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油层)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资料;然后进行详尽地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划分和对比地层。
一般的步骤为: ① 建立标准剖面;
② 选择水平对比基线;
③ 确定标准层,以标准层为基础进行地层对比; ④ 连接对比线;
⑤ 最后编制出相应的地层对比图件或表格。
6、小层(油层)划分对比 小层(油层)划分对比是关于油层的精细划分对比,分单层研究油层的岩性、 物性、含油性以及分布状况,是揭露油层形态特征的基本手段。对油层的认识程 度取决于油层对比的精度。 小层划分对比精度是划分单砂体,将每层单砂体解剖出来,并进行对比。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展小层(油层)划分对比中普遍应用的资料是岩芯和测 井曲线资料。这时因为岩芯和测井资料具有厘米到分米级别的分辨率,能够满 足小层划分对比的需要。
河间油田东营组标志层特征及分布稳定程度表
序号 名 称 厚度 (m) 14~16 4~6 10~15 2~3 6~12 12~20 10 15~23 10 15~20 10 稳定程度 岩 性 感应曲线特征 分布层位 统计 井数 66 62 66 67 68 67 60 62 56 51 48 26 21 存在 井数 66 62 63 62 56 54 45 51 36 24 25 13 14 占 (%) 100 100 95.5 92.5 82 80.6 75 82 62.5 47 52.1 50 66.7 级 别
4、地层对比标志
综合岩性、化石、地震反射界面、测井曲线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标
志,进行地层单位的对比划分。
5、区域地层划分对比 5.1、区域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区域地层对比目的:
主要解决地层的时代,接触关系,确定生、储、盖组合关系,为研究地质构
造、预测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提供依据。 区域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主要有: (1) 生物地层学的方法; (2) 岩石地层学的方法; (3) 构造学的方法 (4) 地震、测井、地质结合的综合方法等。
地层(油层)对比
(一)概述
1、地层对比的含义 地层对比是指在一个勘探或开发的区域将收集到的地震、钻井、录井和 测井等各项地质资料,通过单井地质剖面的综合分析和对比,找出层位相当 的地层,把各井地质剖面联系起来,整体上认识沉积地层在纵横向上的分布 与特征。其目的是建立具有等时性各级地层格架单元。 2、地层对比类别 地层对比按勘探开发阶段及目的的不同,分为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小层 (油层)对比 3、地层对比重要性 一个符合地下地质实体的地质模型建立,完全取决于扎实的地层与油层 对比的可靠程度。它是油藏精细描述的重中之重,对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到构造分析、沉积相研究、砂体几何形态描述等其它后期工作的研究成果。
6.1、小层对比的依据
小层(油层)对比的方法采用岩性和成因对比法。即在小层(油层)划 分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层、沉积旋回、沉积厚度变化等标志细分对比油层。 ① 标准层是划分对比小层的主要依据之一 标准层一般是岩性特殊,在测井曲线上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层薄, 分布较广泛的层段。一般标准层具有等时特征。 在小层(油层)划分对比中,标准层越多,特征越明显,小层划分 对比的结果越可靠。
即: “岩性相似,厚度比例大致相等”的原则
(二)、地层对比方法的实际应用
1、对比资料的选择:地震剖面、综合录井和综合测井图。 1.1、地震剖面 落实初步的地层全剖面井,明确地质剖面中较稳定的地质层段所对应的地 震反射轴,寻找易于追踪的地震、地质标志层。 地层对比,必须以钻井分层为主,井震 结合: a.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含油井段长、 标志层少、岩性、厚度在横向变化大, 加之断层复杂化,仅仅依懒单一的电测 曲线对比,很难实现 全区统一的等时闭 合。 b.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在宏观上可 以控制工区范围内地层产状趋势、断层 组系和分布格局,从而在宏观上指导钻 井分层。 c.可以充分发挥地震解释在稀井网 和无井区的优势,填补构造上的空白。
m
108.0 m

94.0m
Ⅳ 87.0m
具备旋回关系电性曲线的个别层位齐全的井
段,把不同井具备这个特征的井段拼接起来, 就是我们对比应用的全剖面。 Ⅴ 116.0m
5、地层对比的具体做法 ⑴、参照地震解释剖面局部选择出大概齐全的井或井段,确定标准井。 ⑵、建立骨架剖面控制全区
以标准井为基点,以拉过井剖面的形式,建立纵、横两个方向的对比骨架剖面,
① 岩性标准层法
岩性标准层:是区域性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标志,其岩石特征突出, 岩性稳定,厚度不大,且变化小。 ② 沉积旋回法 旋回是由于地质营力周期性变化而在地层中留下岩性有规律重复出现 的记录。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滨
长 中 短 旋 旋 旋 回 回 回 长 中 短 旋 旋 旋 回 回 回 浅湖)
区域一级标志层 本区一级标志层 本区一级标志层 本区二级标志层 本区二级标志层 本区二级标志层 本区三级标志层 本区二级标志层 本区三级标志层 本区四级标志层 本区四级标志层 本区四级标志层 本区三级标志层
棕红、灰绿色泥岩夹薄层砂岩 形似鸡冠状 暗紫红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暗紫红色泥岩夹砂岩 灰绿色泥岩夹薄层砂岩 灰绿色泥岩夹砂岩 绿灰色泥岩 暗紫红色泥岩夹砂岩 灰绿色泥岩 电导率呈中值较平 的山峰状 不规则多指状 起伏较明显,呈一 宽一窄两个中峰状 为扇形 呈 w状 或“ 山 ” 字 形 起伏状凹兜 呈浅略宽凹兜
连续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地震标志层; ③ 以地震标志层作为全区层序、亚层序对比背景,控
制并参照地震反射标志层对应的电性标志层完成井间钻井地
层划分对比。
5.2、区域地层划分对比步骤
不论是在区域范围内,还是在局部地区,地面和井下地层的划
分和对比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首先要通过各种手段取得关于该区 沉积环境和地质构造历史的资料、地球物理特征以及有关的各方面
基准面下降半旋回
基准面上升半旋回
(3)地震、测井、地质相结合的地层对比方法
以测井曲线为主的地层划分对比在大多数情况应用于 加积地层中,效果较好。其时间地层单元与岩性地层单元相
一致。这时,反映岩性特征的பைடு நூலகம்井曲线形态在横向上变化不
大,岩电特征稳定,因此,利用标准层和沉积旋回进行对比, 效果较好。 但是在区域地层对比中,由于在大范围内,沉积方式经 常发生变化,当在侧向加积形成的地层中,这种利用标准层 的平行相似对比的方法就不能使用,这时因为,侧向加积的 地层在同一时期可以形成不同的岩性,反映岩电特性的测井 曲线在横向上有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导致地层划分对比工 作出现困难。
② 旋回是小层划分对比主要依据之二
③ 厚度的规律变化是小层划分对比主要依据之三
小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一个油藏的范围内进行,甚至是在一个油藏的 某个区块上开展。其划分对比的范围相对较小,从沉积相的分布上来看,
一般不会超过“沉积亚相”的分布范围,沉积相对稳定。因此,“小层”
地层单元在空间上的厚度变化一般不会很大,即使变化,一般也是规律性 的变化。 因此在小层划分对比时,如果标准层和沉积旋回性不清楚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采用厚度规律变化的原则进行小层划分对比。
3、标准层(或标志层)的选择 标准层是指电性特征突出,容易辨认且在区域分布稳定的层段。而局部分布 的则称为标志层。对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对比标志层,主要是大规模水进 的湖浸泥岩或水下沉积稳定的特殊岩性段等。 标准层是我们主要的对比依据,其数量与稳定程度,反映了对比的可靠程度。 因此对比过程中标准层的选择尤其关键。
间130井 Ⅲ5
间145井 Ⅲ5
牛 角 双 尖 泥 岩
间119井 间113井 Ⅰ1 Ⅰ1 间141井 Ⅰ1 扇 状 砂 泥 岩 Ⅲ Ⅲ Ⅲ
间1 2 2井
间1 3 0井
间1 4 1井
深 宽 凹 兜 泥 岩
Ⅰ4 间113井
Ⅰ4 间119井
Ⅰ4 间141井
W 状 泥 岩 W 状 宽 凹 兜 泥 岩
马3 6井
岩及其分布稳定的泥
岩等,它们往往是在 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 225.0 m
195.0m
中形成的,具有一定
的分布范围,也属于 我们追踪的标志层范 畴。 Ed2 Ed3
Es1 上
1.3、综合测井图 比例为1:200。主要用于油层对比、
小层划分和砂体分析。我们主要应用的曲线有
感应曲线(COND)、自然电位曲线(SP)和微 电级曲线(ML1,ML2)。电阻率曲线与自然电 位曲线能明显反映岩石组合特征;微电极曲线 能够细致地反映岩层的薄层变化,显示出各个
(1) 生物地层学的方法
① 标淮化石法 标准化石法是利用化石来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的方法。利用标准化石对比 地层,方法简便、可靠,不受岩性变化的限制,可进行大区域的地层对比。 ② 微体古生物化石法 多采用介形虫、轮藻和孢粉等
(2)岩石沉积特征对比方法 地层岩石性质及特征是地层对比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标准层特征、沉积 旋回特征、相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岩矿特征等。
间1 2 8井
间1 4 1井

双 指 泥 岩
间122井 Ⅰ8
间128井 Ⅰ8
间141井 Ⅰ8
马3 6井
Ⅳ 间1 1 9井

间1 4 1井
Ⅴ1
Ⅴ1
Ⅴ1
Ⅰ 鸡 冠 状 泥 岩 Ⅱ1 间122井
Ⅰ 间128井
Ⅰ 间141井
Ⅱ1
Ⅱ1
宽 浅 凹 兜 泥 岩
马3 6井
间1 1 9井
间1 4 1井
Ⅴ2
Ⅴ2
Ⅴ2
河间东营油藏选定的标志层特征
③ ④ ⑥ ⑤


图3 -7 IN -1 77 7地 震测 线 ①IN-1777地震测线

1 .2、综合录井图
Ed2
Ng
比例为1:500。 主要应用与地层对比, 划分比较大的地层界 限,如系和段的界限。 可以在岩性剖面中, 寻找一些特殊的岩性, 包括油页岩、泥质灰
220.0m
510.0m
Ed1
Ed3
(3)地震、测井、地质相结合的地层对比方法
运用地震、测井、地质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① 在地层对比之前,先进行地震地层学研究,利用反 射结构特征,结合岩相变化规律,确定地层沉积方式(侧积、 加积)。 ② 然后应用时间地层概念和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全区范
围内进行岩电与反射同相轴的对应关系;选择一些在全区内
薄层的界面;而自然电位曲线与微电极曲线又
能反映各类岩石的渗透性。综合利用这儿条曲 线的优点,基本上能够满足小层划分对比的要 求。常手工绘制出该剖面,称为手工具图。
2、对比原则:段对比采取旋回对比,分级控制;油组或小层对比采取电性形 态相似,厚度接近,动态验证的原则。在对比过程中要以区域标准层,局部的 标志层为主要对比依据,以提高对比的可靠程度。
单 间141井 峰 状 泥 Ⅱ4
油田中部
间1 1 3井 间1 1 9井
油田东部
间1 4 1井
Ⅱ4
Ⅱ4
Ed 2
Ed 2
Ed 2
岩 多 指 状 泥 岩 Ⅲ1 Ⅲ1 Ⅲ1
间1 2 2井
间128井
间1 4 1井
深 宽 凹 兜 泥 岩
间113井
间119井 Ed 2
间141井
Ed 2
Ed 2
灰 绿 色 泥 岩
间122井 Ⅲ5
12 W状宽凹兜泥岩 15~16 13 宽浅凹兜泥岩 6~7
4、全剖面井的选择
Ⅰ 102.5
主要是针对钻遇包含油层地层较全的井,
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即:有容易识别的标准 (志)层、曲线有明显的旋回性,易于与邻 井进行对比。 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存在着地层的断缺, 因此具备这种条件的井往往很难找到,对此 通过对比寻找个别井带有标准(志)层,且 Ⅱ
落实对比的标准(志)层,同时验证选择的剖面井或井段是否齐全。 因为在地震上小于30米以下的断层很难解释出来,对此依据地震选定的齐 全井或井段,要通过电性曲线对比验证和重新选择。 ①、对比剖面要尽量垂直或平行于构造走向(只有拉剖面对比才能分析出剖面 方向上地层的减薄、加厚或大体相等,避免因为厚度的变化而导致断点的认识) ②、对比层位要闭合(即,不同方向剖面层位要一致),且 地层的段、油组 和小层厚度要大体接近(这也是对比的一个尺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含螺泥岩 深宽凹兜泥岩 牛角双尖泥岩 深窄凹兜泥岩 双指泥岩 鸡冠状泥岩 单峰状泥岩 多指状泥岩 灰绿色泥岩 扇状砂泥岩 W状泥岩
灰绿色含螺泥岩 灰绿色泥岩 灰绿色泥岩偶夹砂岩 灰绿色泥岩 灰绿色泥岩
相对低凹呈宽窄不 Ed2段中部 等的两个中峰 呈深略宽凹兜 呈牛角状双尖 又深又窄,电导率 明显高于上下部位 呈两个手指状 Ed2段底 Ed3Ⅰ 1 Ⅰ 4、5 Ⅰ8 Ⅱ1 Ⅱ7 Ⅲ1 Ⅲ5 Ⅲ 10 Ⅳ1 Ⅴ1 Ⅴ2 , 3
由于对比的复杂性,即便是标准层在区域分布上也有一定变化,对此局部标
志层(辅助标志)的选择也有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进一步细化了油层对 比,是标准层的辅助标志。根据分布的稳定程度可依次分为一级标志、二级标志

河间东营油藏选定的标志层
油田西部
间113井 含 螺 泥 岩
油田中部
间119井
油田东部
油田西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