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突兀的标题,缘由来自于近日所读周国平的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

作者认为,交往和独处是人在世上活着的两种基本生活方式,人们习惯只以某人和他人交际能力的高低来判定某人,却往往轻视甚至忽略了一个人的独处能力,也是人生体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独处的光阴,可以沉寂,可以幻想,可以思索,可以整理,甚至什么也不做,就用来漫无边际的发呆也未尝不可。

活在这纷乱噪杂的世上,要听要学要懂要接受要认知的东西好多好多,久而久之来者不拒,仿佛内存不够用,交通堵塞的情形时有发生,用孤独的心理经历去消化、整理、删除、沉淀它,是再好不过的了。从独处的消极意义来说,人性处于被压抑和蹂躏的极端环境中时,被迫遭受着长期的孤独与苦痛,也往往催生了一大批传世名作的诞生。

更有甚者,作者援引国外学者的观点认为,惧怕孤独、害怕独处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不敢也不愿直面空灵的自我,换言之,无颜面对自己的上帝!他们只能一味的顺从迎合外部,而没法通过自己内心世界的强大,征服世界和他人,当然了,他根本连自己也不能说服。

借奥伊肯的观点,现代人处在“社会生存情绪激奋而精神贫乏的疯狂漩涡”当中,现实需求令人们几乎将生命力全部投注到如何更佳的在外部世界中立足,而怎样面对自己内心世界这类的冷门话题,则被束之高阁。人不敢不愿独处的理由之一,往往是疑心自己被归为无能力人群。是呀,这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能一个人呆着呢。

再提升到宗教意义来讲孤独的话题,很多宗教的诞生,都是在孤独冥思中顿悟开化立地成佛的。若干得道高人也偏好在云淡风清的绝壁前隐居独处,也许只有在那样的环境里,凡夫俗子的灵魂才能更好的接近神灵,去忏悔,去感悟,去聆听吧。

多点独处,多点眷恋留给孤独吧。孤独并不可怕,怕的是无法处理孤独中的心理感受,亦或压根没法承担孤独中的沉静寂寥,而凭空生出对于独处莫须有的恐惧来。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读后令人叹服——“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我读了我与地坛这本书,这一篇由中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编写而成的抒情散文集,史铁生用朴实的语言和记叙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与感悟,每一篇文章都写的很细腻,我具体描述一下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散文——我与地坛的读后感。

作者在双腿残疾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什么都找不到了,在那个时候,他找到了地坛。作者觉得那是一个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说一个人更容易看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他经常在地坛里或默坐,或呆想,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窥看自己的心境,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在文章中史铁生写到:“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作者当时双腿残疾,自暴自弃,以为自己是最痛苦的那一个,但十几年后才发现有一个不幸的儿子的母亲才是最苦的那一个。作者那时一天到晚都在地坛里,能理解他知道他心中的苦闷的母亲并没有阻止他出去走走,但母亲因为担心作者常常跑到地坛附近,远远的望一眼他的背影再默默的回去。有时候找不到作者,她便会焦急的四处寻找,作者当时看在眼里,却没有出声叫她:“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

在感受到作者深深的自责的同时,我想到了我的母亲。现在这个时代,一般像我们这种年纪都是跟一群朋友在一起玩,跟父母在一起的人都很无聊。我觉得我没有那么极端,但还是渐渐跟母亲疏远了。作者说他有一次回去拿东西就看到他母亲还保留着原来的姿势,我当时就想到了每次出去玩妈妈都会跟在收拾东西的我后面叨唠什么要注意安全啊,小心色狼啊,谨防小偷啊。我每次都会好好好地敷衍一下就出门,读了《我与地坛》之后我就开始想,每个母亲都会关心自己的孩子,妈妈在背后实际上会有多担心,但我却还嫌她烦,想到这里我就感觉跟作者感同身受,但我觉得我比作者幸运,因为我的母亲还健在,我还有悔改的机会,而作者只剩下无限的懊悔。

我觉得母亲像水,温柔地围着你,拥抱你,在你要摔倒的时候接住你。俗话说柔情似水,我认为母爱就是这样,水在平静的时候就像母亲和蔼可亲,温柔的时候,但水的深处远处会有小小的骚动,就像母亲平时为我们担心一样;水会有波涛汹涌的时候,母亲也是,但母亲的焦急与怒火肯定因为孩子犯了错或者被欺负了;水也有结冰的时候,这时候母亲是心寒了,世上有太多的不孝子,一直辜负母亲的培养和期待,只会索取不懂的付出。母亲的一举一动,她的情绪的起伏,她的悲喜,无时无刻不关系着她的孩子。母亲是伟大的,不然怎么会有“母爱无私”这种说法呢?我们在水里无论怎么打闹水都不会打还你,我们有时候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都会跟母亲发泄,态度很差,但母亲会包容我们,会倾听,会为我们指明方向。母亲为我们做的事情可远远不止这些,我们的日常生活:做饭,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全部都是母亲一个人做;我们在学校里做错了事情,去学校里听老师的指责和批评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母亲,而她们每次出来都会笑一笑说没关系,下一次改进就行了;我们的成绩一直没有提高,就算形式不同母亲会一直在旁边陪着我们,叮嘱我们,鼓励我们......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过:“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不仅是男孩子,女孩子也一样。我们经常会在各种书里面看到作者直到长大成人以后才明白母亲有多辛苦,从而开始感叹和后悔,但很多人现在就算看再多这样的书也无动于衷。我非常庆幸我在向不归路张望的时候被史铁生拉了回来,所以我也想告诉所有人不要再错下去了,好好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不要等失去了之后才懊悔。

史铁生用朴实但却让人印象深刻的语言,虽然没有直说,但描写出了自己对当时一直让母亲担心操劳的后悔和对母亲的无尽思念。我想他跟我一样,也想表达要好好珍惜自己的母亲,因为现在他懂了,但后悔也来不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