伴有大量的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特殊波,剖面形态比较复杂。如果古潜山内部地层稳定,分布面积广,其反射波特征也较明显,可有标准层出现。但大部分地区的古潜山内部很难得到较好的反射同相轴。5,火山岩体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锥体规模不大地震上表现为小型丘状,水平切片上呈环状分布,与上下左右围岩呈不连续接触。火山斜坡亚相地震上以明显的角度接触,振幅较弱,范围不大。火山喷发溢流亚相地震上呈较好的连续性,振幅强,一般与地层界面平行。浅层火成岩顶底反射品质较好,其内部无明显的反射,一般外形上呈丘形板状。

6、地震反射标准层的追踪是对比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进行标准层追踪时,需采取的两点主要措施?

选好剖面和做好剖面闭合是地震资料解释的两大重要措施。1)选好标准层后,要在全区测网中选出质量最好的典型剖面做为基干剖面,并构成基干剖面网。对基干剖面的要求是:反射标准层特征明显,最易连续追踪;剖面构造简单。断层少;在工作区内均匀分布,可控制全区。然后,再实现基干剖面的反射标准层的全区追踪。2)剖面闭合是检查对比质量、连接层位、保证解释工作正确进行的

t时间不闭合的有效方法是;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严格做有效方法。消除交点处

好静校正、剩余静校正;做好互均化处理(包括时差、振幅、相位和子波四大校正);合理选取动校正速度和偏移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偏移数据体不会出现测线交点不闭合现象。

第八章8.1.1利用速度信息研究岩性的基本思路?

影响速度因素很多,如岩性、弹性常数、密度、构造历史和地质年代、埋藏深度和孔隙度、孔隙中流体的性质、温度、压力等。上述表明两个明确的认识,一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