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货币本质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迪生的货币名 目论(一)
彭迪生于1908年出版的《货币的本质》,继承并发展了克 拉普的货币名目学说。 认为,货币的发展有阶段性,货币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 的, 而是一个随不同的国家而不同,同一国家随不同的 时期而不同的概念。要认识货币的本质就必须先认识经济 生活的主要特征。当时,人们大多认为分工与交换是经济 生活的特征,彭迪生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分工只是一种纯 技术的概念,交换也非今日经济的特征,只有相互提供劳 动,组成“共同体关系”才是真正的特征。 这种共同体有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和现在的个人主义 经济组织两种形式。前者可保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均衡, 后者只能保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个人均衡。
艾斯特的货币名 目论(三)
他将社会经济形态区分为“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类:自 足经济和共同经济。自足经济又分为无交换的家庭经济和 自然的交换经济两种,共同经济也分为个人主义共同体的 货币经济和社会主义共同体的理想经济两种。 认为,无交换的家庭经济完全消费自己的产品,不需要货 币;自足型的交换经济下,各经济主体虽也与其他经济主 体进行交换,但这种交换是偶然的。他们主要消费自己的 产品,故也不需要货币。在社会主义的共同经济下,共同 生产,其消费品及份额由国家分配机关来确定,故也不需 要货币。 在个人主义共同体的货币经济中,个人的消费不能由国家 规定,而为各人对社会生产物的分享可能性即购买力决定。 此分享可能性即购买力的大小,又取决于各人所有的货币 数量的多少。所以,货币即为“分享社会生产物的可能性。
重商主义的货币金 属论 (二)
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英国的威廉·斯塔福德(1554--1612) –法国的A·孟克列钦 (1576-1621)
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英国的托马斯· 孟(1571—1641) –法国的柯尔培尔(1619--1683)
对重商主义的评论
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它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合乎 逻辑的,因为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时期新兴资 产阶级对于资本积累的渴求,但是,就其理论本身而论,则 有不少漏洞: –把货币等同于金银是错误的。“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 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作为货币有优点,也有不少缺 点。正是因为有优点,所以它能排斥其他物品充当货币, 正是因为有缺点,所以它被纸币所取代; –把货币等同于财富也是错误的。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 物,是物质财富的代表,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但其本 身并不是财富; –在货币理论上重视货币的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 币职能,但忽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在对外贸易政策上认为自己的国家只能保持贸易顺差, 这既不适合世界的整体利益,在理论上也难以成立,也 与生产的目的不相符。
艾斯特的货币名 目论(一)
艾斯特1920年出版《货币之魂》,试图把 克拉普的货币国定理论与彭迪生的货币经济 理论揉合起来,建立一种“货币的一般理论”
– – – – 研究方法 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分类 从经济形态的分析中得出货币的定义 对货币概念的进一步分析
艾斯特的货币名 目论(二)
他认为货币金属论者的错误在于偏重于“发生的考察法”, 而忽视了“存在的考察法”。 认为:“历史方法自然是极其有用、极不可少的考察法。 对于经过历史发展而成立的事物,欲求其完全理解,自然 须研究其成立过程。但过分偏于历史考察,则也应加以警 戒。初期的事物与发展后的事物,其本质常能完全相异; 命名与属词虽可相同,但其内容与实质,则常能悬。…… 果实虽由花而生,但我们却不能由花来认识果实。现在虽 为过去的继续,但其间已发生全新的现象。故欲理解现在, 便须从现在自身入手,并须认清今日与昨日的差别。”
彭迪生的货币名 目论(四)
此外,彭迪生在《货币与资本》一书中还认为,社会上之 所以有货币金属论与货币名目论的差别,是因为学者们研 究货币的方法不同 通常,“研究货币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不先研究书本, 而直接从生活中观察货币及其职能,以建立独立的见解; 一种是从文献的研究中来考察货币的本质,借以展开理论。 面对生活,前—种方法产生了货币名目论,后一种方法产 生了货币金属论 。
彭迪生的货币名 目论(三)
典型货币的发行,必须满足两个要求:(1)货币必须对 提供劳务的人发行,同时,提供劳务的人也能够获得 并且只是获得相应数额的货币;(2)发行出来的货币 必须随着它所代表的商品的消费而消失。即货币只存 在于商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之间,当商品被消费 之后,货币即应退出市场。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典型货币,即以商业票据为基础 所发行的银行券和所创设的转帐存款,发行方式即为 票据贴现。采用票据贴现的方式来发行银行券和创设 转帐存款,就不会发行过多的货币。
威克塞尔对近代货币名 目论的发展(一)
魏克塞尔的贡献表现在:
–认为不仅在国内流通中应该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而且 在国际流通中,也完全应该废除金本位制。 –他虽生活在金本位制时期,却提出了纯粹信用经济的设 想,并以纯粹信用经济为对象展开了他的价格水平与经 济循环的研究。 –客观地、同时也是正确地评论了货币金属论的主张。认 为,货币就其起源和实质来说,无疑是一种商品,但它 在执行货币职能,辗转流通时,显然又不能承担商品的 任务。当它承担了商品的任务时,它的货币任务就立即 终结。并且,随着货币用途和货币存量的增加,使其商 品特性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弱,到最后就可以由纸币(非商 品)来替代。
关于货币本质问题的争论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这是货币理论 的最基本的问题。在这一基本问题上,西方学者做 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并没 有达成一致的共识,而是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
货币本质观不同,对货币职能的认识也就不同。对 货币本质认识的不同主要通过货币的定义反映出来, 货币定义是对货币本质的理论表述。货币构成是货 币定义的现实运用和表现,因此,讨论货币的本质 和职能,自然应该把货币定义和货币构成结合在一 起。
货币名目学说
主要观点:
–货币不是财富,它只是便利交换的一种技术工具, 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 –货币的价值只是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这种名义上的 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规定的。
产生背景:
– 反对重商主义的必要。 – 实践中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 –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在理论上的分离。
争论
货币金属论
货币名目论
交换媒介的货币本质观
价值储藏的货币本质观
新货币经济学的出现
货币金属学说
基本观点
–货币就是金银 –金银就是财富 –所以货币等于财富
产生背景 发展过程及主要流派
–重商主义的货币金属论 –古典学派的货币金属论
重商主义的货币金 属论 (一)
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最初的理论考察者。 基本观点是: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因此,要增 加本国的财富,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开采本国境内的 金银矿,二是通过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顺差)来增加金银的 积累。 要增加一国的财富总量,通过对外贸易“少买多卖”使得 金银流进国内,国家就应该干预经济生活,发展对外贸易, 奖励和监督工业生产 重商主义的这套政策主张被视为国家干预(经济)学说的最 初萌芽。
彭迪生的货币名 目论(二)
为保证社会均衡顺利达成,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 有一种公认的价值单位去计算价值;二是有一种凭证表示 这种价值,并将其作为相互提供劳务的证明,这两者的统 一便是货币。 认为,把货币的本质搞清楚之后,接下来要研究的就是从 货币的本质出发探讨货币的发行原理。由于货币多种多样, 故对货币发行原理的探讨只限于“典型货币”。所谓典型 货币,“是指价值不变的、从而也不影响物价的货币。换 言之,即是在物价发生变动的时候,只有在商品方面去寻 求原因,而不用在货币方面探索原因的货币。”
艾斯特的货币名 目论(四)
既然货币是分享社会生产物的可能性,那么,用货币进行 支付时,便是这种可能性的转移,从而货币也就成为分享 社会生产物从一人转移于他人的手段。另一方面,作为支 付手段,货币表示价值单位即分享社会生产物的尺度。 依此,货币有三个并列的概念:①货币是分享社会生产物 的可能性②手段;③尺度。这三个概念并不是同一概念的 三种表现,而是全然不同的三个概念。分享社会生产物的 可能性与手段之关系,恰如抽象与具体、可能与现实之关 系;可能性与尺度之关系,恰如实体与数量的关系;手段 与尺度之关系,恰如尺度与尺度单位之关系,这便是货币 的综合概念 。
关于古典学派
古典学派是指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到1830年以前 西方(欧洲)的主导经济理论。当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了 维护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从现实经济情况出发,努力探 索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联系和客观规律,提出了一些符合 时宜的理论与主张。 按通常的划分标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英国从 威廉·配第开始,经过亚当·斯密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 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经过魁奈到西斯蒙弟结束。 古典学派区别于重商主义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第一次把 经济现象的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其主要 功绩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不同程度 地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利润、利息、地租等), 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巴本:最早提出,认为货币国定,什么材料都可
以。
贝克莱:货币是比例名称、符号、计量单位,
纸币优于金属货币。
孟德斯鸠:典型符号论者,互为符号,提出真
实货币和观念货币的概念。
斯图亚特:176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研
究》,《国富论》起了先导作用。客观决定货币 量。
近代货币名目论 的产生
近代货币名目论是指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 种货币理论,主要形成于德国。基本原因是德国黄金贮备 少,应付不了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因而急需摆脱货币制 度中的“黄金桎梏”。要废除这种压迫,治本之策是废除 黄金的货币特权,宣扬货币名目观点。 另外,当时奥匈帝国的货币流通经验也为德国经济学家宣 扬货币名目论提供了实证依据。1878年,奥匈帝国停止银 币的自由铸造,发行不兑现纸币,并与原有银币并行流通。 但流通结果是纸币日益升值,银币反倒贴水。1892年,奥 匈帝国改行金本位制,铸造金币流通,但奥匈人民仍喜欢 用纸币而不用金币。结果,发出去的金币又流回中央银行, 这一现象也为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出现提供的依据。
近代货币名目论的 代表人物
最著名代表有: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克拉普(1842-1926) –德国20世纪初期的银行家和货币金融理论 家彭迪生(1864-1920) –德国 20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学家艾斯特(生 年时间不详)
克拉普的货币名 目论(一)
克拉普于1905年出版《货币国定理论》一书,全面、系 统地提出了他的理论主张,其基本观点为:货币是票券的 支付手段。 认为,无论是从本质上还是从主要功能上看,货币都只是 一种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手段是法制的创造物。 从历史的角度考虑,这种法制的支付手段共有三种类型: 一是秤量的支付手段,二是票券的支付手段,三是转账的 支付手段。在这三种类型中,第一种即秤量的支付手段已 成为过去,第三种即转账的支付手段尚属未来,而当时正 是票券的支付手段占支配地位的时代。用“票券的支付手 段”这一概念就可概括一切种类的货币:纸币、银行券是 一种票券,金属辅币也是票券,金属足值货币仍然不过是 一种票券。
克拉普的货币名 目论(二)
克拉普并不否认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他也承认金属货币, 但他反对货币金属论者关于货币只能是金银这种“交换的 商品”之观点。 他认为,“将任何支付手段都视为交换的商品,是根本不 能成立的。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尽管某些商品曾担任 过支付手段,也曾经得到法律承认,但是还有许多支付手 段并不是本义上的交换商品。 “交换的商品”这一概念不能被视为我们所寻求的最高概 念,因为它并不包括所有的支付手段,纸币便是一典型例 子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按照发展标准的分类:
早期的货币名目论者
早期货币名目论的主要代表有:
–英国最早系统阐述货币名目思想的经济学家尼古拉 斯· 巴本(1640--1698)。 –英国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哲学家,唯心主义的代表乔 治· 贝克莱(1684--1753)。 –18世纪初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和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的思想先驱之一孟德斯鸠 (1689--1755)。 –英国早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货币数量论的反对者斯 图亚特(1712--1780)爵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