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伐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战场、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理解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通过引导学生从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三、教学难点: 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情景导入法)
【学生齐唱《国民革命军军歌》】
【教师陈述】这首儿歌在10世纪流行于英国,后来传到中国,被填入了新的歌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鼓舞着仁人志士。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时空,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2.出示阅读思考题,学生阅读回答
(1)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2)请简述黄埔军校创建的概况。(包括时间、地点、主要领导、意义)
(3)假如你是北伐总司令,分析为什么要北伐?伐的是谁?计划的主战场是哪里?为了获胜,你会采取哪些策略?
(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事件是什么?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谁的利益?
3.问题研讨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
(2)请简述黄埔军校创建的概况。(包括时间、地点、主要领导、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0页导入框内容并提问】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黄埔军校创办的宗旨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50页“动脑筋”】
(二)北伐胜利进军
【过渡】黄埔军校的建立,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时北伐战争。
【教师补充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实力对比】
(3)假如你是北伐总司令,分析为什么要北伐?伐的是谁?计划的主战场是哪里?为了获胜,你会采取哪些策略?
【过渡】只有半年时间,北伐军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夹缝中,北伐军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教师强调】特别是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叶挺独立团,被人民成为“铁军”。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铁军”战士大无畏精神。请四位同学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本52页中他们攻打武昌城前的感人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过渡】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因何而破裂呢?
(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事件是什么?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过渡】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谁的利益?
【师】至此,在中国大地上,共有几个政权?
【教师补充】1927年下半年,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打败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课堂争鸣】在学完北伐战争的历史后,有两位同学就北伐战争的成功与失败发生了争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北伐战争的成败呢?
七、课堂巩固
1.课本53页课后练习
八、板书设计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1924年)
2.黄埔军校的建立
①时间、地点:1924.5 广州黄埔
②校长、政治部主任
③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1.原因、时间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战场:两湖(主)、江西、浙闽
4.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叶挺独立团)
5.胜利进军的原因
6.结果:失败—蒋、汪叛变革命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
2.性质
3.政策
九、布置预习
1.简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经过。
2.秋收起义后工农红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十、教学反思
针对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创设历史情境、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在讨论时,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进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由于讨论前,我对情境的铺设不足,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另外,本课和前面的知识点连接不是很紧密,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