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哪些药物因素对消化道吸收有影响?
由于药物本身理化性质不同,通常在消化道中的吸收也是各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
(1)脂溶性和解离度:通常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肋腹,且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比离子
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因此,消化道内巳溶解了的药物的吸收速度.常受吸收部位pH下存在的未解离型药物的比例及其未解离型药物的脂溶性大小的影响。
(2)溶解速度:与药物的崩解、释放、溶解及吸收速度均有密切的关系。影响药物溶解速度
的因素包括:药物粒子的大小、晶型(包括无定型)、溶媒化合物的形成与否、是否成盐以及固体分散体系的情况等。
(3)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2、可采用什么给药途径避免肝首过效应?试结合各给药途径的生理特点说明其避免首过效应的原理。
可通过改变给药途径尽量避免首过效应,尤其是肝首过效应。主要途径有:
1)静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肌肉注射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不经门肝静脉,因此也不存在首过效应。
2)口腔黏膜吸收: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绕过肝首过效应。一般可制成口腔贴片给药。
3)经皮吸收:药物应用到皮肤上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开门肝系统。
4)经鼻给药:鼻粘膜内血管丰富,鼻粘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效应。
5)经肺吸收:肺泡表面积大,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因此肺部给药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影响。
6)直肠给药:栓剂距肛门2cm处,可使大部分药物避开肝首过效应,给药生物利用度远高于距肛门4cm处。当栓剂距肛门6cm处给药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静脉-肝脏系统。淋巴循环也有助于药物吸收,经淋巴吸收的药物可避开肝代谢作用。
3、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
根据研究样品的特性,取样点通常可安排9~13个点不等,一般在吸收相至少需要2~3个采样点,对于吸收快的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应尽量避免第一个点是Cmax;在Cmax附近至少需要3个采样点;消除相需要4~6个采样点。整个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