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不仅体现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还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生的生活阅历、道德情趣和审美标准,所以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塑造,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作文教学对人格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写作中砥砺完善自己的人格。
【关键词】作文教学;塑造;健康人格
审视当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和老师的指导功利性较强,目标往往直指中考,因而出现了重技能训练而忽略人格塑造的现象。
1.作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缺失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写作“闭门造车”,导致人文分离。
目前的学生生活的圈子无非是家庭和学校,许多学生平时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和其它活动,接触社会的面很窄,加上繁重的学业,即使家里有电视、网络,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外面的世界。
由于学生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缺乏体验,因此学生作文总是“闭门造车”,要么胡编乱造,要么无病呻吟,产生了不少的矫情之作,如为突出见义勇为英雄形象,会编出“在车厢内把歹徒踢出三四米远”的大笑话,为了表现“战胜困难”的主题,不惜给自己编造悲剧,为了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则会胡扯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的感
人场面……在作文中看不到生活中学生真实的影子,体现不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出现了人文分离的现象。
1.2 写作指导重“术”轻“人”,束缚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往往会急功近利,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得分高,不是让学生套改、移植别人的“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就是给学生灌输作文高分的妙招,甚至规定好一定量的美文叫学生背诵,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开头一段排比,堆砌辞藻,中间引用名言名句,到了结尾,为赋新词强说愁,作文模式僵化,内容也千篇一律。
归结原因,都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于重“术”轻“人”,在学生想象力丰富,心灵自由飞翔的年龄就给他们画好“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作文“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情感、思想、个性。
爱因斯坦说过:“只教会人一种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虽然使人能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
如果教师只单纯地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是严重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
1.3 教师“冷情批阅”,扼杀学生真情表达。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有效途径。
但是目前有很多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作文都是“冷情批阅”,不是敷衍了事地写一些诸如“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感情(不)真挚”等公式化的评语,就是根据老师个人的口味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有的则是极不负责
地给一个“阅”字或打一个分数,对学生作文的优劣得失没有明确指出,至于在学生作文中透露出的学生的生活、心理和思想的状态更是很少去关注。
由于老师批改的冷漠,导致许多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学生在作文中真诚地敞开心扉就无从谈起了。
2.改进现状,在作文教学中寻找人格塑造的途径
现实的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写作指导中重文轻道的做法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忘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在作文教学时,不仅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教会学生如何作文,更要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下面是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2.1 在作文素材积累过程中塑造人格
2.1.1 引导学生倾注感情、关注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如果学生对生活缺乏了解,缺少体验,脱离生活实际,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舞台中找到写作的素材,并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真善美、假丑恶。
虽然眼下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但只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就不会缺乏值得写作的内容。
记得有一次,我在班上布置了《我身边最美的人》这篇作文,很多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同学或爱岗敬业,关心学生的老师身上,而对于一些身份卑微,却默默地为学生服务的工人
很少有人关注。
于是我便引导学生留意观察那个不管严寒酷暑,总是穿着背心也大汗淋漓的锅炉工人;留意观察那个无论风吹日晒都坚守在门口那个狭小的值班室的门卫。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关注起一些平日被他们所忽视的人,忽视的生活小事,从中发现了就在校园这个狭小的空间,这种平淡的生活,也会有不少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家庭,投向社会,让他们关注自己的亲人长辈,关注社会上那些默默无闻地为大众服务的人,让他们发现身边的美,珍惜身边的美。
除此以外,我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看花开花谢,听虫鸣鸟叫,感受四季更替,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有了这些感性体验,再引导他们以随笔、日记的形式及时把这些体验记录下来,从而让学生的人格在形成文字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2.1.2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升人格魅力。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前人的生活积累,思想沉淀,人类的几千年文明,伟人的智慧、人格都浓缩在一本本好的书中。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才,还可以让学生在读书质疑的思索中明事理、长见识、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中现成的阅读材料,还要向学生推荐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阅读领域,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下来。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首先做到广泛涉猎,用自己丰富广博的阅读知识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常常与学生交流,把读书与做人、交友、兴趣
爱好等联系起来,我经常以教研室的一位领导所说的“人因读书而美丽”这句话来勉励学生。
其次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我先从教材的“名著导读”入手,以教材推荐的名著为阅读主线,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新的书刊杂志,如《读者》、《青年博览》、《微型小说选刊》等,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个篇章或一个片段,并写下一百字左右的读书心得;每周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相互分享阅读收获;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比赛活动,或是诗歌朗诵会,或是演讲比赛,或是读书心得佳作展。
在我的影响和引导下,班里呈现出浓郁的读书氛围。
在文学的熏陶下,我班的学生不但在写作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人格魅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经常听到同事们夸奖我班的学生“特别有书卷味”。
2.2 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对客观事物选择、加工、提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
它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善恶真伪,辨别荣辱美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那么,在写作的过程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首先,在作文命题时要考虑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师要“钻到学生心里出题”。
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教师给作文命题时要体察学生的心理,使写作训练与学生心理保持同步。
这样做,能把作文题命到学生心里,让学生的个性,灵性从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拓宽学生写作的宽度,让学生用其眼睛,用其心灵去察看社会,体验生活,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次,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吐真言,诉真情。
中学生正值多梦的季节,既应有现实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也会存在消极阴暗的一面,他们的感情世界丰富多彩:有渴望成才的欢乐,也有压抑的苦闷;有取得成绩的愉悦,也有受挫后的懊恼;有对父母关爱的依恋,也有争取“独立”的反叛。
当他们以丰富多彩的情感面对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时,心里一定会有很多话要倾诉。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敢于倾诉真实的情感,敢于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文评讲时不管文章写得好与坏,只要敢于抒写自己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体验,都应予以鼓励和赞扬,从而培养学生诚实的文风。
再次,还应抓住一些偶发事件,特别是对全体学生心灵有所触动的事件,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思考并充分发表看法,然后要求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
记得有一次,我班在班际篮球赛中因一分之差输给对手,同学们互相埋怨,于是我便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失利的原因,鼓励大家不要气馁。
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围绕篮球赛写下比赛的经过和自己的感想。
这次作文很值得我惊喜:有同学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也有同学反思了自己在比赛过程中的自私行为,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看法远远比我的说教要好得多。
校园生活看似枯燥乏味,其实也有很多奇妙的偶然,我们只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感悟,学生就会在这些偶然中迸发出思
想的火花。
2.3 在作文评语中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俗话说“言为心声”,作文就是学生心理的“反光镜”,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甚至情感心结常常以作文的形式表露出来。
故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而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就是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我认为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一定要倾注老师的感情,做到以情激趣、以情交心、以情明理。
既教其如何作文,又教其如何做人,文道结合,相辅相成。
2.3.1 以情激趣。
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批改作文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要多挖掘其闪光点,使其始终保持写作的兴趣。
坚持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人文关怀。
在批改书写评语时,教师要真心倾注自己的情感,表达真诚的关怀,用真情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3.2 以情交心。
对学生在作文中坦露的心声,表达的愿望,老师要用交心式的评语,让学生觉得老师不仅是他们的良师,也是值得他们信赖的朋友。
如我班有个留守女生在《我的母亲》这篇作文流露出对长期外出打工的父母的怨恨之情,我便在她的作文评语写上“你的苦老师理解,老师就是第一代留守儿童,我曾经深深体会到没有妈妈在身边的孤独无助;现在老师已为人母,更能体会到那些抛家弃子出外谋生的那些母亲们的无奈与不舍。
多想想妈妈在外头工作的艰辛和对儿女的牵挂,你就不会怨恨她了。
”这位同学看
了我的评语后,深受感动,不但改变了对母亲态度,而且跟我的感情也更融洽了。
2.3.3 以情明理。
对学生的作文评语还要做到以情明理,学生涉世不深,思想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看法较片面,因此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一些偏激的情绪和幼稚的想法,我们要正确的引导,或给他们指明方向,或给他们传达为人处世之道。
我班就有一男生在《我身边最美的人》的作文中写到在他小时候因家里穷家里装不起电话,每次到邻居家打电话都要看别人的脸色,于是他的哥哥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赚大钱出人头地,让别人也仰视自己。
几年后,哥哥真的赚了大钱,在村里第一个买了电脑装了宽带,还买上了小车,字里行间看出他对哥哥的赞美和对邻居们的不屑之情,于是我就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人可有傲骨,但不应有傲气,一个人的尊严不是财富,而是气度。
”后来我在这位男生的一篇日记中看到他写了这样的一段话:“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有了钱,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有了钱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今天看了老师的作文评语,我才猛然醒悟:有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却不能买来真情,有钱可以买来别人的奉承,却买不到别人的信赖。
”从他的这则日记中可看出,我的评语已触动了他的心灵。
总之,在写学生作文评语时,不仅要在“文”上下功夫,还要在“情”上做文章,用饱含真情的笔墨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只要情为所动,就会理有所明。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健康人格塑造的一些做法,其实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人格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
的,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积极发掘作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内容,就会为我们塑造学生的人格找到绝佳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在作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中学语文》2008年第21期罗辉
[2] 《还作文教学于真实——作文人本教学初探》——《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第4期章兴祥
[3]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泉》——《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年04期高小晖
收稿日期: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