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
2012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
对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来说,“重新发电”是本届双年展的主题。

这个主题的形成和上海双年展的迁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建息息相关,它天然地对应着对原南市发电厂、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改造和重启。

本次主题的对应性和契合度可能是历届上海双年展之最,它是一种回溯,也是一种展望,是一种隐喻,也是一种宣言。

这座建筑的文脉,内在地包含了继往与开来,涅槃与再生等一系列议题,展示着能量聚散与历史盛衰之间深刻的联系。

它曾是城市能量的发动机,是物理能量的发电,那么今天,它要转而成为城市思想的策源地,变成文化能量的发动机。

它充分调动了城市的记忆和世博的资源,扣准了中国工业摇篮的命脉,承载了当代资源变革的使命,形象地表达了上海双年展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思想策源地、能量发动机的意义。

和世界上其它工业遗址改造项目一样,热电厂建筑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开发,并不只是废旧资源的再利用,而是整个城市生态的反思和重新设计。

城市,因人类相依为命的群居生活方式,和相互交往与分享的愿望而生,在经历与工业时代数百年的不解之缘之后,今天依然在不断更新。

城市不但是能量输入的接受者与消耗者,更是能量的输出者。

2012年的今日城市,是人才、资源、信息的整合和交换的场所,更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思想碰撞、行为互动、对话交流与融合共生的交往空间。

携带着不同身份、记忆和感性方式的诸多个体,在这里决定形成共同体,共同维护着我们称之为“社会”的那种历史方案,这样一种意志是城市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力量。

因此,“重新发电”并不只是把发电厂搬到远离城市的地方,也不只是简单地关于思想能源的诗性阐发,而是对于我们的生存方式的资源性因素的反思。

旧电厂重新启用的时刻,它所输入我们的社会网络中的,并非传统的电能,而是一种激活共同体内在能量的精神脉冲。

前现代粗朴的能量采集方式受制于地理、气候、资源的限定性供给,但远在资源尚未发生欠缺之时,东方
已经发展出内省式的能量发掘方式,东方的圣贤向内挖掘自身的潜在能量,表现为气功,瑜伽等内在修炼方式,这是一种思想来电、精神来电。

现代以来,尤其西方对能源的获取方式是对外寻求,向远方寻求。

人类不停地探测,圈地,开采,分配,消耗,再向更远方和更深处探测。

当前这依然是最主流的方式,并引发出能源战争。

而新能源的寻求,尽管加上了环保主义叙事,并不能免于资源的不平均分配。

关键是人类依然遵循向外探求的道路,向更深的地层和海底、更远的外太空进行探测,并纳入资本控制的轨道。

在这种逻辑下,甚至用心良苦的生物柴油炼制计划,也会引发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成为一些地区饥荒的重要因素。

而我们将一再地陷入未来学狂热与末世学焦虑的极端情绪的纠结。

共生即能源,他人即矿藏。

我们必须重提另一些能量来源的方式,即从共同体的关系中寻求能量。

就像我们儿时寒冷的冬季,并不总是烧煤生炉子取暖,而是互相挤靠。

能量不是等待被发掘的秘藏,而是来自共同体意识。

他人与我们的差异,成为我们能量的源泉,因此保全他者、保卫社会,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计。

只有与他人共生,各民族共生,文化才能有多样性。

也就是要制造一个和谐社会,制造一个生态的发展模式,制造一个全民共享的格局,它揭示了文化关怀和生命能量的核心,也强调了多种文化共生共荣的国际命题。

能量从共处的方式中孕育出来,因此我们关注那些“发电机型”的艺术家们和知识生产方式。

世界各地都有这样的一批艺术家,他们不只是用物品的生产来消耗资源,而是把他们的工作作为发电机,向他们所处的网络输出能量。

他们建立自己的共同体,探讨能量的分享、转化和配适、共振和放大,在他们的活动中诱发出社会环境内在的活力。

他们工作在田野、街头和社区,将个人的创造性劳动编织在社会能量的重组之中,为此随时准备突破现有的艺术概念与体制。

这些具有总体艺术倾向的艺术工作,贯通了个人与群体、他者与自我、劳动与创造、日常与奇迹,这是我们关切的核心。

2010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巡回排演
对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来说,“排演”并非某种展览形态的隐喻,而是一种思考和运作的方法。

双年展要做的,是以“排演”作为策略,邀请艺术界的不同参与者: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博物馆长以及形形色色的受众们一起来到双年展这个排练场中进行排演,从而在双年展的结构中思考艺术实验和艺术体制、个体创造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

2010上海双年展希望成为探讨当代艺术困境与未来的一个思想和实践的平台,旨在以“排演”作为方法,对当代艺术及其展览理念进行拷问。

近年来,当代艺术展览这个艺术的自治领域、这块公共领域中的“飞地”已经成为全球资本生产、展示和消费的集散地,日益成为艺术资本交易和大众文化享乐的场所,成为喧嚣华丽的时尚秀场和节日狂欢。

然而,对当代艺术家而言,展览不只是交往空间、发布空间或者实现空间,展览首先是一个开放性的和流动性的创作空间。

从“排演”出发,本届上海双年展将逐渐深化其对于艺术实验和展览制度的思考,强调展览的策划情境和展开的过程,强调展览的创作与生产意识。

2008年第七届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
当前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现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城市化率也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伴随着体制改革,实现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变,也是中国在21世纪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是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在这一语境中,第七届上海双年展在历届双年展的经验基础上,循着上海双年展自身的文化逻辑,继续坚持立足本土经验、面向全球境域的文化姿态,把视点聚焦于城市及城市的主体——人。

2006年第六届上海双年展------超设计
今天,我们生活在设计无处不在的时代,社会、生活和艺术,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

设计往往被与功能化
和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以设计为题,旨在打破艺术和实用之间的那种过于简单的对立关系,对艺术与设计、创作与工业、生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提出全面的反思,力图重新恢复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焕发其能量与活力。

设计这一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创造形式将我们引向生活美学、技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的思考。

设计在不断地自我超越,“超设计”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推动者。

“超设计”反映了我们时代共同的美学目标,艺术家希望探讨的是一种以“设计作为材料”进行观念创作的艺术。

在此,设计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创造出一种功能性对象,更重要的是,它还贯穿着美学意志,包含着艺术价值和社会理想;设计不仅仅是创造出一个作品,它还指向一系列生活方式、社会理想和历史计划。

在这个意义上,设计走向了“超设计”。

2004年第五届上海双年展-----影像生存
当2004年(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于2004年9月28日–11月28日举行。

本届双年展的学术主题为“影像生存”(英文为Techniques of the Visible),它致力于探讨可视世界的制像技术,呈现影像的历史及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影响,致力于在人文关怀中思考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建立人文的关怀。

本届双年展将围绕着“影像生存”这一主题,以上海美术馆为核心,将在上海市区设置若干系列展示,建立起一个彼此投射、多重现场的展览系列,使上海双年展更加体贴公众,进一步发挥文化窗口的职能。

2002年第四届上海双年展------都市营造
2002上海双年展由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主办。

本届双年展主题为“都市营造”,它由“都市营造”主题展、“都市营造”国际学生展回顾展和“上海百年百座历史建筑图片展”三个部分组成。

本届双年展意在对迅速推进的都市化进程,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中国面貌的新型城市建筑所导致的原有文化格局和生活形态的急剧变化进行探讨。

以建设性的态度审视这一现实,思考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等当代全球文化发展的新课题,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海上上海
2000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海上·上海”。

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位艺术家带来了包括油画、国画、版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录像艺术、媒体艺术和建筑等各种艺术样式的300余件作品。

本届双年展首次由中外策划人组成策划小组,由策划小组推荐的外国艺术家是90年代在国际艺术界很活跃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来自欧洲、美洲、澳洲、非洲、亚洲,代表了当代国际艺术潮流,并对当代文化问题有着积极的态度和敏锐的把握。

策划小组推荐的中国艺术家大部分是当代中国美术界的代表人物,他们凭借着各自的影响力成为中国艺术的新锐。

其间还举办了“‘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的主题研讨会。

1998年第二届上海双年展------融合于拓展
1998上海(美术)双年展由上海美术馆、梁洁华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

展览于1998年10月20日-11月20日举行,展览场地为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

’98上海(美术)双年展的主题是“融合与拓展”,展出作品共256件。

作品以近年来的水墨创作为中心,展示具有悠久历史的水墨艺术的最新状态。

作品按艺术风格倾向分为两部分。

1996年第一届上海双年展------开放的空间
上海美术馆经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批准,于1996年3月18日—4月7日举办了’96上海(美术)双年展,首届双年展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术馆主办。

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旨在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多元并存、异彩纷呈的局面,内容以油画这一外来艺术样式在中国的发展为重点,包括具象、表现、抽象以及装置艺术等多种风格,参展艺术家共29名,展出作品共160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