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5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激趣:让学生观看春天的景色(课件出示配有音乐)

2、谈话导入:

你们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一定也想亲自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这些美景吧?明天我们就一起去秋游好吗?秋游前我们需要哪些准备呢?同学们都要准备许多吃的、喝的东西,那我们一起去商店买一些吧。

二、探究新知,展开思维

1、出示课件,引入课题。

(1)出示第5页中的画面内容设计的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2)引出问题

谁能帮帮我们的“小精灵”去面包房数数“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看看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

2、组织交流,探究新知。

(1)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讨论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怎样计算“现在还剩下多少个面包?”(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2)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归纳讨论结果,明确解决。

(1)连减法:先算出买走8个面包剩下多少个?再算出又买走22个后还剩下多少个?

54-8=46(个)46-22=24(个)

(2)加减法:先算出一共买走多少个,再算出还要剩下多少个?

8+22=30(个)54-30=24(个)

4、分析两种解题方法,揭示区别与联系。

区别:两种解法,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有所不同。

联系:两种解决都有两个步骤,且计算结果一样。

5、展开讨论,概括解法。

(1)教师提问:如果我们不分步来计算,用综合算式分别表示出上面两种解法,应该列出什么算式呢?

(2)组织交流,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第一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为:54-8―22=24(个)

第二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为:54-(8+22)=24(个)

6、自主体验,总结评价。

每个学生对上述两个算式进行加以比较,说说自己喜欢哪一个算式,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创设情境,运用新知识体验成功

1、展示课件。

课件内容:在3月12日的植树活动中,光春小学五年级三班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为了统计本次植树总数,学校要求各班要将各班植树棵数统计上交,五年级三班全班共分为三个组,三个小组共值树87棵,其中第一小组植树25棵,第二小组植树29棵,你能帮忙计算出第三小组的植树棵数吗?

2、解决问题。学生各自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3、板书交流解法:学生汇报各自的学习情况,教师总结两种算式。

(1)87-25-29=23(棵)

(2)87-(25+29)=23(棵)

四、巩固新知,反馈练习

练习一:第一小题

先让学生认真审题,从中找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独立列式计算出答案。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然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大的用处,希望小朋友们学好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今后,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你在日常生活、学习遇到的数学问题。

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加法:把数合起来;减法:(1)从总数里去掉;(2)求()比()多几或少几?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和审题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自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真棒!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 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预设: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1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减法第2种(板书)。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四、练习巩固 1、激发兴趣: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带了很多礼物来,想要吗?那就来夺星行动吧。 2、一星题:(见练习纸1)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展示错例,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3、二星题:(见练习纸2)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分享错题,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4、三星题:(见练习纸3)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减法加法1、从总数去掉把数起来2()比()多几或少几,求相差数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顺利里完成学习任务。但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可以该进一下:1、在知识整理部分,老师应该设计一表格让学生回家进行填写,这样学生比较清晰明了该干些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举例加减法问题时,可以让学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找寻有用的信息或条件解决问题。 2.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比赛活动中体验团体合作的乐趣,感受集体的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找寻并学会利用必要的信息或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教学素材 师:小朋友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今天我们先来一场口算比赛,咱们以一大组为一个单位,看哪一组得到的红星最多,哪一组就获胜,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师:每个小组一开始都已经有10颗红星了,我们就以这10颗红星作为起点,老师要请一位小小记录员,记录比赛成绩,比赛分两轮,第一轮是必答题,轮到哪个小组,哪个小组就必须在5秒内答出,答对一题加一颗红星,答错一题减一颗红星。老师负责计时,全体同学负责判断对错,听清楚规则了吗? 1、师出示口算卡片: 25+8= 15+19= 45+8= 41+9= 45-9= 44+7= 50+36= 32-12= 72-8= 81-2= 17-8= 24-12= 46+9= 68-11= 26-7= 20-16= 21-7= 15+6= 27+8= 33+8= 师:经过了第一环节的激烈比赛,各个小组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在老师要说一说第二环节的比赛规则:第二轮是抢答题,老师出示卡片后,如果你知道答案就立刻举手,老师会叫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回答,答对得一颗星,答错减一颗星。小小记录员要积极配合老师记录成绩。

2、师出示抢答环节的口算卡片 33-11= 18+12= 56-17= 42+19 89+10= 66-24= 54-27= 60-25= 43+17= 61-14= 23+33= 30-16= 77+12= 48-29= 37+49= (二)合作探究 师:比赛结果就在黑板上了,哎呀,老师一不小心把比赛结果撕烂了,那你们还能从这张缺损的比赛记录单上看出比赛结果吗?不要着急告诉老师,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待会儿各小组派个小朋友把你们的比赛结果完整地告诉老师,好吗?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这张记录单都破成这样了你们还能从中得到比赛结果。我们把刚才撕下的那一块纸补回去验证验证,看看我们的小朋友得出的结果到底正不正确? 师:原来都正确,看来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板书:解决问题) (三)课堂小结,巩固延伸 师:小朋友们,通过刚才活动,你收获了什么? 师:PPT出示书本23页做一做。看着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谁能快速地利用这些重要的信息和条件得出足球和篮球的优惠后的价钱?老师这里列了几条式子,还算出了答案,你们看看这些都是求什么? 39+45=84(元)排球和篮球没有促销时的价钱的总和。 31+37=68(元)排球和篮球优惠后的价钱的总和。 58-45=13(元)足球的原价减去篮球的原价。 50-31=19(元)足球优惠后的价钱减去排球优惠后的价钱。 四、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一组:(颗) 第二组:(颗) 第三组:(颗) 第四组:(颗)

和的加减法及解决问题

1、复习6和7数的组成,会准确快速地计算6和7的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8和9的组成,会计算8和9的加减法计算。 3、使学生会用学习过的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8和9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难点:8和9的解决问题。 【复习与巩固】 左边有 个, 一共有 个, 右边有 个, 左边有 个, 一共有几个 右边有几个 2、涂一涂:给正确答案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经典例题剖析 知识重难点梳理 教学目标 8和9的加减法及解决问题 1、 个 个 7个

3、看图列算式。 【知识点1】8和9 的组成 1、数的组成 8 8 () 9 () 9 1()() 3 4 4 () 3 4 5 1()【知识点2】8和9的加减法 9-3=2+4=3+4=1+8=4+3=9-4= 8-5=8+1=4+2=0+9=8-0=9-2= 8-4=4+3=8-3=9-1=9-8=2+5= 6-5=7-2=6+3=4+5=3+3=9-9=【知识点3】8和9的看图列算式

8个2、看图列出4道算式。 【知识点3】文字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 左边有()朵花,右边有()朵花,一共有花多少朵 (朵) 答:一共有花()朵 2、 左边有()个小蘑菇,右边有()个小蘑菇,一共有几个 (个) 答:一共有()个。 3、弟弟有糖8粒,吃了3粒,还剩下几粒糖 (粒) 答:还剩下()粒糖。 4、草地上原有白兔9只,跑了4只,还剩下多少只兔子 (只) 答:还剩下()只兔子。 5、池塘原有天鹅9只,其中3只飞走了,池塘还剩下多少只天鹅 (只) 答:池塘还剩下()只天鹅。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二下)_教案教学设计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二下)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页(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情感目标:形成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激趣:让学生观看春天的景色(课件出示配有音乐及讲解的美丽画面) 2.谈话导入:你们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一定也想亲自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这些美景吧?周六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春游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同学们都要准备许多吃的、喝的东西,那我们一起去商店买一些吧。

[该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和活动出发,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的教学,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探求新知,展开思维 1.出示课件,引入课题 (1)出示根据课本第5页中的画面内容设计的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2)教师提问:现在“小精灵”聪聪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请大家帮他算一算面包房现在还剩下多少个面包,同学们一定非常乐意帮这个忙吧。 2.小组讨论,探究新知。 (1)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刚才教师提出的问题: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呈现新知识,使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新知识和新问题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呈现的,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在相互协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3.归纳讨论结果,明确解法:教师在归纳各个小组的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解决上述问题的两种方法。 (1)连减法:先算出买走8个面包后剩下多少个;再算出又买

《1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1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美丽的动物园”的动画情景,使学生较熟练地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动口编故事,动脑探究,进一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初步理解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较熟练地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电脑软件、动物园图片、录音机。 学具准备 图板、皮球,每个同桌一套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首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复习一下10以内的加减法。 (1)要求:读算式,说得数。 出示:4+5 8-6 9-3 2+6 3+4 10-2 8-4 5+5 7-2 1+5

(2)下面请大家看算式,想得数,拍手表示。 微机依次显示: 9-4 2+5 6-3 10-4 3+6 2+8 6-2 4+4 5-3 10-9 2.教师导语:你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得很好,那么,大家用我们学会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怎么样呢?这节课咱们就赛一赛。 二、新授 教师板书课题“用数学”。 1.师:请大家和老师一齐去逛逛动物园,希望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把你看到的编成一段段有趣的小故事,并且提出问题,让你们的小伙伴来解答。 (微机显示动画片) 2.师:动物园逛完了,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3.师:下面全班进行交流,请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生:从花果山上跑来5只猴子,跳到树上3只,树下有几只? 师: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解决这个问题用减法计算,算式是5减3等于2。(板书:5-3=2) (2)生:问题是“树下有几只”,所以要从5只里面去掉跳到树上的3只,得出来的数就是树下的2只。5减3等于2。 师:哪位同学接着说? 生:今天,我们去逛动物园,我看到3只顽皮的猴子跳到树上,还有2只在地上玩耍,一共有几只猴子? 师: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谁会解决?(同桌互相说说)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3加2等于5。(教师板书算式) 师:哎?两位同学编的都是关于猴子的故事,怎么这次不用减法计算而用加法计算呢?(同桌讨论)

10以内加减法100道练习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10以内加减法100道练习题(一) 姓名:日期:用时:得分: 9-6= 2+7= 10-5= 7+1= 5-3= 10-7= 6-1= 6-5= 2+6= 10-1= 9-8= 5-2= 4+1= 6+2= 3-1= 5+5= 7+3= 2+7= 2+7= 7+1= 2+4= 4-2= 2+2= 4+4= 5-1= 1+2= 4-3= 5+2= 9-7= 10-2= 10-3= 6-2= 3+1= 4+6= 1+1= 6-3= 9-3= 8-1= 1+7= 9-5= 9-3= 2+5= 9-1= 2-1= 4+2= 5-2= 6-3= 7-1= 6+2= 8+1= 8-7= 6+4= 9-1= 5+3= 9-6= 9-3= 9-5= 1+8= 10-5= 8-3= 1+8= 2+8= 9-1= 4-1= 8-1= 2+3= 2+4= 10-1= 9-8= 10-9= 3+5= 6-2= 8+1= 3+4= 7-4= 10-9= 6-4= 1+7= 10-9= 9-6= 9-5= 9-7= 8-5= 6+4= 6-5=

2+2= 2+3= 9+1= 8-6= 2+8= 10-8= 9-7= 1+6= 2+1= 1+5= 7+1= 3+3= 3+2= 9-7= 7-6= 10以内加减法100道练习题(二) 姓名:日期:用时:得分: 1+5= 9-8= 9+1= 1+6= 8-5= 4-2= 2+5= 5+3= 10-6= 6-2= 2+4= 9-4= 4+6= 1+4= 5-3=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5+3= 6-3= 3-2= 2+4= 4-2= 10-5= 6-5= 10-9= 2+4= 8-2= 2+8= 5-2= 3+1= 1+9= 4+2= 3+1= 5-2= 3+7= 5-4= 8+1= 5-3= 9+1= 1+7= 5+2= 10-8= 4-3= 1+3= 1+1= 2+7= 2+1= 9-4= 3-2= 9-8= 1+9= 2-1= 10-8= 2+8= 3+5= 6+1= 2-1= 7-1= 5-4= 4-2= 8-6= 3-1=

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练习(供参考)

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6、7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明确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完整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较熟练地运用6、7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教学用具:与教学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巩固练习。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片。 2.请同学们说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3.请根据图中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并且提出问题,让其他小伙伴来解答。 4.学生小组合作编故事、提问题、解答问题。 5.他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解决?你是怎样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6.全班进行交流,请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7.交流信息: (1)用加法解决的 (2)用减法解决的

你是怎样思考的? 8.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什么时候用减法计算?你有什么判断方法? 9.总结方法:大括号下面是问号用加法,大括号下面是已知数用减法 三、深入练习,加深理解。 1.练习1: (1)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拿出点子卡片,每次盖住一部分,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2)同桌互动。 (3)全班展示游戏过程。 (4)同学们,请你自己任意摆一个类似的点子图,再来玩一玩。 2.练习2: (1)口算(全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2)学生独立解答。 (3)同桌交换互判,并奖励全对同学。

10以内加减法应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1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美丽的动物园”的动画情景,使学生较熟练地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动口编故事,动脑探究,进一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初步理解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较熟练地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电脑软件、动物园图片、录音机。 学具准备 图板、皮球,每个同桌一套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首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复习一下10以内的加减法。

(1)要求:读算式,说得数。 出示:4+5 8-6 9-3 2+6 3+4 10-2 8-4 5+5 7-2 1+5 (2)下面请大家看算式,想得数,拍手表示。 微机依次显示: 9-4 2+5 6-3 10-4 3+6 2+8 6-2 4+4 5-3 10-9 2.教师导语:你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得很好,那么,大家用我们学会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怎么样呢?这节课咱们就赛一赛。 二、新授 教师板书课题“用数学”。 1.师:请大家和老师一齐去逛逛动物园,希望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把你看到的编成一段段有趣的小故事,并且提出问题,让你们的小伙伴来解答。 (微机显示动画片) 2.师:动物园逛完了,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3.师:下面全班进行交流,请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生:从花果山上跑来5只猴子,跳到树上3只,树下有几只?师: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解决这个问题用减法计算,算式是5减3等于2。(板书:5-3=2)(2)生:问题是“树下有几只”,所以要从5只里面去掉跳到树上的3只,得出来的数就是树下的2只。5减3等于2。 师:哪位同学接着说?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例4《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97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出示P97例4主题图 师: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知道了各个商品的价钱,还知道有10元钱,已经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不知道够不够? 师:可以怎么解决?同学们先想一想,把你能想到方法都写下来。汇报展示: 预设①:先算出买了一个文具盒后还剩多少钱,再算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一共要多少钱,然后进行比较,列式如下: 10-6.8=3.2(元)

2.5+0.6= 3.1(元) 3.1<3.2,小丽的钱够了。 预设②:先算出买了文具盒后还剩多少钱,再算出买一个笔记本还剩多少钱,最后和铅笔的价钱比较,列式如下: 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预设③: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6.8+2.5+0.6=9.9(元) 9.9<10,小丽的钱够了。 师:几种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说明什么? 生:说明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检验。 师:那如果把铅笔换成另一种绿色的呢?钱够不够呢?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再集体汇报 预设①: 先算10-6.8=3.2(元) 2.5+1.2= 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预设②: 先算10-6.8=3.2(元) 3.2-2.5=0.7(元)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二下)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二下)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页(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过程方法目标: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情感目标:形成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课件激趣:让学生观看春天的景色(课件出示配有音乐及讲

解的美丽画面) 2. 谈话导入:你们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一定也想亲自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这些美景吧?周六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春游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同学们都要准备许多吃的、喝的东西,那我们一起去商店买一些吧。 [该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和活动出发,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的教学,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探求新知,展开思维 1. 出示课件,引入课题 (1)出示根据课本第5页中的画面内容设计的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2)教师提问:现在“小精灵”聪聪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请大家帮他算一算面包房现在还剩下多少个面包,同学们一定非常乐意帮这个忙吧。 2. 小组讨论,探究新知。 (1)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刚才教师提出的问

题: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呈现新知识,使学生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新知识和新问题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呈现的,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在相互协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3. 归纳讨论结果,明确解法:教师在归纳各个小组的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解决上述问题的两种方法。 (1)连减法:先算出买走8个面包后剩下多少个;再算出又买走22个后还剩下多少个。 54-8=46(个)46-22=24(个) (2)加减法:先算出一共买走多少个;再算出还剩下多少个。 8+22=30(个)54-30=24(个) 4. 分析对比,揭示区别和联系:从解题方法及结果上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有所不同:前者是在总数中连续两次减去一定的数目;后者是先算出该减的数目是多少,再从总数中减去这个数目。但是,两种算法都包括两个计算步骤,而且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幼儿园大班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一) 姓名: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做对了_____题(共100题)5+4= 3+6= 4+2= 9+0= 2+7= 1+7= 6+4= 7+3= 2+3= 0+10= 10-2= 9-3= 8-7= 9-5= 6-2= 5-4= 10-9= 7-3= 8-4= 7-6= 3+( )=10 0+( )=4 4+( )=9 1+( )=8 6+( )=10 4+( )=8 5+( )=7 10+( )=10 2+( )=6 3+( )=5 2+( )=9 4+( )=6 3+( )=3 7+( )=8 6+( )=9 1+( )=10 8+( )=9 5+( )=10 6+( )=7 3+( )=10 ( )+5=10 ( )+2=5 ( )+6=9 ( )+8=10 ( )+3=8 ( )+6=6 ( )+7=8 ( )+0=5 ( )+1=7 ( )+4=6 ( )+2=9 ( )+2=8 ( )+3=7 ( )+3=8 ( )+2=9 ( )+3=10 ( )+2=4 ( )+6=7 ( )+7=10 ( )+0=6 9-( )=2 6-( )=1 10-( )=8 7-( )=6 5-( )=2

7-( )=7 10-( )=5 9-( )=0 10-( )=4 3-( )=2 9-( )=5 0-( )=0 8-( )=2 10-( )=3 5-( )=1 6-( )=4 7-( )=4 9-( )=7 4-( )=4 8-( )=4 ( )-3=3 ( )-6=2 ( )-7=3 ( )-0=6 ( )-5=5 ( )-9=1 ( )-3=0 ( )-3=5 ( )-5=1 ( )-1=8 ( )-2=7 ( )-4=3 ( )-2=7 ( )-6=4 ( )-0=10 ( )-3=6 ( )-6=1 ( )-5=4 ( )-7=0 ( )-1=8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加法:把数合起来;减法:(1)从总数里去掉;(2)求()比()多几或少几?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和审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真棒!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预设: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1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减法第2种(板书)。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四、练习巩固 1、激发兴趣: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带了很多礼物来,想要吗?那就来夺星行动吧。 2、一星题:(见练习纸1)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展示错例,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3、二星题:(见练习纸2)

10以内加减法填空题

6+( )=10 2+( )=2 ( )-6=2 7-( )=3 9-( )=3 ( )-4=1 [ 3+( )=3 ( )+3=4 ( )-2=6 ( )+3=10 8-( )=0 1+( )=4 ( )+5=7 2+( )=5 ( )-2=2 7-( )=6 ; 3+( )=6 6-( )=2 ( )+0=9 ( )-4=4 7-( )=4 ( )-3=5 3+( )=7 ( )+2=6 ( )+1=4 3+( )=9 ( ( )-7=2 5-( )=3 ( )-5=2 9-( )=0 ( )+4=5 1+( )=7 7+( )=7 ( )+1=2 ( )-3=3 8-( )=5 ! ( )-1=2 4+( )=6 8-( )=2 ( )+5=9 8-( )=3 ( )+1=6 6+( )=6 ( )-6=3 ( )-3=7 8-( )=6 [ ( )+2=4 5+( )=7 ( )+6=9 2+( )=10 10-( )=6 ( )-4=3 ( )-2=5 ( )+1=7 4+( )=9 5-( )=2 · ( )+5=8 4-( )=1 ( )-7=0 4+( )=10 5+( )=10 ( )+0=2 ( )-2=7 9-( )=5 ( )-6=4 6-( )=3 … ( )+4=6 1+( )=9

( )-3=6 5+( )=5 ( )+2=5 9-( )=7 . ( )+3=9 6-( )=1 ( )-4=5 6+( )=7 3+( )=10 ( )+0=1 7-( )=2 ( )-6=1 ( )-5=5 2+( )=7 ' ( )+2=9 5-( )=1 ( )-5=0 1-( )=0 2+( )=6 ( )+6=8 ( )-7=3 ( )+1=5 6-( )=0 8+( )=10 \ 6+( )=9 ( )+1=3 ( )-1=0 8-( )=1 ( )-5=3 2+( )=8 7-( )=5 ( )+0=3 ( )+2=8 6+( )=8 @ ( )-3=2 3-( )=0 ( )+3=5 ( )-3=4 5+( )=9 6-( )=5 ( )-5=4 10-( )=3 7+( )=10 ( )+6=7 】 ( )+4=8 8+( )=9 2-( )=0 ( )-7=1 ( )-8=0 ( )+8=10 3+( )=8 2-( )=1 ( )+2=7 ( )-3=1 & 7-( )=0 8+( )=10 1+( )=10 ( )-9=1 ( )+0=5 9-( )=1 9-( )=8 5+( )=8 ( )-6=0 ( )+2=3 " ( )+5=6 ( )-1=8 7+( )=9 10-( )=4

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例4 藁城区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页的例4、相对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5-11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0.7+0.4 5.3+1.6 1.6+ 2.3 0.5+ 3.1 1.9-1.3 0.8+1.5 2.3-1.8 2.5-1.2 0.8-0.5 1.9-0.7 指名学生回答。 2、月月有9元钱,有两种玩具,玩具熊3元,小汽车5元,买这两种玩具够吗?复习引入 预设1:9-3=6(元) 6>5 所以钱够。 预设2:3+5=8(元) 9>8 所以钱够。 学生读题后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将迎接新的挑战,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继续学习在商店里购物方面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的商店购物图和第97页的例4。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出从题目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出本题完整的信息,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她的钱够吗?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钱够吗? 2、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学生自己书写解决问题的过程。 (2)、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全班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方法一: ①、先算买了文具盒后,还剩多少钱?再计算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普通铅笔一共多少元?最后买笔记本和铅笔的钱数与买文具盒后剩下的钱比一比,得出结果。 列式:10-6.8=3.2(元) 2.5+0.6= 3.1(元) 3.1<3.2 小丽的钱够 ②、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 2.5+1.2= 3.7(元) 3.7>3.2 所以钱不够 方法二: 先算买了文具盒后,还剩多少钱?再计算买了笔记本又剩下多少钱?最后看剩下的钱 够不够买普通铅笔 列式: 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普通铅笔够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例4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3页例4。 例4创设购物的实际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计算的策略。 (二)核心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意识,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学习目标 1.借助情境,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体会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并能运用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2.通过对比,体会估算和精算的区别和各自实用的范围,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四)学习重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学习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解决问题》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填空。 (1)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约_______米。 (2)一本书269元,约________元。 (3)新华小学学生共1526人,约_______人。 2.一件上衣298元,一条裤子156元,妈妈带了500元,买这件上衣和这条裤子够吗? (二)课堂设计

1.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不出示问题)。 问题一:仔细观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探究学习提供素材。】 2.探究新知 活动一: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收银员应收多少钱?”或“爸爸一共付多少钱?”的问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计算时需要列出竖式。 选取不同的作品进行展示,然后有错的同学进行订正。 老师提出问题: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 问题二:仔细想一想,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三:“够”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如何估算? 活动二:自己动手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60+230+170并说明:可以列竖式计算,也可以用递等式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之前学习的解决问题大部分的策略都是用的精算,所以第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是没有难度的,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解决,接着呈现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对比,体会到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并且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交流讨论需要注意的地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适用范围。】 问题四:对比这两个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精算,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教师小结:精算和估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在解决问题时究竟该选择哪个?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地选择解决的策略。 3.巩固练习 (1)估一估,算一算。

用6、7的加法解决问题

《用6、7加减法的解决问题》说课稿 城关小学王桂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6、7的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流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6、7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景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求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用有层次的三句话,"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么”对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数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度的桥梁。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

算用加法计算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6、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问号在不同位置的区别,通过看图能明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能根据题意正确列出算式。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完整的叙述图意,举一反三的把加减法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措施: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情境教学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采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创设学生易融入的情境,两道例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有了例题的分析验证,对于后面中的练习题目,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四、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

用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主题:《6-7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第五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的加减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学生已有6、7的加减运算和一图四式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则主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同时将计算学习和意义理解、思维训练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并通过观察、接触(摆一摆、画一画等)等各种手段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6、7的`加减法和一图四式的解法,但他们性格比较活跃,认知水平仍旧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

识结构体系。他们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等。结合这些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在“理解”层面。 (二)学习目标 依据对目标的定位,对学生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学习过程的对应设计。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对主题情境的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2、通过说、摆、画等方式,能够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3、在借助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直接联系,将生活材料数学化。 (三)评价任务 任务1:交流式评价,通过学习过程中对情景图的描述: “(1)图里有什么( 找出图里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怎样解答?列出算式解答 (3)解答正确吗?让我们认真检查,最后不要忘记口答。” 【评价学习目标1包含目标3达到观察情境图提取、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体会步骤的同时,进一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

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10以内加减法教案吧。 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二年级数学: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二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二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页(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过程方法目标: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情感目标:形成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课件激趣:让学生观看春天的景色(课件出示配有音乐及讲解的美丽画面) 2. 谈话导入:你们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一定也想亲自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这些美景吧?周六我们一起去春游好吗?春游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同学们都要准备许多吃的、喝的东西,那我们一起去商店买一些吧。 [该环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和活动出发,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的教学,起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探求新知,展开思维 1. 出示课件,引入课题 (1)出示根据课本第5页中的画面内容设计的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2)教师提问:现在“小精灵”聪聪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请大家帮他算一算面包房现在还剩下多少个面包,同学们一定非常乐意帮这个忙吧。 2. 小组讨论,探究新知。 (1)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刚才教师提出的问题: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