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首先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概况、发展史进行简单的介绍,为接下来的讨论提供理论背景知识;其次,将对国内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从中总结出心得体会,在今后的翻译教学中更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概况

1.计算机辅助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简称cat(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它能够帮助翻译者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它不同于以往的机器翻译软件,不依赖于计算机的自动翻译,而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与人工翻译相比,质量相同或更好,翻译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cat使得繁重的手工翻译流程自动化,并大幅度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2.机器翻译及其发展道路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称为自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源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自然目标语言的过程,一般指自然语言之间句子和全文的翻译。它是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一个分支,与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机器翻译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1949年,w. weaver 发表《翻译备忘录》,正式提出机器翻译的思想。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机器翻译经历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学术界一般将其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开创期(1947-1964)、受挫期(1964-1975)、恢复期(1975-1989)以及新时期(1990~现在)。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机器翻译的研究,但是机器翻译得到真正的发展还是在“十年浩劫”以后,随着 internet 的普遍应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社会交流的日渐频繁,机器翻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机器翻译软件,例如“译星”、“雅信”、“通译”、“华建”等,机器翻译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纪元。

二、国内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与阅读,可以发现国内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理论、教学、软件与工具、行业。其中,对翻译软件与工具的研究占了很大的比例,相比之下,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及许多高校陆续建立mti翻译硕士点,相信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会逐渐的增多。总的来看,国内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课程设置与教学层次。

1.课程设置方面

从课程设置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一些研究者

通过借鉴、调研国外高校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来反思对比国内的翻译教学,另外一些学者则从国内的cat与翻译教学相结合的现状出发,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下面将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

(1)对于国外的调研

在《世界各地高校的口笔译专业与翻译研究机构》(柯平,鲍川运《中国翻译》,2002第四期)这篇文章中,作者详尽地调查了世界各地高校口笔译专业和翻译研究机构的现状,并对这些专业和机构的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值得我们国内(大陆地区)高校在翻译教学改革中借鉴的几个方面。该文章调查的范围很广,涉及了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亚、非、美洲等世界各地的高校与研究机构,作者在实地考察与网络访问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其中已经开设了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等相关翻译技术课程的学校有香港中文大学、以色列巴依兰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美国杨伯翰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美国蒙特利国际研究学院等,这样一来,为我们借鉴国外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先进经验提供了捷径。

(2)对于国内课程设置的反思

徐彬在《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上海翻译,2006.第四期)一文从翻译市场的需求、翻译机构对技术的要求、项目和报酬的网络化交付三个角度探讨了cat技术进入翻译课程的必要性,并且认清

了我们翻译专业课程体系中cat技术课程缺位这一现状,分析出cat 技术进入翻译课程的种种困难;但是同时指出,在困难面前不能裹足不前,坚信cat技术对于翻译研究和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通过数据化驱动、网络化互动以及面向市场多种教学、培养模式相结合,合理将cat技术课程引入到翻译教学中去;最后,文章指出设置cat 技术相关课程,有助于培养面向市场、面向职业的外语和翻译专业学生。

2.教学层次

从教学层次上来看,国内cat教学在硕士领域的研究比较全面,在本科教学中的研究也略有涉及,下面将分别介绍。

(1)硕士层面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思考》(钱多秀,中国翻译 2009,第四期)一文总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五年来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思考,该文首先描述了一下课程背景,其次介绍了课程板块与内容:包括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史、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广义与狭义的翻译工具、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与术语库、对齐与翻译记忆、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与全球化和本地化等。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分享了该课程设置和教学五年来的经验与反思。这篇文章为其他准备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以上这篇文章是针对学术型硕士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研究,下面这篇文章(《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硕士专业建设》,陈了了,山东

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6)则是讨论cat技术教学与翻译硕士的培养。该文旨在通过概括国内外开设的cat课程现状,分析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新型的mti翻译硕士学位的开设,提出符合我国社会需要的mti-cat教学体系,并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论文第一章首先对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进行了概述,对容易混淆的机器翻译概念加以区别,并简述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立的状况,介绍了国内外cat 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提出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是进行翻译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课程的教学情况,之后详述了cat与翻译教学,阐述了mti教学大纲对cat 的要求以及国内外cat课程的开设,总结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中的地位。第三章则分析了mti-cat教学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提出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mti-cat教学体系,分析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翻译产业的需求;第五章设计了适应时代需求的mti-cat教学模式,全景式互动网络教学模式,开发教学管理与翻译记忆整合的cat软件以及面向项目的整体化教学等。总之,这篇文章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mti教学有着相当大的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研究者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硕士的培养也有论述。如《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探讨》(俞敬松,王华树,中国翻译2010第三期)主要阐述了对于新世纪语言服务的理解和思考,翻译技术相关课程的设计定位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思路,最后介绍了学生实习就业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