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家事迹

篇一:中国著名数学家生平事迹及卓著贡献

中国著名数学家生平事迹及卓著贡献

陈景润

个人履历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著作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

荣誉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XX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198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84年4月27日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

脑着地,诱发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3月19日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2岁。

家庭:妻:由昆(1951-)

子:陈由伟(1981年12月生)

华罗庚(中科院院士、数学家)

人物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汉族,江苏太湖西北金坛县城镇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被誉为“人民科学家”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

我国著名大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左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

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奠基。贡献

他把《统筹方法平话》和《优选法平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方法使得妇孺都能明白、掌握应用,取得了增加生产、提高质量、

降低消耗的效果。华罗庚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这期间,他还与王元教授合作开展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所取得的结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平台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深受广大中国工人的欢迎。

他精辟地总结了这些年来从事普及数学方法工作的经验,他提出并解决了普及数学方法的目的、内容及方法。也就是他所说的“三条原则”,即(1)为谁?(2)什么技术?(3)如何推广?陆启铿

基本介绍

陆启铿,广东佛山人。195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多复变函数数论、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50年代发表了

《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论文,是国际上较早地讨论多复变函数Schwarz引理的工作,引入了Schwarz解析不变量的概念;与华罗庚合作发表了《典型域的调和函数论》论文,建立了典型域上调和函数的系统理论。1966年提出了常曲率的有界域解析等价于单位超球的论述,并提出了”陆启铿猜想”。70年代指出物理上规范场与数学上的主纤维丛的联络的关系,证明杨振宁的规范场的积分定义等价于沿一曲线的平行移动;在有界域解析映照的固有微分的估值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成就年表

左起丁夏畦,张恭庆,姜伯驹,陆启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