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叙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语
叙事改变了人的存在时间和空间 的感觉。当人们感觉自己的生命若有 若无时,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支 离不堪时,当我们的生活想象遭到挫 伤时,叙事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 感觉,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的空间, 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的无常抹去的自 我。
一种叙事就是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一种实践性的伦理构想……


叙事时距
时距,指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长短的比较。作者在这篇小说中灵活 运用了省略、概要、场景、停顿等叙事方法,使得本文的节奏急缓相 得益彰,完美地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其中,尤其以场景与停顿的运 用最为突出。 • 场景 所谓场景,就是叙述故事的实况,一如对话和场面 的记录。在《孔乙己》一文中,就大量运用了场景 的叙事方法,有许多关于孔乙己的对话描写。如: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 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 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 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 “不能写吧?……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 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 帐;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 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 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 对呀!……回字又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 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 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 子。
叙事Hale Waihona Puke Baidu析
———以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为例 进行分析
内容
• 一、叙事 • 二、《孔乙己》的叙事
分析
• 三、叙事的意义
一、叙事
最简单的意思,即是对于故事的描述,但在文学、符号学等领域成为重要 的概念,有其特定的意义,并发展出专门探讨叙事相关问题叙事学这门学 科。 文学写作用语,叙事指以散文或诗的形式叙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 或者叙述一连串这样的事件。 一种书面文体,通常由历史学 家用以描绘人类历史中有顺序的 变化,也可指一个历史学家用一 种特殊的 故事形式表现过去(或过 去的某些方面)的技巧。叙事一般 包括叙事的文章等,一般有,一 般有写人类,写景类等等。

三、叙事的意义
• •

从内容上说,叙事传达社会生活的信息,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表达作者的情怀和意 趣; 从手法上说,叙事讲究精心布排,表现繁复的规则、技巧;还有,它常与文学抒情相 结合,甚至在它的展开过程中常常暗含情感的潜流; 从性质和结果上说,叙事既虚又实,也就是既产生虚构性本文,又产生纪实性本文。 《孔乙己》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够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 与鲁迅先生对于叙事艺术的运用密不可分。 第一,作者对于故事的叙事者“我”的身份的 选择为之后故事的从容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二,第一人称的运用又令读者读来感到亲切 自然,故事的可信性也大大增加; 第三,作者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极为出色,合理 运用了场景、停顿、省略和概要等方法,恰当地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取舍。 正是由于这些叙事艺术的运用,孔乙己这样鲜明的艺术形象才能够被塑造出来。 从而让我们了解到叙事的意义。
二、《孔乙己》的叙事分析
叙事者 叙事视角 叙事时距
叙事重复
绍兴咸亨酒店门前的孔乙 己雕塑
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孔乙己-卡通雕塑
叙事者
在现当代,无论是作家还是批评家都普遍认为,叙事者的概念绝不等同于作者;叙 事者在作品种担当着传递信息的角色。“叙事者是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人物, 叙事文是在他的语言中形成的。”关于叙事者的类型,亚里士多德将其分为三 种:①用自己的声音说话的诗人或作者;②以他人的声音说话;③既有自己的声音 又有他人的声音。这部小说如此成功﹑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如此鲜明的一个重要 因素,就在于作者对小说叙事者的设计。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了,伺候不了 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 不清的也很不少……”在小说的第二段,作者便交代了小说叙事者“我”的身份 ———一个十二岁的酒店里的小伙计,对于叙事者的这一身份应当说是经过作 者的精心设计的。 • • • 作为一个在酒店里工作的小伙计,能够旁观所有发生酒店里的事情。 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小孩,能让孔乙己把他与店里的成人区别对待。 作为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揭示孔乙己的不被人尊重和低下的社会地位。
在上面一段中,作者详细叙述了“我”与孔乙己关于茴香豆的“茴”字有多少种 写法的 对话,还包括“我”对于孔乙己的不屑一顾的心理描写以及孔乙己在等待 我的回答和 在我走远 后的失落时的动作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亲眼目 睹发生在我和孔乙己之间的这段对话,也能深切地体味到孔乙己处处受人冷落和 嘲弄时的无奈和尴尬。 • 停顿 所谓停顿,就是对事件、环境、背景的描写极力延长,描写故事时间的暂停。 在孔《孔乙己》的开头部分,几乎没有关于故事的叙述,而全都是关于背景的描 写。从介绍酒店内部的格局到当时酒店顾客的情况,从介绍叙事者的状况到对 孔乙己外貌的描写都非常详尽,尤其是对孔乙己的描写更为突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 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 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叙事视角
叙述视角(point of view),是指叙述故事的着眼点,“是作者叙述故事的方式和角 度,并通过这种方式和角度向读者描绘人物﹑讲述事件、介绍背景等等”。叙 述视角中首先是叙述者的人称问题。作为叙述学的一般概念,叙述人称分为第 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一般地说,第一人称的叙述可以使“叙述者与 人物合一,就使读者如听当事人侃侃而谈,内容均为叙述者的亲见、亲闻、亲感, 故事鲜明生动,真切感人”。 • 《孔乙己》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作为主线来展开的。由于采用了第一人 称,可以让文中的“我”对孔乙己在酒店中的活动进行自然客观的描述,而且可 以描述“我”作为一个旁观者面对孔乙己时的心理活动。 当孔乙己要考“我”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时,“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 配考我么?”由于孔乙己的故事是由第一人称“我”讲述出来的,因而显得真切 、自然,并使读者感到有较高的可信度,把别人对待孔乙己的那种不以为然的态 度自然从容地描写了出来。 作者直接对“我”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描写,而对他人的心理活动则是通过“我” 的外部观察实现的。而对于作者无法亲眼见证的东西,则是用描写听说的东西 来实现。“我”叙述道:“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 进学,又不会营生……”这样的安排方式让读者感到自然,易于接受。
虽然在此关于故事的描写完全停顿了,但是这些 环境和背景描写对深入刻画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却 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 具。
叙事重复
《孔乙己》中的叙事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重复叙事的完美运用。重复是小说叙事的 重要手段,它是写作上的一种策略,一种美学意义上的重型技巧。当代美国文学批评家倍 克尔说出的一段话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叙事的含义:“使用看来非常简单实际上经过 认真选择的词语加上不断的重复强调主题的主要词语,从而加强叙事效果。”据统计,在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中,31篇小说有20篇使用了重复修辞,这种 现象在中国现当代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 场景重复。 小说通过四个片断叙述孔乙己到店里喝酒,而酒店人们对孔乙己的取笑、寻开心一再得到 直接的、重复的表现。“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时候, 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于是 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 走去了”。孔乙己成了人们戏耍的笑料,被取笑成了孔乙己日常生活的常态。重复本身就 是一种强调,它通过那些耍笑、作弄、践踏“苦人”的人们的快活笑声,展示出这笑声中 散布的冷如冰霜、残酷无情的社会生存氛围,让读者深刻的体验到笑声的冷酷、残忍、可 怕和可憎。 话语重复。 譬如掌柜的说了四次话,每次只有一句,而且关心的却是孔乙己欠下的19个钱:(1)、“孔 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19个钱呢!”(2)、“”孔乙己么?你还欠19个钱呢!”(3)、“孔乙己还 欠19个钱呢!”(4)、“孔乙己还欠19个钱呢!”一直到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掌柜的才停止那 句话,它虽然简短,但重复写了四次,形象的揭示出孔乙已在掌柜的心目中还不如“十九 个钱”的卑贱地位和悲惨命运。这种反复描写,就象一个高明的雕刻家的精雕细刻,把具 有典型意义的东西深深地刻印在我们心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