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旗袍透视思想观念之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民国旗袍透视思想观念之变化

文旅学院10历史艾娟学号:100200002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动荡和战乱时期,人们总是热衷于从政治角度去研究这一段历史,而忽视了民国时期是中国服饰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传统与时尚交锋的这样一个事实。而民国新式旗袍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民国时期新式旗袍经历了一个短暂却复杂的改良与发展之过程,它的改良与发展却透视出当时人们思想观念之变化。一、从款式简约透视审美观;二、从趋新求变透视思想开放;三、从“男效女装”透视男女平等;四、从中西合璧透视文明开化。

关键词:民国新式旗袍思想观念变化

正文:旗袍本意为旗女之袍,实际上未入八旗的普通人家女子也穿这种长而直的袍子,顾可理解为满族女子的长袍。清末时这种女袍仍为体宽大,腰平直,衣长至足,多加镶滚[1]197。后来被人们俗称为“旗袍”。在民国时期,旗袍在汉族妇女中间逐渐流行起来,经过改良和发展,它融合了甲、袄等服装样式,并吸收了西方的制衣观念,而形成了新式的旗袍,这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义的旗袍。新式旗袍抛弃了旧式旗袍宽大的袍身和繁复的式样,以实用、简练为宗旨,以凸显女性腰身的剪裁为特点,因其美观、大方、典雅而跻身于世界流行时装的潮流,向世界人宣扬了中国的民族特色,民国时期新式旗袍样式经历了一个短暂却复杂的改良过程,是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产物,它的改良和发展透视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之变化。

一、从款式简约透视审美观

20世纪30年底,旗袍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是流行高龄,渐而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甚至到后来直接穿没领的旗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由长到短,短至露肘;至于旗袍的长度,刚开始流行长的,而后又改成短式,在膝盖以上。20世纪40年代旗袍的发展,是在30年代基础上又进行大胆的改良。在款式上更趋于现代化,恢复了20年代以短为美,线条更加简练、流畅,使女性的曲线美更加突出[1]199。这些变化与清代的繁复装饰相比,许多装饰已不复存在了,变得简约大方,整体造型更趋向于简洁,力求淡雅,展现人的自然,曲线美。而这一变化最突出之处就在于简约美,这在旗袍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整个中国服饰史上也是一次重大的的变革。而这一变革正是由于民国这个政治上风云多变,文化上相互碰撞的历

史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急剧的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直接导致民国旗袍样式由清代以前将人体包裹和繁杂装饰转而可开始注重人体的自然曲线,更加趋于突现女性的曲线美。这成为中国服饰史上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中国古代以来那中和式的审美标准,从人和衣的和谐到追求人体的自然和曲线美。这在以前是前所未有,是中国历史上审美观念的重大转变,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从趋新求变透视思想开放

款式多样是民国旗袍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例如,从外轮廓看有直线形,自然线形,苗条线性等;领子也有不少变化,如大圆领、中圆领、小圆领、方领、元宝领、风仙领等;开襟的方法也很多,如大圆襟、中圆襟、小圆襟、方直襟、方襟、人字襟、斜襟、三角襟、双大圆襟、双圆襟、琵琶襟、连环襟、对襟、缺襟、一字襟、半开襟等;袖子有长袖、中袖、短袖、宽袖口、紧袖口等[1]199。此外,搭配丰富也是民国旗袍的一大优点。因为改良旗袍具有朴素内敛的气质和极强的包容性,这决定了其可以与很多服装搭配而不会有不合礼仪或视觉上不适的感觉。比如,天气寒冷时,披上披肩。还有用高跟鞋取而代之花盆底鞋[2]74-75。这种趋新求变引领时尚之风无不透视当时人们思想开放程度。不再如以前那般被等级观念所束缚,而是以开明的心态对待事物的改变,并逐渐接受新事物,人们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思想也随之开放,在衣着方面也推陈出新,力求多变,而在清代以前却是不可能的,这只是民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这种改变昭示着人们已经从传统的封建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慢慢的接受新事物,并在思想上从保守走向开放。

三、从“男效女装”透视男女平等

在辛亥年革命开创了“女效男装”之先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女革命家秋瑾,1903年2月,秋瑾开始穿西装,在东渡日本时,所穿既不同清代女服,又区别于西装的“浅蓝色的朴素服装”,据考,辛亥革命后的“学生装”大体就是这个样式[3]206-207。辛亥革命后,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女性纷纷抛弃原先“三绺梳头,两截穿衣”的规矩和习惯,换之以“一截穿衣”的旗袍,从而获得同男子在衣着打扮上同等的低位。这在民国以前是女子无法想象的,她们被包裹在宽松的袍服下,正如她们的低位一样,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只能“三从四德”而毫无低位可言。而民国的“女效男装”,“女子旗袍的改良”正是民国时期追求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运动的直接产物,它开创了近代以来我国女性为挣脱传统的封建束缚,走向现代文明的先河,也是我国近代以来男女平等的开端,为近代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四、从中西合璧透视文明开化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女装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轮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清以前旗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旗袍的局部也被西华,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此外,在30年代末也出现“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使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有人还使用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这些改革的应用虽然并不广泛,但新式旗袍的出现时抛弃中国传统服装宽袍大袖的旧貌,吸收西方的审美情趣,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表明当时人们在保留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的成就。新式旗袍吸收西方文化就透视出当时人们已逐渐接受西方文明之观念,逐渐从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守旧复兴的观念转向文明开化和被迫对外开放的观念。这是中国历史上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突破,为中国

结语:服饰的变迁往往可以展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与发展从侧面透视出了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民国时期女性在新时代西方平等、自由、近代化思潮的影响下,努力挣脱封建礼制的枷锁,追求平等、自由和个性的解放,争取与男性拥有同等的权利,崇尚西方的现代文明,于是这些观念便在最能体现出女性特征的旗袍身上表现了出来。原先平直的线条变成了立体的剪裁;原先繁杂的装饰变得简约、大方。这样的改变使女性的曲线美凸显出来,展示出了女性的高贵、大方、优雅和婀娜多姿。加之精良的制作工艺,材料与款式的有机结合,无不体现出富于生命的美感。它的出现是历史的选择,是民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发展的产物,它透视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民国时代的产物。它的永久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无穷,更在于它印刻着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9.

[2]华梅.中国近现代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3.

[3]黄士龙.中国服饰史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

[4]袁杰英等.中国历代服饰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5]包铭新等.中国旗袍[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

[6]袁杰英.中国旗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