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学说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构成与分布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在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有十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奇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以阴阳来表明它的属性,凡是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侧的经脉叫做阴经;凡是与腑相连属的,循行在肢体外侧的经脉叫做阳经。同时根据内脏的性质和循行位置,又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
说明:足三阴经的循行在内踝上八寸以下,其位置有所变化,即厥阴在前,太阴在中线。足三阳经循行于躯干的分布部置,阳明行于身之前,少阳循行于身之侧,太阳循行于身之后。
十二经脉走向和相互交接的规律是手的三条阴经都是从胸循臂内侧走至手,交接于手三阳经,手的三条阳经再从手循行臂外侧走至头交接于足三阳经,足的三条阳经再从头循胸、腹、背、胁沿下肢的外侧交接于足三阴经,足的三条阴经再从足循下肢的内侧经腹至胸,复交于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它与脏腑的表里相合是一致的。即脏腑之间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的关系(如肺和大肠,心和小肠等)是通过经络来联系的。六条阴经与六条阳经的表里关系,除上述走向交接的联系之外,凡是表里相合的经脉在四肢的循行线,都是在内外两个侧面相对位置。如肺经在臂内的桡骨侧,大肠经在臂外的挠骨侧;心经在臂内的尺骨侧,小肠经在臂外的尺骨侧;心包经在臂内的中线,三焦经在臂外的中线5同时在内脏的循行中,都是互相络属的,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表里上下各部,成为彼此相通、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开始而终于肝经,再复由肝上注于肺,如此循环往复,如下文箭头所示:
起于中焦,从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如此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各处。
二、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脉的总称。
这八条脉的特点是不与脏腑直接相通。不受十二经脉循环次序的约制,而是别道奇行的经脉,所以叫做“奇经”。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合称十四经脉,十四经脉上有361个经穴,在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任脉的位置是位于前正中线属阴经,督脉位头后面躯干的后正中线上,属阳经。
络脉有十五条,十四经各有一络脉,此外还有一条叫脾之大络。
经络系统中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与十二皮部等内容组成。
第二节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在生理上具有运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抵御病邪、保卫机体的功能。在病理上,经络既可反映病变的部位,又往往成为疾病转变的通路。因此经络所反映的证候,在临床诊断上,可以作为判断疾病所在部位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治疗上,经络普遍地应用于药物归经、针灸、按摩、气功等各个方面。
经络理论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各方面都有其重要意义,它贯穿在祖国医学的整个理、法、方、药之中,成为指导临床各科的基础理论之一。
经络与脏腑是密切联系着的。十二经络通过各自不同的循行经路,来完成运行气血,沟通人体脏腑、表里、上下等相互联系的生理作用。倘若内脏的生理功能异常,或体表感受病邪时,都会影响经脉的正常循行,导致经气郁滞、经气不足等病变。而这些病变都可以在经脉循行的经路上反应出来。例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功能失常,可以引起牙痛。因为这两经的循行经路都经过牙齿。但是胃经的循行经路是入上齿龈,大肠经的循行经路是入下齿龈。所以上齿痛属足阳明胃经,下齿疼痛属手阳明大肠经。治疗时取穴亦应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穴。又如上肢疼痛,痛在内侧(屈侧),是手三阴经病变;痛在外侧(伸侧),是手三阳经的病变;沿上肢外侧后缘一线疼痛是手太阳小肠经病变;沿上肢内侧后缘一线疼痛是手少阴心经的病变,如此等等。
经脉有病,不仅可在其循行经路上发生或疼或肿等局部症状,同时还能影响它所联系的内脏,即引起内脏的病变。如手少阴心经气血不得通畅,既可引起上肢内侧后缘一线有疼痛或酸胀等感觉,也会出现心前区堵闷疼痛等心脏的症状。同样脏腑发病也可以影响到经脉,而在其所属经脉循行经路上发生异常变化。如肝病则两胁下疼痛引少腹,就是因为两胁与少腹是肝经所循行的部位。此外,有些经脉不但络属于本脏本腑,而且与其他脏腑也有直接的联系。当本经本脏发生病变后,也就有可能影响到其他脏,而兼见其他脏的病症。例如,足太阴脾经,不但络属于脾胃,而且有分支联系于心。因此,脾脏的病变,不但可以影响脾的经脉,而且还可能影响心脏,引起心悸怔忡、失眠等病症。又如足少阴肾经经脉,既络膀胱又直接联系于肝肺心三脏,所以肾的病变常常会影响到膀胱、或心、肝或肺、心等脏,而兼见其病症。
奇经八脉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十二经脉运行的气血满盈时,就流溢到奇经八脉中贮存起来。当十二经脉中气血不足时,奇经八脉再把气血还流到十二经脉中。所以,十二经脉可比作沟渠,奇经八脉可比作湖泽,沟渠水满则溢人湖泽,沟渠水少再由湖泽流入沟渠。由此可见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是维系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此外由于奇经八脉也各有其循行路线,因此它们所涵蓄的气血,同样起着营养体内组织、内温脏腑、外濡腠理的作用。奇经八脉运行障碍,也会产生不同的病变。
督脉有督一身之阳经的作用,十二经脉的手足三阳经脉均会于督脉,故称“阳脉之海”。
督脉不和可引起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二便失禁或不通。
督脉循行于背部后正中线小
任脉有总任一身之阴经的作用,足三阴经脉、冲脉、阴维脉均会于任脉,故称之为“阴脉之海”。
任脉不和,男子可引起疝气病,女子可导致带下等妇科病症。
任脉的穴位应用广,特别是腹部穴位,有一些是具有强壮保健作用。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
督、任、冲三脉都是起于胞中,并同出于会阴。任督二脉在唇内相交接。
八脉中的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带脉因与保健按摩临床施术关系不甚密切,不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