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

(2)培养自尊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培养对他人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4)憎恶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

2.能力目标

(1)具有辨别隐私与非隐私的能力。

(2)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

(3)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知识目标

(1)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2)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3)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学生的个人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现实、学生经常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现实,都还普遍存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内容;树立隐私意识,尊重和维护隐私。

难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突破方法:通过观看央视频 晚会,非法获取用户的cookies侵害用户隐私权的事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红的连环故事,让学生形象理解掌握隐私的含义和隐私权的内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下载媒体素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预习做课本问题。

【课时计划】共3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课题

《央视3.15晚会Cookies“走红”》。央视3.15晚会今晚曝光了部分企业追踪用户cookie、分析邮件内容,收集用户隐私的行为,而这其中也包括了互联网巨头网易。看了央视晚会这段视频后,作为爱上网的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然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板书)

一、隐私和隐私权(板书)

(一)人人都有隐私(板书)

小红的困惑①:课本P46小红的故事。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

教师归纳:隐私(定义)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或不愿公开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

关的纯个人私事。

学生自主学习P46,回答问题:生活中的哪些应该属于个人的隐私?

教师归纳:隐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领域。

明辨是非(活动):下列现象是否属于隐私?

1、老师的收入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15元钱

3、个人病情

4、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

5、我往来的朋友

6、我双休日的安排

7、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让学生增强分辨是否属于隐私的能力。

温馨提示:一般而言,个人收入、婚恋状况属于个人隐私,但是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会分配和纳税问题,已不属于个人隐私,报社有权披露,因此报道明星的收入是合法的。

设问题:小红如果不说,是不是代表有不可告人的丑事?

教师归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丑事一般指违反道德或触犯法律的事,它们涉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利益,不属于隐私。

小红的困惑②:烦恼的小红跑到电影院看了《国家公敌》之后,对影片中涉及隐私的内容感到很困惑,有以下几个问题想与大家讨论:

①犯罪行为被别人用隐性摄像机拍到时,拍摄者是否侵犯了他人隐私,是否该把录像带还给犯罪行为人?

现代科技让我们的个人隐私越来越没有了?

请你列举现实生活中,利用现代科技可能或已经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我们为什么要制止这些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知识点:

保护隐私的必要性⑩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板书)

小红的困惑③:小红豁然开朗,谁知好景不长,最近的风波加上刚转学不久学习还不习惯。第一次月考成绩很不理想她整天魂不守神,引起妈妈的怀疑。恰好一天有一位男生打来电话找小红,妈妈担心她有没有早恋。于是拿起客厅的电话偷听。

妈妈的做法合法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下列知识点:

隐私权的定义: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什么重要意义?

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小红的困惑④:夜深了,天气很冷,小红一家人睡的正香。这时,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 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现在他们要求小红家开门接受检查。小红爸爸要不要开门?说一说你的理由!

教师归纳:非法搜查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私人生活安宁权)。

法律导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我国法律对搜查权的行使做了严格的限制:

(1)拥有搜查权的机关只有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对公民的人身、住宅进行搜查。

(2)搜查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搜查人员应事先办理搜查的手续,由有关领导批准后,填写搜查证;在搜查时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3)只有在执行拘留、逮捕任务时,遇到紧急情况,侦查人员才可以不用搜查证进行搜查。

其他任何无证搜查,被搜查都可以拒绝,并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

小红的困惑⑤:心情糟透了的小红忽然想给网友“乐天派”发E-mail诉说自己的苦恼,不料“乐天派”也遇到烦心事了:我也很苦恼,我昨天上网的时候发现,我在某一网站注册会员时用的照片、个人资料等都被他们公开了。

我该怎么办啊?该网站的做法对吗?

教题归纳: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法律导航: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教师概述:

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权;私人信息保密权;私人通信保密权。

课堂小结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用来隐藏那些不愿意公开,不愿让人知道和秘密,隐私权就像一扇门,依法保护着个人的隐私不被非法泄露,自身安宁不被非法侵扰,我们公民也要树立很强的隐私意识,不要轻易地将这扇门打开,让自己的慷有个家。隐私是绿草地,需要我们精心呵斥,愿人人树立隐私意识,同时并重他人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后作业

1.巩固理解本节所学知识。

2.预习P51-55

【板书设计】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隐私的含义和内容

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小红的连环故事为情景,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