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分教学实践与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分级教案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温州市实验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外语教案中的学生两极分化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学英语教案发展的瓶颈。在起始年级,学生往往都能够对英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情绪。特别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同一班级内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已经十分明显。这给英语课堂教案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教师往往是顾了这头学生,忽视了那头。在我校,这种两极分化现象表现的尤其突出。由于我校规模大,校区多,生源就显得比较复杂。在学生入学时,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差异已经十分明显。一些学生在小学期间就接受过英语学习或进行过其它形式的英语辅导;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在进校以前从未接触过英语,完全处于“零起点”状态。即便在那些小学学过英语的学生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经历不同的学习年限等等。这一现状直接影响到我校的英语课堂教案效率。

2003年,我校开始率先在全市尝试“初中英语分层走班”的教案实验。应该说,几年下来,分层走班教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然而,分层走班教案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基础薄弱学生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分层之后,每个同学水平接近,缺少榜样与领军人物,从而出现“榜样缺失”想象。同时,走班教案中,习惯不好的同学较容易受到周围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的影响,从而极易形成“负面同化”现象。那么,如何改进目前我校的“分层走班”模式,使之即符合因材施教的教案原则,又能够营造和谐的教案环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稳定、健康的发展呢

早在本世纪初,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就提出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的设想。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此,我校大胆提出“初中英语分级教案”的设想,试图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达到的不同等级进行教案安排。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的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同时也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各自不同的身心特点,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如智力、个性、能力、家庭背景等)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实际教案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案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人文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对

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类型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是在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被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案方式,也是在新的时代中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又一尝试。

2.课题的意义

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是当前中学外语教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课题所提出的分级思路也是在认真参考国内其他学校在这一课题上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的。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中学英语教案两极分化的路子,以及研究中学英语教案中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所有这些对当前英语教案及教师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外语分级教案在国外非常普遍。加拿大、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在进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案表示零起点或接近零起点的英语水平,而最高级(十五级>则代表学校教育范畴内的最高英语水平。①

基础教育方面,台湾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此类研究。台北市公立、国立小学、中学在当时就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主张外语教案要能使教师能有效的教、学生能真正的学。强调学生的自我挑战,使学生乐于主动学习、进而提升校内学习风气。他们采用的方式也比较多样。他们采用的分级方式,包括口试、笔试、听写、上学期成绩、家长选择、学生选择等各样的方法。分级的制度有混龄、混班、跑班,也可能利用资源班、补救教案进行,一般来说,大约会依据学生的程度,分成三到四个组别。②内地在基础教育方面还也有很多学校进行过此类实验。但他们大多采用的方式是“班内分层”、“分层辅导”、“快慢班”和“分层走班”等四种模式。前两种模式是我们经常遇见的。但这些模式对学生的覆盖面不大,分层也只是在较小单位内内进行;第三种模式得到的批评较多。特别是在当今大力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浪潮中,该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应用的价值。第四种则是这几年刚刚兴起的。这种模式改革力度较大,收效也比较明显。我校在2003年就开始实验“分层走班”的外语教案方式,但正如文章开头所述,尽管“分层走班”是一种提高外语教案效率的有效途径,但该模式依然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相关理论基础及课题的设计思路

1.“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

在我国,早在 2 000年前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指出,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是后来形成的“因材施教”理论。

①诸光、夏桃珍.国外职业教育.2003年第3期

②/epaper/vwepaper/topic/200311/topic04_2.asp

以后,教育专著《学记》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意思是说,学生之间的确存在天赋差异。学生表现出的差异,只是由于他们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以及发展的可能性不同。但并不等于说一部分学生有发展潜能,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发展潜能。作为教师,只有提出与他们起点相应的教案要求,开展与他们特点相适应的教案活动,教案才会成为有效的教案。在国外,语言分级教案的理论与实践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就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案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掌握所学内容所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级教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并掌握任何教案内容,其关键是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案条件,运用恰当的教案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分级教案的构想就是“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

分级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承认学生在学能、学习策略运用、动机、态度和性格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系统地学到各自需要的教案内容,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些普通教育理论家和语言教育理论家都强调促进学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价值。①

2.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人格的发展。主张教育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本主义学者们认为,只有通过“整体”教育(“holistic”education> ,即在注重智力开发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才能调动和发挥它们的全部潜能。

人本主义语言教案观与传统语言教案思想的不同,首先体现在对语言教案目的的认识上。传统语言教案思想认为,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教案的最终目的。人本主义教案观则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self-actualization>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克服内在或外在的障碍,语言教案也不例外。因此,语言教案活动首先应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现( self-discovery> 、内省(introspection> 和自尊( self-esteem> ,有助于在学生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好的品质,而语言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工具。

人本主义教案观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学习者首先是完整的个体,他们不仅具有智力,同时还具有情感。在语言教案中,教师不仅应该注意学生智力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注意他们感情和精神方面的要求。特别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②。自尊、共感(empa2thy> 等积极情感因素能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推进作用。反之,消极情感,如焦虑、恐惧、沮丧等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能力。

3.Krashen 的i + 1 输入理论

①Karavas—Doukas,Evdokia Using attitude Scales to in.vestigate teachers’attitudes to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J] ELT

Journal,1996(3>:187—194.

②周星. 国外现代语言教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外语与外语教案,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