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族主义的再表达——论王平陵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目录.............................................................................................................................. I II 绪论.. (1)

第一节王平陵的文艺活动 (1)

第二节王平陵文艺活动研究综述 (2)

第三节本论文的研究思路、角度、框架 (5)

第一章现实题材书写与国家民族主义表达 (9)

第一节批判:社会意识与国民心理 (9)

第二节赞颂:志士与凡人的大义 (15)

第二章历史题材书写与国家民族主义表达 (21)

第一节王平陵的历史题材书写 (21)

第二节历史题材书写背后的政治与艺术 (23)

第三章王平陵抗战文学与国家民族主义思想再表达 (27)

第一节王平陵国家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27)

第二节王平陵抗战时期的国家民族主义文艺思想 (30)

第三节王平陵抗战文学与国家民族主义思想表达 (32)

结语 (37)

参考文献 (4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45)

致谢 (47)

绪论

第一节王平陵的文艺活动

依据《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王平陵先生纪念集》中对王平陵的介绍,结合古远清在《为右翼文运鞠躬尽瘁的王平陵——从南京到重庆的文艺斗士》一文中对其生平、著作的补充,将王平陵的生平整理如下:

王平陵(1898—1964),江苏溧阳县人,本名仰篙,字平陵,后以字行,笔名有数种,其中写时评时用“西冷”,写文艺论文用“史痕”,写散文用“秋涛”,写短篇小说用“草莱”。王平陵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为清末秀才。他幼年时随父亲就读私塾,对四书五经早有接触,在县立第一高小毕业后,获官费资助,就读于浙江省杭州第一师范。他在杭州第一师范毕业之后,到奉天第一师范教书,期满一年后转到溧阳县同济中学任教,1922年由溧阳转到南京美专任教,同时在震旦大学南京分校攻读法文,1924年从震旦大学南京分校毕业后,到上海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学灯》,1928年改在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29年由上海教育界转往南京政界工作,供职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受到部长叶楚伧赏识,担任其助手,自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虽然王平陵转往政界工作,但是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和研究。王平陵创作多样,作品丰富。早在1920年他就读杭州第一师范期间就发表了小说《雷锋塔下》、独幕剧《回国之后》,受到了青年读者的喜爱,王平陵在文坛也崭露头角。1922年他在震旦大学南京分校攻读法文期间,经常在京沪各媒体上用“王平陵”之名发表文学作品,在当时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后无论是担任大学教授、报社主编还是供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均广泛接触文艺界人士,受到感染处于被“五四的潮流所激荡出来”1的境况中,属于以办刊、写作、译著、教学等为职业的典型新文化人。稍后他向国民党文艺宣传者身份转变,精力主要集中在政治事务以及编辑报刊上:1929年担任《中央日报》副刊《大道》、《黑白》主编;1930年起担任《文艺月刊》主编,直至1942年;1932年担任正中书局出版委员会委员,主编了“大时代文丛”、“新生活丛书”,并主编了《读书顾问》季刊。这一时期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