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新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减值新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快基准财第8号—资产减值》,并规定在2007年1月1日正式的开始实施。新准财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确认方法,转回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这次调整对上市公司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相关研究中发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利用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管理盈余的手段。以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会达到管理层的特殊目的最为普遍。

新资产价值准财在很多方面都做了较大的调整,最有突破性的变动时固定资产,长期股权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一经确认就不得转回,这项调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长远角度分析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遏制利用“利润储备”进行盈余调控,大大缩小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从短期影响分析新资产减值准财的颁布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短期利润行为,一些上市公司会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调整,来减少因资产减值准财的变更引起损失,如果这种猜测真的发生了就会影响到2005年和2006年的财务数据。

3.研究综述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8号——资产减值》在充分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情况下,大体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达到了趋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中国,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的焦点,但是数十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学术界对盈余管理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会计数据进行策略性的调整。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发展平稳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吸引投资、扩大经营规模、获得公司未来生存、获利和长期发展的潜力,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但超过限度的盈余管理就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轻则使企业毁于一旦,重则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的各项制度和法规还不健全,利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的事件时有发生,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多于其正面作用,所以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盈余管理的引导和管制还是很有必要的。

4研究思路和方法

5.参考文件

【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9,(9).

刘克羊,韩和芳.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财政监督,2007,(20).

代冰彬,陆正飞,张然.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07,(12).

郭旭芬.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成因分析.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Z1).

王彦卓.新会计准则的亮点与隐忧——从上市公司利润暴涨谈起.财会月刊,2007,(26). 李天芳.新会计准则下公司利润调节空间的变形及应对策略.集团经济研究,2007,(30). 付立平.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问题及其探讨.财经界(中旬刊),200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