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与鉴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早期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常与其它临床表现组合一起,如对 其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诊断,就可能 造成严重的误诊给患者增添不必要 的精神和经济方面的很大负担。
多数学者通过对 ERS的长期随访观察认 为预后良好,不提示险情。但近来有学者 报道如同时合并有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可 发生多型性室速与猝死有一定关系。但近 期国内外均有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猝死 病历的报告,如 1985 年我国学者吴培然 等开始报道。因此也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无 稳定
冠状T
罕有,多在过度换气后
常伴随ST段下降出现冠状T波
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鉴别
鉴别点 ST段抬高 的范围 稳定性 与心率关系 ERS V3∽V5导联最明显, 部分导联不明显 ST段抬高相对稳定 心率增快时基本降至正常, 缓慢时明显抬高 急性心包炎 除aVR和V1导联导联外,其他导 导联均可出现抬高 变化快多在数天,1周后降至基线 心率增快时伴ST段在多数导 联抬 高 常见 R 波降支与 ST 段连接部位出现 J 波或明显 J 波。 J 波反映心室复极开始,由于某部位心室提前复 极,故 J 波可出现在 QRS 终末部分结束之前,尤 以胸前V2∽V5导联明显。 ST段缩短,在J波或J点后ST段呈凹面向上, 弓背向下型抬高多在0.1∽0.6mv。 T波在ST段抬高的导联,由于T波升支与缩短 的 ST段中末部分融合,因此 T波呈对称性高大, 振幅可达100mv。


谢谢
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与鉴别



概论 发生机制 临床特点 心电图特点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
概论
同义名过早复极综合征, 1936 年首先有 Shiplay 等报告,此后 Meyeys 等命名为早期 复 极 综 合 征 ( Enxly Repolanization Syndrome.ERS).70年代和80年代有些学者 对该综合征做了进一步说明,近年来国内也有 大量报道。一般认为ER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 电图正常变异。虽然它本身蛮无重要意义,但 在ECG和临床上有时可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外膜损伤等。因此症部分 人常伴有较明显的胸痛,有报道有开胸探查者, 尤其目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误诊 为急性心肌梗死而行溶栓治疗的时有可见。



对过度换气的反应:在短促15s过度换气之后, 其高大T波可转为倒置。此种改变可能与交感神经兴 奋引起不同部位复极不协调的缩短有关。 药物作用:对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注射阿托品反 应不明显,但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其 ST 段可恢复 至基线,应用心得安后ST段升高明显。 其他改变:偶有病例胸导联出现<0.02s的窄波 出现。
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ERS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其ECG 特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左心室前壁心外膜 下心肌复极较早,在整 个心室除极还未结束时 该部位复极已开始,使 其动作电位 2 相缩短, 在心电向量图上表现有 向前,向下,偏左的 ST 向 量 , 故 可 在 ECG 上表现为相应导联的 ST 段 抬 高 , 也 可 认 为 是不同部位复极不均衡 的表现。

与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有关,因为 患者常伴有心动过 缓 , 睡 眠 时 ST 段 升高更明显,可能 与迷走神经兴奋性 增高,交感神经的 减弱有关。
临床特点




多见于男性青年,发生率约 1.5% – 9%,也可见于儿童、青年至60岁的患者, 以及运动员。 常伴有心悸,胸痛,疼痛向其它部 位放射。 各种检查未能发现有器质性病变。 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能力增 高的其它临床表现。
诊断
具有上述1—5的典型 ECG特点者可诊断为ERS, 同时要结合临床及既往ECG, 以免误诊。
鉴别诊断
ERS 在 ECG 上主要与急性心肌
梗死超急性损伤期,急性心包 炎鉴别。也同样需与变异性心 绞痛,左心室肥大等鉴别。 ERS 多具有鲜明的特点,结合 临床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 追踪观察不难鉴别。
早期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
鉴别点 ST段抬高 的形态特点 ERS J波之后呈凹面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紧接R波之后呈凸面或斜直型抬高
抬高幅度
稳定性
轻中度抬高
相对稳定
明显抬高≥1.0mv
变化快,24小时内可有明显变化,1周 左右可降至基线 有 QRS波形态与ST-T均有动态变化
对应性压低 QRS波形态
V6导联ST抬高 极少见 QRS电压 J波 电压增高,尤以胸前导联 明显
治疗
前述许多学者通过长期随访已证实 ERS 的 预 后 良 好 , 并 常 随 年 龄 增 大 ECG 可恢复正常,因此无需特殊治疗。 但也有猝死的报道,要注意了解有无 家族性ERS史。
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FERS
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约占ERS的1%--3%, 黑种人比例较高。 发生机制不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据遗传 学系谱分析,呈AD遗传,具有明显种族差异性。 其临床表现ECG特点,诊断同ERS。 总之,对 ERS 的 ECG 分析应认真仔细慎重,并结 合临床资料全面分析,以免造成医源性疾病的后果。 如临床无心脏病依据ECG符合上述改变,应考虑诊断。



胸导联 R 波升高,多有逆钟向转位,可误为左 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厚。 ECG 改变相对稳定也是 ERS 的重要特点之一, ST段抬高抬高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年不变。 但也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如运动,心率增快 可恢复正常。 对运动实验的反应:大多数患者运动后可回至 基线,部分病例改变可不明显。如 ERS 合并冠心病 运动后可出现ST段压低,因此不影响运动实验的结 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