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一:

一、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

1、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

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一举首,一投足,一个期待

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学生求

进的力量。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其三,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我想,数学教学应该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一种倾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

得如何学习数学;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

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我

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输。让他们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地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二、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

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

活情境"。那么,什么是"开放"呢?《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开放,即解除禁令、限制、封锁等。""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

新思想的教学,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这是开放式教学必要条件。开放式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数学教学思想。

在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时,我力求做到:

1、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简单说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一个好的开放的教学情景是一节课是否是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如在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材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梨树1480棵,桃树比梨树少280棵。梨树和桃树一共

有多少棵?我在教学此例时没有直接单一的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

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采用开放性

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

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

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2、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

在数学教学中,我精心构思以下四类情况的习题:

(1)答案不唯一。也就是一题有多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

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例如,我在教学数的大

小比较时出了这样一题:写出六个小于+3的数。学生写出了很多不

同的答案,但是得出了相同的规律,那就是在数轴上+3左边的数。

(2)条件不唯一。学生通过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

解答。这种训练我在教学应用题时用的较多,如要求学生补上一个

条件使它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某电器厂今年四月份生产洗衣机

240台,____,四、五月份共生产多少台?"此题条件的补充方法很多,我所要求的是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补充不同条件,解答出

结果。这就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3)问题不唯一。也就是使学生在补充不同问题中,得出不同的

解答。如:"一个运输队运送面粉,上午运走240袋,每袋50千克;

下午运走480袋,每袋是50千克。"学生可以补上如下问题:这一

天共运走了多少千克?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于克?下午运送的重量是

上午的多少倍?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袋?

(4)解法不唯一。一道题思考的方法不一样,那么它的解题策略

也就不一样。比如应用题可用算术解,也可用方程解,而同样是列

方程解应用题,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通过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可以充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二:

明确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

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学生

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参与活动是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

形式主义的。

例如,在四年级家校半日活动公开课上,我执教了《平均数》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我引导

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参与活动。

1.复习铺垫。口算:(22+38+30)÷3(4+3+4+5)÷4,

(52+48)÷2(7+9+8+6+10)÷5。

2.实践操作理解平均数的含义。(1)有三堆小棒、第一堆放3根,第二堆放4根,第三堆放5根。平均每堆有几根?(2)读题讨论。①

这三堆小棒数量相等吗?②平均每堆有几根指的是什么?③用什么方

法使三堆小棒同样多?(3)学生经过讨论、操作出现了二种方法。

3.归纳说理小结。在学生的观察、思考、讲述后,我进一步追问:怎样使三堆小棒数量相等?学生说思考过程后,这时教师小结:把多

的给少的,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使

学生在操作、观察、探索思考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明确参与目标,才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效果。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

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12只,白兔24只,____?"并鼓励学

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

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

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

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其教学效果要比我一味地讲解好得多。可见,如果学生主动参与到

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让学生敢想、会说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敢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值

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心理安全。我有时会在

课堂中听到这样的话语:"你真笨,这个问题我都跟你讲过多少次了,还做不出来?""你有没有脑子!"等等。可是我想,如果学生一边在解题,一边还在担心这样想会不会挨老师的批评,哪将是一种什么情景?缺乏安全感的学生通常都不敢越雷池半步,更谈何发展个性,培

养创新能力了。让学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教

学中,我对学生总是多鼓励,少批评,说错的并不是马上给予否定。"好的,听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动动脑筋,你能行!"经过一

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讨论也

热烈多了,学生的思路也更开阔了。

其次,要让学生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