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并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实现以下几方面课堂模式的转变。
一、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
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被动局面,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极为重要的切入口。
1.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
虽然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而是要处理好”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受到教材的束缚,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
当务之急是要用”活”教材、”活”用教材,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材只能为教课的依据,要做的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因此,教师在使用课本时要防止陷入教课本的误区,应该从实际出发,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改变,使教材为我所用。
譬如,在”食品添加剂”一节的学习中,可预先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口香
糖、火腿肠、方便面、果汁饮料的包装纸,并从图书馆借十多本化学化工方面的词典。
上课时先把学生分为十多个小组,每小组提供一本词典,然后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统计、分析其成分,根据词典查找各种成分的作用、性质和危害,并讨论总结出小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面对这些平时天天享用,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并不在意的食品和饮料,探究和交流的热情很高。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不但对添加剂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也对过分钟情于方便面、火腿肠及饮料的”快捷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
这样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把身边的化学引入课堂。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的各个方面,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化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要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教学时教师切忌把自己和学生都限制在教科书里,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概念、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应该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给化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如教学”盐类的水解”一节,可作以下尝试,引入生活中食用”碱”--苏打(na2co3)与学生互动,它本属于正盐类物质,在任何条件下本身不能产生oh-和h+,应该显中性,生活中我们之所以称为”碱”,是因为其水溶液显碱性,根据已学知识,其溶液中oh-的浓度大于了h+的浓度,而oh-和h+均来自水的电离,这就说明na2co3溶解在水中时发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盐类的水解反应,通过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本质和
结果,并写出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样,把身边的化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知识,可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化学的真谛,学会用化学思想方法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由”重结论”向”重过程”的转变
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实际上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1.过程与结论同样重要。
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奉献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教学中,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使学生感到探索与创造的快乐,能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怎样学习,他对于发展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
结论,所以必须重视结论。
如果没有求异的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那么那些统一性的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所以,必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参与知识的发展过程。
如教学”原电池”一节,即从一节干电池可使灯泡发亮发问:能否利用化学反应自己来设计一个电池呢?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用品
进行实验。
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铜、石墨、锌、铁交叉作电极,利用相同的材料作电池,用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改换成非电解质溶液(如酒精溶液)等完成实验。
然后通过讨论,对原
电池的定义、原理、实质、形成条件、一般规律等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自己解剖干电池,认清干电池的组成。
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新知识分析、归纳、解决新问题,即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2.从”学会”走向”会学”。
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的角度讲,也即重学会、轻会学。
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增强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认知、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承走向创新。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
要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眼、脑、口利用起来,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教师要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比如,让学生每练习一道题目,并不是让学生想方设法解出答案并记住答案,但都可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要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行吗?可有更好的解法?可否进行变式训练?这种最简单的解题方法你掌握了吗?做
完这道题有什么收获吗?这样做,对学习也有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