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分子结构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B 图适用于N2, B2, C2 等分子,
它们的2s和2p轨道间能量差小
(~10eV),相互间排斥作用大。 当两原子相互靠近时,除发生 2s-2s 和2p-2p 重叠外,还发生 2s-2p 重叠。形成分子轨道后, 2s 和 2px之间的排斥也大, 结 果出现 B 图中2px 的能级反比 2py , 2pz 的能级高的现象。
叁键>双键>单键
19
2. 价层电子对的计算
价层电子对数 =1/2(A原子价电子数 + B原子按生成单
键提供的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 ①氢和卤族原子均各提供一个价电子; ②氧和硫原子做中心原子时(H2O,H2S),提供 6 个价 电子;做配体时,提供的电子数为 0 (如CO2) ③离子体系要加减离子价:NH4+:(5+1×4-1)/2=4 PO43-:(5+0×4-(-3))/2=4 ; ④电子总数为奇数时,则电子对的数目进1,如总数 为 9,对数为 5
原因:2s和2p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组成原子的2s和2p轨道能量相差较大时,不会 发生2s和2p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分子轨道时 分子轨道的能级次序为第一种情况(2p< 2p); 当组成原子的2s和2p轨道能量相差较小时,两个 相同原子互相靠近,不但会发生s-s和p-p重叠,而且 也会发生s-p重叠,以致改变了能级次序p(2p> 2p)。
15
非键 轨道
非键分子轨道(non-bonding molecule orbital): 没有对应的轨道组合的原子轨道,进入分子 后,基本保持它们在原子中的能量状态,此种轨道 称为非键分子轨道。 非键轨道是分子轨道, 不再属于提供的原子。
非键电子(non-bonding electron):
非键分子轨道上的电子。
同核双原子分子(如 H2 、 O2 、 N2 及卤素分子)中两个
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作用相同,整个分子的正负电
荷中心重合,分子不显示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称为非
极性共价键。
22
异核双原子分子由于它们的电负性不同,而使共用 电子对偏向某一原子,化学键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键中形成正负两个极,这种化学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但对于多原子分子,分子的极性与化学键的极性并
不完全等同。如果组成分子的化学键全部为非极性共价
键,则分子肯定无极性(O3例外,有微弱的极性)。如果
组成分子化学键中有极性键则主要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
型。具有对称性空间构型者,一般分子无极性。如正四 面体CH4、平面三角形BF3和BCl3,以及直线型的CS2、 BCl2 和CO2。
23
分子的极性常用偶极距(dipole moment)来度量:
如果两个原子轨道重叠,则形成的成键分子轨道
的能量一定比原子轨道能量低某一数量,而其反
键轨道的能量则较原子轨道能量高一定的数量。
若这一对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上都充满电子时,
则能量基本上互相抵消。 分子轨道的能量受组成分子轨道的原子轨道的影 响,而原子轨道的能量和原子的有效核电荷有关。 因此不同原子的原子轨道组成同类型的分子轨道 的能量也不相同。
子间距离的7次方成反比,与温度无关。 (三)色散力:瞬间偶极-瞬间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 存在于一切分子中。 + 色散力产生示意图 + +
色散力与相互作用分子的变形性和电离势有关,与
分子间距离的7次方成反比。
30
范德华力
分子的偶极矩
分子的变形性 表8-7 分子作用能的分配 诱导力 (kJ· mol1) 0.00 0.008 0.113 0.502 1.00 色散力 总作用力 (kJ· mol- (kJ· mol1) 1) 8.50 8.75 25.87 21.94 16.83 8.50 8.75 26.00 23.11 21.14
N2分子中,键级 = (6 - 0)/2 = 3, 叁键
9
电子只填充在成键轨道中,能量比在原子轨道中低。
10
由于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都填充满一对电子,故 分子的能量与原子单独存在时能量相等。 故 He2 不存在,键级为零,He之间无化学键。
11
(2py)2降低的能量被 (2py*)1升高的能量抵消 掉一半,二者一起只相 当于半个健,称为三电 子键。 键级 = (6-2) / 2 = 2,双 键,一个σ键,两个 3 电子键(每个相当于 1/2键)
VSEPR模型主要适用于讨论中心原子A为主族元素的ABm
型分子或原子团;副族元素含有d 轨道,情况较为复杂,且只 能对分子构型作定性描述。
17
1. 理论要点: 1) ABm 型分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 A 的价层 中电子对(价电子对包括价层轨道电子对和孤对电 子对) 的排布方式,这些电子对排布在彼此相距尽 可能远的空间位置上,以使价电子对之间的互斥 作用(一是各电子对间的静电斥力,二是电子对中 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间产生的斥力)尽可能最小,
极化作用:外电场使分子产生诱导偶极的作用。
变形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中心发生 相对位移,分子发生变形。 与外界电场的强度成正比,也和分子的变形性 成正比。分子体积越大, 电子越多, 变形性越大。
电场越强,分子变形越大,诱导偶极矩越大。
瞬间偶极:无外电场作用下,某一瞬间因运动或碰撞引起原子 核和电子的相对位置变化,使得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会发生不 重合现象而产生的偶极。与分子的变形性有关。
并由此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因此分子采取尽
可能对称的结构。
18
2) 孤对电子比成键电子对接近中心原子,只受中心 原子核的吸引,电子云密度大,对相邻电子对的 斥力较大。电子对之间斥力大小由如下顺序: 孤对-孤对>孤对-键对>键对-键对 3) 如果ABm分子中存在双键或叁键,按生成单键来 考虑,也即只考虑提供一个成键电子。多重键具 有较多的电子而斥力大,其斥力大小顺序是:
20
3. 应用VSEPR模型推测分子几何形状
成键电子对 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 孤对电子
价层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 + 孤对电子数 分子的形状由成键电子对的空间分布决定
表8-5
21
二、分子的极性
分子有无极性取决于整个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是 否重合。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不重合则为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中,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是一致的。
2
从图中可看出
随着原子序数
的增加,同核 双原子分子的 同一类型的分 子轨道的能量
有所下降。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能级图
3
表 8-3 第二周期元素2s和2p轨道能量差/kJ· mol-1
元素 2s- 2p能量差 B 550 C 894 N O F Ne 1196 1592 2084 2596
O2的分子轨道结构式:
2O(1s22s22p4) O2[KK(2s)2(2s*)2(2px)2(2py)2(2pz)2(2py*)1(2pz)1
O2分子的结构式:




12

N2
分子轨道式: 2N:KK (2s)2(2s*)2 (2p)4(2p)2 键级=(6-0)/2=3,
25
极化:外电场使分子产生诱导偶极矩的作用。 变形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中心产生 相对位移,分子发生变形。
26
三、分子的磁性
•抗磁性:若分子中无成单电子时,电子自旋磁场抵
消,物质显抗磁性(逆磁性或反磁性),表现在于外磁
场作用下出现诱导磁场,与外磁场相排斥, 故使磁天
平减重。如:氢分子、氮分子等。
•顺磁性:电子自旋产生磁场,分子中有不成对电子
时,各单电子平行自旋,磁场加强,这时物质呈顺
磁性。表现在外磁场中显磁性,在磁天平中增重。
如:氢分子离子(H2+)、氧分子等。
27
• 顺磁性物质受外磁场的吸引力的大小与顺磁性物质 的磁矩的大小有关。
n(n 2)
磁矩 单位:Bohr磁子(BM) 1BM相当于9.27×10-24J· T-1 磁矩单电子数
叁键:一个键,两个键
N2分子轨道及电子填充
13
2)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
CO 异核双原子分子 CO和N2是等电子体,其分 子轨道能级图与N2相似,值得 注意的是C和O的相应的AO能 量并不相等(同类轨道,Z大的 能量大低)。
C= O
分子轨道结构式:
CO:KK(2s)2(2s*)2 (2p)4(2p)2
16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 分子的几何形状物理性质
一、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
1940 年英国化学家 Sidgwick 等人提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即分子几何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作用有关的假设,用以判 断分子的几何构型。五十年代后期经加拿大化学家Gielespie 等人的补充和发展形成系统理论,成为无机立体化学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
28
§4 分子间作用力
一、van der Waals 力
化学键的键能约150-650 kJ•mol-1 ,而分子间还存 在着结合能约几十kJ•mol-1 的弱的相互作用。
+ +
范德华力:色散力 、诱导力、取向力。
-
(一)取向力:靠永久偶极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仅存
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
+
-
+
+ + 取向力的本质是静电吸引力,与分子的偶极距平
7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B2 (B,C,N)
B2的分子轨道结构式: 2B(1s22s22p1) B2[KK(2s)2(2s*)2(2py)1(2pz)1
8
分子轨道能级图中,如2py 和2pz两个成键分子轨道 的形状相同,且能量相等,称为简并轨道。
分子轨道理论中常用键级来表示键的强弱,键级 越大,键越强,分子越稳定。 键级 = (成键电子数 - 反键电子数)/ 2 如 H2分子中,键级 = (2 - 0)/2 = 1, 单键
分子间力的特点: 1) 永远存在于分子或原子间的一种作用力; 2) 力的作用能量很小,一般几个到几十个kJ•mol-1 , 比化学键能小1~2个数量级;
1
两种情况: ① 氧分子以后(O2、F2)分子轨道能级次序:
1s< 1s*< 2s< 2s*< 2px< 2py= 2pz< 2py* = 2pz*< 2px* ② 氮分子以前(Li2、Be2、B2、C2、N2)分子轨道能级
次序: 1s< 1s*< 2s< 2s*< 2py = 2pz < 2px < 2py* = 2pz* < 2px* 两种情况的2p和2p能级出现倒置情况
4
A 图适用于O2, F2分 子,原子的2s和2p 轨道能量相差较大。 当两个原子接近时 不发生 2s和2p轨道
AO:原子轨道
MO:分子轨道
间的相互作用。
5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O2 (O,F)
O2的分子轨道结构式: 2O(1s22s22p4) O2[KK(2s)2(2s*)2(2px)2(2py)2(2pz)2(2py*)1(2pz)1
若正电(或负电)中心的电荷电量为 q , 正负电中
心之间的距离为 d (称偶极矩长),
则偶极矩为:= q•d, 单位库仑•米(C•m)。
偶极距是一个矢量,方向永远由正极指向负极。
= 0 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越大表明分子的极性越强。
表8-6
24
永久偶极:极性分子中始终存在一个正极中心和一个负极中心 而产生的固有偶极。 诱导偶极:在外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
键级=(6-0)/2=3,叁键 一个键,两个键,无单电子。 CO分子轨道及电子填充
14
HF 与O2,N2的同核,CO等 异核双原子分子均不相同, H原子和F原子能量差较大。
分子轨道结构式:
HF:(1)2(2)2(3)2(1)4 无单电子。 键级=(2-0)/2=1 单键 HF分子轨道及电子填充
分子
偶极矩(实) 取向力 mol(10-30C· m) (kJ· 1) 0 0.39 1.40 2.67 3.60 0.00 0.003 0.025 0.69 3.31
Ar CO HI HBr HCl
NH3
H 2O
4.90
6.17
13.31
36.39
1.55
1.93
14.95
9.00
29.60
47.31 31
方成正比,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与分子间距离的 7 取向力产生示意图
次方成反比。
29
(二)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之间的相 互作用力。存在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 以及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 + -
诱导力的本质是静电吸引力,与极性分子偶极距的
平方成正比,与被诱导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与分
+ + 诱导力产生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