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书面交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江苏中学德吉卓嘎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的不竭动力,本文立足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从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希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的纲要》的实施为契机,有条件、有步骤地推进个性化教育的施行。

[关键词]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改革

步入新世纪,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经济区域一体、政治和平共处、文化多元融合等崭新局面。在这一大背景下,以教育信息化、学习模块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型时代”(或“学习型时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个性化学习也越来越成为我们每个人基本的学习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开放性问题的引入,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进入全面倡导个性化教育模式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弥补以往教学中对学生观察力和发散思维训练的不足,弥补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这就是为什么个性化教育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在全球兴起的根本原因,因为它进行的是一场教育变革,这不光是模式上的替代,更重要的是,推行个性化教育在根本上是鼓励学生质疑,尝试创新,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一)个性的内涵

“个性(Personal)”一词源于古希腊“面具(person)”,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时戴的面具,后来专指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又称为“人格”。

心理学上的个性(individuality),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带有一定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狭义上讲,指心理现象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

教育学上的个性(personality),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属性。由于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后天教育环境的不同,使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教育活动中的个性是个体通过教育活动实现自我潜能的激发,形成一种自主的、和谐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人格。

(二)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个性化教育(Personalization Education),指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支撑下,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的细致观察,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掘、形成和发展个性,使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优秀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发展个性化教育首先要承认学生在社会背景、智商等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时既要做到“有教无类”,又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或者把自己的工作与每个家庭的希望和幸福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们不可能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长远地考虑他们学习的实际价值。素质教育条件下,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实现独立人格的形成。学生学习不再纯粹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有方向、有目的地学习,以此寻找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实现自身的学习价值。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平等交流,最终获得快乐学习的个性体验。

二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受历史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教育发展并不平衡。从地域看,东部较西部好,沿海较内陆好。从教育发展看,教育制度与考试制度密切相连,自上而下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组织严密、门类齐全的考试系统。虽然目前我们国家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素质教育,但考试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考试分数还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我们的教育流于应试。由于“教什么考什么”的观念在一些教师的心里根深蒂固,填鸭式、灌输式依然是他们主要的教学方法,机械的题海训练,试题的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漠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之间的兴趣、潜能、发展进度、学习方式等都存在一定差异,放眼世界,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凡是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才培养的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和潜能为突破口,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为核心,以终身发展为本位,提供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个性化教育”。因此,发展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个性化教育的途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道理,教师面对的每一名学生都有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在发展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育课程的个性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课程的选择上,我们要根据西藏教育的实际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把“憧憬未来、身份归属、国情认识、思维拓展、能力沟通”的培养目标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统一起来。

憧憬未来,即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情结,通过个性化学习,让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期

待。2011年,西藏全区各校下发了《人生第一课——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手册》这套丛书,我校政治教师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阐明了人生价值,指明了奋斗方向,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可见,在西藏采取个性的人生规划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制定近期奋斗目标,落实当前学习计划。

身份归属,即培养学生理解自我、认同群体和感恩他人的主人翁意识。西藏地区民族众多,各族学生同处一校,各学校普遍采用藏文班和汉文班,藏文班中甚至还有住校班与走读班的建班方式。一方面是基于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差异化教学。学校立足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促进了各族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学生在相互了解中增进友谊,在互帮互助中彼此认同,在求同存异中理解包容。

国情认识,即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培养学生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的情感。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历来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这一特殊区情,只有加强对“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国情认识,使广大学生自觉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自愿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解决教育中“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历史性课题。

思维拓展,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精神,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运用多元智能思维,有针对性地发散思维,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沟通能力,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使用得体的语言作为相互沟通的工具,使沟通交流成为个性展示的最佳平台。在西藏,汉语作为藏族孩子的第二语言,他们学习存在很大困难,首先是语言上的障碍,其次,他们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大多藏族孩子,尤其是县、乡等基层的孩子们,他们平时与人沟通大多使用藏语,很少采用汉语沟通,这就导致他们对汉语语言的体验不够,积累不够,运用也不够,体现在汉语文学习上就倍感吃力,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提高他们的汉语文水平,我们除了要有更多的耐心外,还要花更多时间让他们接触文本,感悟文本,鼓励他们在课上、课下多读,以“读”来促“悟”,以“读”来实现一定量的“积累”,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多说,以“说”来强化他们对语言的运用。此外,校园藏汉双语广播、国旗下的藏汉双语讲话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藏族孩子对汉语的理解运用,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总之,发展个性化教育,造就富有个性的学生,要从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抓起,同时要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学工作,招纳更多既懂教学研究,又懂教育管理的复合型教师,从而推动素质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个性化

从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来看,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个性化教育,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