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结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结合法
主持人:xxx
主讲人:xxx
参加人:xxxx
一、活动方案制定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的阐述中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够使学生达到基本掌握知识的目标又能够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2013年9月6日,泌阳一高2013级B段语文组开会讨论,决定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结合法这一方法展开探讨。
由王林山校长主持,张慎庚老师主讲,语文组其他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这一课题的讨论。
二、活动过程
2013年9月13日,语文组就2013年9月6日确定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结合法”这一课题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实践进行探讨。
按照大纲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结合“讲练结合法”,确定本课的上课方式。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灵活运用语文课本的“研讨与练习”。
新课程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如《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所在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
单元,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
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
表达能力。
这些教学要求,就是进行训练时的重点内容。
如:《烛之武退秦
师》课后第一题四个小题(要求用原文回答):1.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
国?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国退
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可作为预习题
布置给学生,以使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故事的情节发展。
第二、一部分在讲读课中让学生练习。
有些“思考和练习”,可在讲读课中,结合讲读,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课上完成,使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以练为
主。
如:第二题,解释课文中的单音词“朝、亡、厌、国、戍、夕、危、
师、及、辞”等;体会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
主的特点。
第三、有些“练习思考”题,可布置学生课下完成。
这样,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分别在讲读课的不同阶段加以处理,使讲练紧密结合起来,易于收至“双基”
落实的效果。
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译》中对秦穆公退兵的评
论的一段文字,可以留给学生,结合课文谈谈他们的感想。
灵活运用教材的“研讨与练习”,把它与讲读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效地提高讲读课质量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途径之一,关键在于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须深刻领会“思考和练习”的内容及编辑的意图,从而抓住课文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三、效果评价
在如今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学中,讲练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要在抓住重点、抓住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讲练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
主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