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人性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人性论之比较
学丽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人性的讨论似乎从来没有终止过。

先秦关于人性的说发很多,归纳总结大致可以分为4类,分别是:战国初期世硕的“有善有恶论”、战国中期告子的“无善无恶论”、战国中期孟子的“性善论”以及战国中期荀子的“性恶论”。

1、世硕的“有善有恶论”
战国初期,诸侯混战,战争频繁,礼乐崩坏,社会出现大动荡。

在这样的环境下,是说提出了“有善有恶论”。

他主张人生来就有善和恶两种不同的自然属性,善和恶是天生就有的,与生俱来的。

他虽然认为人生来就有善和恶两种不同本性,但要保持和发扬这两种先天的本性,则在于养。

后天养之善性,则善性不断增长,后天养之恶性,则恶性不断增长。

世硕的“有善有恶论”强调的是后天教化以及人自身的能动作用。

要求人们在“后天养之善性”的前提下,是人的善性不断发扬,而“避免养之恶性”。

它要求人们重视教育,重视是自身的调节发展,用这些来“扬善避恶”。

2、告子的“无善无恶论”
战国中期,算是比较和平的时期,各国疲于战争,需要调整,但社会整体仍是不安定、不和谐的。

战国中期的告子,“提出了无善无恶论”。

他认为人性无善恶,善与恶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所以他说:“性无善与不善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不分善与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大概意思是:人性没有善于不善的分别,人性犹如急流的水,在东边开个口子,则水向东流;在西边开个口子,则水向西流。

人性无善恶之分,就好像水不分往东往西流一样。

告子的“无善无恶论”强调了生存环境是影响人性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理论倡导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引导人们向善,对于当时的社会上层与下层都有一定的触动作用。

它要求社会安定平稳,给人以发展善性的空间而不应该是动荡不安。

这对于社会来说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孟子的“性善论”
同样是战国中期,孟子提倡的是“性善论”。

他认为人生来就是天赋的“善端”。

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特征。

因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所以人性也是善的。

他也认识到道德观念地形态与后天的培养有一定的关系。

人心有与生俱来的善端,但要发展这种善端就必须存心、养性;存心就是存养这些善端,养性就是存养这些善端,使其不断发挥完善。

所以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孟子提出“性善论”不仅强调了道德观念的重要,还将“性善论”的理论与社会进步联系了起来,由点及面地将“性善论”发扬,要求人们能够重视道德,要利用人心的天赋善性去区别于禽兽,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荀子的“性恶论”
与孟子“性善论”恰恰相反,同时战国中期的荀子,提出的是“性恶论”。

他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后台教育可以使人恶变善。

他认为,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本性就有的,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性的恶。

所以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辟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用彼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明矣。


荀子的“性恶论”强调要用后天教化来改变人本性的恶,因为“善者伪也”所以教化显得尤为重要,人本身的欲望、好利也只有通过教化才可以节制。

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但是虽提出理论,但并没有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没有与社会进步相联系,仅局限与理论本身,还是不够完善和全面。

总结:
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的人性论内容就非常丰富,这与中国注重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

人性的善恶争论说到底视为后天的修养提供理论依据:或则通过后天保持先天的善性,或者通过后天该恶从善。

但同时它也为相应政治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人性上的依据,是它超出了纯粹的人性探索的范围,染上了政治色彩。

儒、法
两家分别基于性善论和性恶论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的政治主张,在当代我们也强调两者的结合。

我们并不能给人性善恶下一个定论,人性的善恶更多的受到后天的影响。

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必须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人,善始终多于恶,要看到人性的美好,发现他人的优点,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也要看到恶的一面,改恶为善,至少不使自己利益受损。

从国家层面来说,政府必须积极推进教育,树立善的典型,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推行以德治国。

同时对于社会恶的一方面,首先应该是教化,努力使其从善,再则才是法律的制裁措施,推行依法治国的方略。

人性论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我始终认为人是善的。

对于上述的观点已无法用对或错来判定,只能说它们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积极作用有多大、人们的思想撼动有多深。

但是,每个人对观点的切入角度又不都一样,所以每个人对各个观点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