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与其区域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岭南文化与其区域经济发展

1、岭南文化的内容

1.1、岭南文化概况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或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晋书·地理志下》将秦代所设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从而明确了岭南的区域范围。

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范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以后越南北部从岭南分离出去。五岭不单是指五个岭名,也包括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看岭南,岭南又称岭外、领表: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领表。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区域临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1.2、岭南文化的构成元素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

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

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1.3岭南文化的总体特征

1.3.1兼收并蓄

岭南文化对各种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先秦时,岭南的土著文化尚未定型,对外来先进文化没有力量进行抗拒、排斥。从秦汉开始,两千多年来,岭南一直对外进行着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即使在明清两朝实行“海禁”期间,也依然照常维持对外交往。一个开放式的社会,为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提供了有利条件。

1.3.2勇于开拓

岭南文化具有开拓精神。岭南的外来移民几乎超过本地居民,而作为移民在新的地方谋生,必须具备进取精神,才能站稳脚跟、获得发展。

从唐末开始,由于战乱、对外贸易和耕地不足,岭南先民冒险犯难,陆续前往东南亚、澳洲和南北美洲等地,参与当地建设与发展,成绩显著,并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明显的贡献。

1.3.3大胆革新

岭南文化很显著的优点是提倡改革、重视创新,思想束缚较少;同时长期与海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容易接触新事物,吸收新思潮。

1.3.4讲求实用

岭南文化很注意讲求实用。在岭南社会,看重利益,注意实效,成为普遍的观点,这有助于岭南社会的繁荣。

2岭南文化与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文化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道德规范和文化环境,还为其提供文化资源和整合力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二重性,它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

2.1岭南文化是其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西部地区严重落后,中部发展缓慢,东部沿海地区则较为超前——许多地方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使是属于同一类型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其经济发展的模式、速度、水平、总量等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和差异,许多人把导致这种不平衡和差异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特殊的经济政策(如设立特区和开放城市)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

诚然,经济的发展主要受制于资金、技术、资源、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制度、政策等因素,社会文化并非决定性条件。但是,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水平、效率、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经济模式等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从归根到底意义上说,经济构成了社会的基础,它决定着思想上层建筑的内容和性质,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基本特质和主要走向。不过,社会文化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一方面通过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借助于人这一社会主体而制约着经济发展。自有人类以来,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然而,社会文化同经济之间又是双向互动的。一则经济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转化成包括经济观念、经济价值观、经济道德、经济人格、经济态度、经济思维等经济文化;二则各种既成的主体内在文化和社会外在文化尤其是经济文化通过人而反作用于经济,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人既是文化的主体,又是

文化的客体,它既创造了文化又受到文化的制约。各种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借助于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等社会化方式而内化成个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赋予社会主体以特定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格品性等,以此推动人类进行各种经济活动。拿经济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来说。人们对经济在整个社会有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处理,形成了经济中心主义、政治中心主义等经济价值观。从对经济系统本身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来说,形成了均平价值观、公平效率兼顾观、效率本位观等。从对某种特定的经济体制、经济类型、经济生产方式等的价值评价、价值态度和价值取向来说,形成了自然经济价值观、市场经济价值观和产品经济价值观。世界上各地区、各主要国家都选择了某种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些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然受一定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支配。

2.2岭南文化是其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为规范

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基础,反过来,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沿着健康轨道前进的社会规范。同样,经济发展为文化建设创造物质条件,文化建设则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正确的指导。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经济行为失控、经济秩序紊乱,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经济贿赂成风、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等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人道德文化素质低下,行为不够规范。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加强文化规范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更是规范经济。无疑,经济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使人们的经济活动遵守既定的法规,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和政策;同时,也要遵循诚实、守信、公正、节俭、文明等文化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是以个人私欲为推动目的,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如果不对此给予限制、规约,任凭经济人为所欲为,就会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最终损害经济效率。

那么,社会文化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行合理调控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