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综合提高复习: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转型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综合提高复习: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转型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一、选择题1.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企业性质工人人数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34 000人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9 000至10 810人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 5 500至6 000人近代采矿业16 000至20 000人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27 250人总计91 750至98 060人A.分布在近代企业B.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C.集中于沿海地区D.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2.(2019·潍坊一模)对图一、图二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 )A.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B.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C.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D.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3.(2019·汕尾高三质检)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

华商的这种行为( ) A.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下表为1913-1918年英、法输华货物总值表,据此可知( )(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法国B.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抵制C.辛亥革命明确反帝取得成效D.民族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5.(2019·滨州一模)统计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产业结构是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

这主要缘于(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D.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6.(2019·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

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

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7.(2019·日照一模)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融入世界__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融入世界__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含答案)

新教材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六融入世界——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微点1揖美追欧——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1.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国门洞开: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商品涌入中国,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中国工业化的浪潮(1)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了较快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3)官僚资本的膨胀:清朝创办的官营企业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继续发展,演化成官僚资本,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微点2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次探索微点3气象更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变迁(1)从地域看: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呈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

(2)从过程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

(3)从水平看: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广大农村变化缓慢。

(4)从动力看:社会运动和上层人物的倡导引领起到了推动作用。

(5)从趋势看: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2.民主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变化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1)小康社会①人均收入: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教育优先: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③文化发展: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2)社会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高中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项训练 【word】无答案

高中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项训练 【word】无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A .A—B段B .D—E段C .C—D段D .B—C段2. (2015·浙江台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0)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 .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 .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C .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 .攀比之风盛行导致风气败坏3.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在英国支持下,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

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

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

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

材料反映了(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金融B .此后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C .国民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银本位”制D .此后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

材料主要反映了( )A . 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 .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C .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 .“左”倾思潮死灰复燃5. 据记载:从1900年至1911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

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B .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C .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D .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6.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专题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专题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精品
教学课件资料精选
20
京条约》。B、D两项错误,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社会占主 导地位,当时中国的开放是列强侵略的结果,不是主动开 放。
精品
教学课件资料精选
21
解法指导 联系时代特征,深层次解读题干史料所反 映的历史现象。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列强对华商品输 出不断扩大和深入,城乡市场日益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 市场上的洋货无论数量和种类都不断增多,对民众的日常 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状况一方面给中国传统自然经 济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使民众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 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项。
精品
教学课件资料精选
11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在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精品
教学课件资料精选
12
1.不同史观认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 (1)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动 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 和体现。 (2)从文明史观看,近代中国经济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 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 物。 (3)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 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精品
教学课件资料精选
14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 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 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 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 近代化的历程。
精品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练习卷:近代中国经济的曲折发展和社会变迁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练习卷:近代中国经济的曲折发展和社会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的曲折发展和社会变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

纺织皆女工。

近来外国布来,尽夺我国布利。

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

”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C.开始向机器棉纺纱方式转变D.织布以洋纱为原料迅速发展答案:B2.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这次币制改革()A.结束了白银在中国市场流通的历史B.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推动官僚资本形成C.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D.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答案:B3.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

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4.(2018·河南洛阳二模)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

这次税制改革()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C.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D.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答案:A5.1949年5月,《和平日报》报道兰州时说:“工业界危机严重,已临破产边缘……若干工厂实际增资维持残余寿命,各货仍持续下跌,产品销售不足成本的5/10。

高考历史二轮强化检测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历史二轮强化检测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下表是清朝光、宣时期财政收入一览表,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岁入总额(两)光绪二十年(1894)81,033,540光绪二十五年(1899)101,560,000光绪二十九年(1903)104,920,000宣统元年(1909)263,219,000A.晚清新政中奖励实业小有成效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控制C.晚清社会稳定使政府收入增加D.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发展迅速【答案】A2.下表为1897-1907年安徽资本10万元以上的工厂企业:企业名称所在地资本额裕源织麻公司芜湖42万元裕兴榨油厂阜阳28万元益新面粉公司芜湖21万元明远电灯厂芜湖16.8万元丰盈榨油厂安庆14万元对表格中出现的现象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芜湖较早成为通商口岸,近代化进程较快B.安庆、阜阳位置偏僻,民风保守愚昧C.芜湖地处皖江,水路交通发达,物产丰富D.芜湖是列强的势力范围,外资较充足【答案】A3.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三卷 ……(1865-1895)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1)第五卷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A.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D.早期近代化的尝试【答案】D 【解析】本题第三卷的时间“1865-1895”,《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不符合时间要求,故A项错误;制夷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不符合时间要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失败,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甲午中日战争时结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故D项正确。

4.郑观应认为:“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来看:改革开放不仅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外在 要求,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吸取中国近代以来在融入世界 文明浪潮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抢抓机遇,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近三年的高考命题点来看:内忧外患中艰难成长的民族工业以及 新潮影响下的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是本专题的热考点。复习备考时,既 要重点关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转型和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 又要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相关联;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 客观因素,从世界宏观视角去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从科技创新、 优化投资环境等角度吸取民族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书写“中国制造” 的新高度。
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解放战 (1)原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捐税;官僚资本的压 争时期 迫;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2)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认清国民党政权的反动面目,开始与其决裂
『深化历史理解』 1.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 (1)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 重要的原因。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③ 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④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航运、铁 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经济 解体的因素。⑤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 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使生产的发展、成本 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 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⑥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冲击、瓦解封建自然经济,对外 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政治上: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 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 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推动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潮流和西学东渐。 (4)社会生活上:深刻地影响着近代的社会生活,如近代服饰、饮食、 住房、交通、通讯及婚丧礼俗等。

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练课件:专题微练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练课件:专题微练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 A
4.(2019·娄底市高三二模)下表是近代中国民用工矿企业的家数和资本
额(1912—1918)统计表,当时民营工矿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家数
资本额
年份
指数
实数
指数
实数
(1912=100) (千元) (1912=100)
1912
85
100.0
10 382
100.0
1913
79
92.9
A.官商勾结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B.军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 C.商人对洋务运动失去了信心 D.官僚权力凌驾于资本之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提及的章程,虽然强 调:要改变官督商办的不足,遵循商品买卖市场的规律,但是最终还是失败, 说明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官僚权力依旧凌 驾于资本之上,综上 D 项正确;洋务企业的效率确实低下,但不能说是官商勾 结导致,A 项表述错误;材料中提及的轮船招商局一类企业,属于民用工业, B 项错误;商人对洋务运动失去信心,并非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C 项亦错 误。
解析 材料中“未得到法律上的保证”“敲诈勒索”“苛捐杂税”说明本 国的封建主义束缚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 A;B 项,材料没有涉及 外国资本主义,排除;C 项,民族工业全面萎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中 的时期不符,排除;D 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受封建势力的压迫,不是经 营管理混乱,排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上海的公共租界 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说明上海成为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上海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故 B 项错误; C、D 两项说法错误。故选 A。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0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0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5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麹囂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构建体系][核心梳理]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

⑵表现①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②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

③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2.洋务运动(1) 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 内容: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 影响: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

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代国济构变与本义曲发麗近中经结的动资主的折庶[思维点拨]用一、二、三巧记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晚清政府、北洋政府、政府)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知识必备////一、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1•民族资本主义的“三起三落”2•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强大的技术南京国民IRfiO 1R70 1912 1919 1927 19^7 1945 19491 第2 1956(年)翡當②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构建体系]〔服饰发式)〔缠足放足卜 〔报刊电影卜 何俗习惯卜 咬通通讯卜 [核心梳理]1 •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 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A 山装和旗袍。

(2) 食: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

(3) 住: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出现。

(4) 习俗:从蓄发缠足、繁琐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简约文明。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专题限时训练_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专题限时训练_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专题限时训练(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保定模拟)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相率南下,麇集各埠,力食致饱,麦熟乃返,勤朴者归有余资”。

这反映的实质是()A.交通方式的改变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C.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D.中国社会产生崇洋风气2.(2014·淮北二模)下列企业或经济形式对外国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3.(2014·天津河西区质检)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间内容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1863年创办广方言馆(外语)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67年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1872-1875年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1887年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①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②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4.(2014·长春调研)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从根本上反映的是()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5.(2014·锦州质检)1872 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 非笑之。

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6.(2014·南通调研)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

2021届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特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2021届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特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卷】1.(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检测·19)下表是1938年到抗战结束之际,中国部分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

这一表格反映了()A.战争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B.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民生的关注C.经济为战争服务的时代特色 D.军事工业满足了对日作战需要2.(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检测·15)1905年,中国发生波及全国的“抵制美货”运动。

在有关抵制运动的报刊上多有“女界”活动的报道,其中频繁出现“女界”“女士”“女权”“女子之责”等词。

这主要反映出,20世纪初的中国()A.美货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B.女性群体社会影响增强C.妇女成为维权斗争主力 D.报刊宣传促进妇女解放3.(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检测·13)1895—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之初,遇到招股集资困难。

状元身份及与张之洞、刘坤一等朝廷大员的关系,使他得到“官机折价入股”的优待,甚至得到地方官员将公款拨存大生纱厂等特殊优惠。

这表明,十九世纪末大生纱厂的创办()A.采用了官督商办的洋务模式 B.取决于清朝地方官员的支持C.利用了政府政策调整的机遇 D.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4.(2021·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检测·12)外资航运业是最早侵入中国的外资企业。

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受到顽固派阻挠时,理直气壮地说:“然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这反映出,近代早期()A.洋务运动以抵制外国侵略为根本目的 B.洋务活动首先在航运领域取得成果C.列强侵略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难以获得发展5.(2021·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9)1986年12月,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滨州一模)统计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产业结构是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

这主要缘于(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D.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解析:选C。

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不足,故选C项;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跟资本构成比例无关,排除A项;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是指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的不合理,排除B项;“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2.(2019·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

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

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解析:选C。

通过题干可知,广州海关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而其纳税收入却逐年减少,说明广州海关没有很好地行使职权,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海关的税收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而不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

3.(2019·日照一模)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

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

“内”字的添加反映出( )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D.曾国藩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的湘军是由地方乡勇组建而成的,不直接隶属于清廷,加一个“内”字是表明湘军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并没有图谋不轨和“放眼天下”的野心,这反映出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故选C项;洋务派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具有走向世界的意识,排除A项;根据材料“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可知,材料主旨强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未涉及生产与市场关系、中学与西学关系,排除B、D两项。

4.(2019·高考北京卷)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A.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解析:选A。

由材料“1878年建”“1880年建”“1902年建”“1908年建”可知为晚清时期,由材料“唐山”“北方”“天津”“北京”可知为京津冀地区,故表格信息反映了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的发展,故选A项。

5.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A.分布在近代企业B.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C.集中于沿海地区D.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解析:选A。

题干中的表格主要反映了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近代采矿业、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中的工人人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企业都属于近代企业,这说明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主要分布在近代企业中,故选A 项;表格主要反映的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情况,至于其最早产生于哪种企业中,表格并没有提及,排除B项;表格中没有反映中国无产阶级分布的地区,排除C项;表格提及了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的总数,即91 750至98 060人,但这并不能证明其已经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排除D项。

6.(2019·潍坊一模)对图一、图二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 )A.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B.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C.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D.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解析:选D。

洋务运动从多个层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D项。

7.(2019·汕尾高三质检)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

华商的这种行为( )A.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解析:选A。

由材料“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可知,华商参与外商的经济活动,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选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 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排除C项;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

8.下表为1913-1918年英、法输华货物总值表,据此可知( )(单位:两;指数:1913=100)AB.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抵制C.辛亥革命明确反帝取得成效D.民族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解析:选D。

根据题干提及的时间段(1913-1918)以及表格中英、法输华货物总值呈现递减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故选D项;表格体现出英、法输华货物总值呈现递减趋势,不能推断出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排除A项;表格中所体现的英、法输华货物总值呈现递减趋势,其原因在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不能证明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抵制,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甚至还幻想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排除C项。

9.(2019·济南二模)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

这与苏联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 )A.完全改变了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B.使市场调节的活力大大增强C.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D.无法缓解抗战物资缺乏问题解析:选C。

20世纪30年代,在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下,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据材料“这与苏联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可知,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结构与布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而不是市场调节,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提及这些做法的效果,排除D项。

10.(2019·沧州一模)小年画《上海新建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描绘了新上海的一大胜景。

时人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

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轮,其捷难羁”。

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渐趋优化B.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C.上海成为经济中心D.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解析:选D。

据材料“维车之利……使人使马各有所宜……以电运轮,其捷难羁”可知,火车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出行方式构成冲击,但当时仍有使用人力或马力牵引的车,这反映出当时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交通的变化,未涉及经济结构的优化,排除A项;据材料“维车之利……使人使马各有所宜”可知,民众的出行方式多样化,并未出现巨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火车带来的变化,未涉及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排除C项。

11.(2019·无锡期中)近代某歌词中写道:“五龄女子吞声哭,哭向床前问慈母。

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

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

”此歌词意在( ) A.提倡裹足B.推行断发C.废止缠足D.婚姻自主解析:选C。

材料中“五龄女子吞声哭”“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描述的是幼女缠足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废止缠足,故选C项。

12.(2019·德州一模)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

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解析:选B。

据材料“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依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推行变法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未涉及宣传共和思想,排除C项;依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排除D 项。

二、非选择题13.(2019·唐山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

皇帝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勾结,逃避税收。

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纳税收。

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

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据《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

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

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

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