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与左室舒张功能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超声心动图与左室舒张功能

近几年来,左室(LV)舒张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成为临床心力衰竭研究的重要课题。1984年Dougherty等[1]第一次将心衰归因于舒张功能失调,随后,Soufer等[2]肯定了这一发现,他们使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检查评价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其中有40%收缩功能未受损,报导了舒张功能异常的高发率。大量的研究表明,舒张功能异常可以独立地引起心功能衰竭,心衰症状也主要取决于舒张功能异常的程度。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有害无益,因此,正确识别和评价LV舒张功能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在无创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这一方面发挥着其它检查诊断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一左室舒张功能的生理学基础

心脏舒张功能是指心肌松弛性与顺应性。心肌松弛性(relaxation)是指正常左室收缩时,左室容积压缩过度,把心肌的弹性组织过度压紧(如弹簧之压紧),舒张开始就像弹簧松开时产生的一种抽吸作用。与心肌细胞收缩过程相反,心肌细胞舒缓是靠肌浆网内的钙泵,把细胞质内钙泵回肌浆网;心肌细胞内钙浓度下降,心肌中肌丝蛋白与肌球蛋白断开接触,心肌舒缓,是逆细胞内外钙浓度梯度进行的一个主动耗能过程,心肌能量供应障碍时, 舒缓性很易受累,而且这种情况往往出现于收缩功能障碍之前。左室松弛性常用等容舒张的时间常数(T)表示,正常人为30~40ms,T越小,舒张越快、越完全。整个舒张所需时间大约为T的3倍,即90~120ms。心肌顺应性主要取决于心肌间质成份,即把心肌连接在一起的胶原弹力纤维等结构。左室顺应性是指左室内单位压力变化时的左室容积变化值,可用左室压力-容积曲线图来表示。左室LV舒张期指在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关闭的时间间期,可分为四个时相:1等容舒张期: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开放间期,LV心肌主动松弛使左房(LA)和LV之间最初产生压力梯度,但LV容量不变,与心肌弹性回缩和/或心肌的惯性相关。2快速充盈期:二尖瓣开放,血液注入LV,LV心肌继续松弛,压力和容积的变化反映心肌粘滞弹力和弹性回缩及LV被动顺应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LA排空和LV充盈,房室间的压力梯度渐趋接近。3缓慢充盈期:舒张后期,房室压几乎相等,仅肺静脉血流回至LA,LV被动缓慢充盈,依赖于LV心肌的顺应性。4房缩期:LA收缩导致舒张末期压力改变,LV进一步充盈[3]。

以上表示心肌舒缓性与顺应性的参数都是通过心导管技术和左心室造影获取的,均属有创性检查。以下讨论应用无创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的方法。

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

1 二尖瓣口多普勒血流频谱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取舒张期二尖瓣口的前向血流频谱,是目前判断左室舒张功能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采用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波的峰值流速(E)和舒张晚期A波的峰值流速(A)、E/A比值、E波减速时间(DT)和等容舒张时间(IVRT)来描述左室舒张期充盈的特征。Appleton[4]等通过研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多普勒血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二尖瓣口血流三种模式以及随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进展而相应由一种血流模式向另一种血流模式转换。Cohen 等人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工作,提出以二尖瓣口血流E/A比率<1、1~2.0、>2.0作为舒张功能受损三种模式的区分标准。左室舒张早期功能不全时,由于心室肌主动舒缓延迟,左房左室间压差变小,E峰减小,而心房加强收缩以排出心房残余的血量,A峰增高,E/A<1。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左房压进一步升高,使得舒张早期房室间压力梯度升高,表现为频谱假性正常,E/A>1。限制性充盈模式时,心室僵硬度明显增加,心室收缩功能也降低,左房压、左室舒张末压均增高,故在舒张早期房室间压力很快达到平衡,导致二尖瓣提前关闭,开放幅度亦受限,产生高尖而短暂的E峰,E/A>2.0。对二尖瓣血流频谱评价LV整体舒张功能的损伤程

度有了基本划分,同时也提出一个新问题,即对频谱形态正常,但有舒张功能异常的“假性正常”,必须寻找新的方法进行补充评价。

2肺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肺静脉血流频谱由三个波峰构成。在收缩期,二尖瓣环向心尖方向运动,左房容积增大,左房内压力下降,产生了第一个发生在收缩期的正向波,即S波。在舒张早期,二尖瓣开放,左房内血液快速流入左室,肺静脉血流持续进入左房,产生第二个发生在舒张期的正向波,即D波。S波受到左室心肌收缩性、左房心肌松弛性和顺应性以及左房压力的影响。在正常成年人,肺静脉血流频谱的S波大于D波,即S/D>1。舒张期左房、左室和肺静脉之间是一个开放的通道,因此,D波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二尖瓣血流频谱的E波是相同的。在心房收缩期,左房、左室和肺静脉之间仍然是开放的通道,左房内的血液大部分进入左室产生二尖瓣血流频谱的A波,另一小部分进入肺静脉产生第三个负向波Ar波[5],Ar波受左房收缩性、肺静脉床以及左房和左室顺应性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Ar波流速低,持续时间短,其峰值流速一般不超过35cm/s,持续时间远远小于二尖瓣A波的持续时间。左室心肌松弛性减低时,S/D比值增加;随着左室充盈压升高,左房和左室顺应性减退,S波逐渐变钝,D波逐渐升高,S/D小于1,Ar波流速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如果左室顺应性显著减低,充盈压明显升高,S波还有可能出现倒置。这些变化特点可用于二尖瓣血流假性正常化充盈形式的鉴别。有研究发现肺静脉血流频谱Ar波持续时间与二尖瓣血流频谱A波持续时间的差值是估测左室舒张末压的最佳指标,该值大于30ms提示左室舒张末压升高,其特异性为100%[6]。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二尖瓣血流、肺静脉血流只能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许多研究表明左房顺应性、瓣膜的返流、左室收缩功能的减低、左室后负荷的增加均会改变血流频谱形态[7]。高峻[8]等人的研究表明左室舒张早期功能受损时肺静脉S/D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的检出结果符合率仅为71.43%。所以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准确评价仅仅依靠这些传统指标是不够的。

3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测定左室心肌的长轴运动速度DTI是近年发展的超声多谱勒新技术,主要通过测定心肌的运动速度来评价心肌的舒张功能。其原理与Doppler显象相同,将高速、低频运动的血流信号滤掉,保留低速、高频的室壁运动信号,使之彩色显象,并可定量显示心室壁运动速度,其中二尖瓣环速度是代表心肌纤维沿长轴方向缩短和延长,其大小能反映LV容量的变化[9]。正常人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高于舒张晚期运动(Am )速度。Em与E 峰及Em /Am 与E/A相关,随年龄增加, Em /Am比值下降[10];在评价LV舒张功能中,Sohn 等人指出,LV松弛功能受损,Em与正常组对照有明显减低,而在二尖瓣血流频谱出现“假性正常”时, Em与Em /Am仍然显示松弛减低的图形, 认为Em是反应LV松弛功能的指标,不依赖前负荷的影响.是评价LV整体舒张功能敏感而特异的指标[11]。agueh等人[12]发现E/Em比值与肺毛细血管楔压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应用E/Em比值来估测左室充盈压,E/Em比值大于15提示左室充盈压较高,而E/Em比值小于8则提示左室充盈压正常或较低。E/Em比值不受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因此可用于收缩功能正常状态下的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估,还可以对心动过速导致的E、A波融合和心房纤颤等状态下的心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估。Em还可用于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型心肌病的鉴别,在缩窄性心包炎的病人,如果病变未累及心肌,Em大于8cm/s,而在限制型心肌病的病人,心室舒张功能往往严重受损,Em小于8cm/s。在正常人,左室不同部位的Em之间存在差异,从左室基底段、中间段至心尖段Em逐渐减小,同一水平不同心肌节段的Em也有差别,即后壁、侧壁和下壁较大,前间隔、后间隔和前壁较小。在冠心病病人,由于存在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因此,应该取二尖瓣环的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等六个部位Em的平均值来评价左室的整体舒张功能。

4彩色M型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早期的血流传播速度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测定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技术方法。彩色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