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学而时习之”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对“学而时习之”的看法
读了《学而时习之》,给了自己一种新的解读《论语》的视角。尤其对第一章中的“学而时习之”篇印象深刻,让我重新理解了儒家,以及它在产生之时的形态与后期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的原因,即这种发展途径的必然性。
在开篇就提出了那一经典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孔子说:“学习而不断地操练,难道就不是很欣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很快乐吗?不为人知,却不因此而气恼,难道不正是君子的本性吗”就此,我将从三个问号出发,谈谈我对“学而时习之”的看法。
“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可能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被老师教导,但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学习”二字。“学”大致相当于我们现今说的“学习”,获取某种学识、袭得某种技能等,在于向外求知,借助一些外在的帮助与支持,比如别人的指导、辅助的书籍实物等。而“习”,曾《说文》中解释为“鸟数飞也”,即鸟飞翔时不断重复挥动翅膀的动作,取“重复练习”之意,使学到的东西经反复的演练被掌握,了然于心,娴熟于行。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在做的仅仅是“学”,懂得一件事是怎样的,但对于“习”,也仅可能是作为脑海闪过的一念,往往停在意识,止于口中,而不能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而这也是做学问最忌讳的事情。在孔子看来,我们要“学而时习之”,不仅要懂得事情是怎么样的,还要去不断地操练它,把懂得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生活韵律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如果能在不易察觉的、已成为自己自然而然的一部分的节奏中,增添上自己学到的懂得的东西,默化于自己,该是件多么曼妙的事情啊。难怪,孔子要说“不亦说乎?”呢。
而孔子及其门徒在这样慢慢践行着他们的“习”,路途漫长而曲折。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可以大致地确定的是他们“习”的最多的东西是“文”。在他们之前,“文”的技术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是一般人所能操弄和了解的。但到了他们这个时代,“文”渐渐被普及化,以及随着也出现了诸侯各国兼并导致的国的数量的减少,掌握文字的人越来越来。本来就作为文字阶层的孔子,想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美好的政治期待,就会必不可少地遇到更多的挫折与阻碍。
从这里,也就不难看出孔子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里所蕴含的另一种味道。孔子是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感,有喜怒有哀乐。生活的挫折,不仅仅是外在有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无形的沉重。自己一心所期望实现的那个“复礼”的稳定和谐的政治理想,自己内心的可以说是支撑着自己奋斗于世的信仰,在现实中遭遇种种碰壁,变得斑驳陆离。而这种可以说服他自己继续走下去的理由,在孔子认为,是去追求更高的东西——谋求超越于现世政治之上的独立价值,而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最可宝贵的文化传统。
但仔细一分析,孔子这种超越世俗的价值追求又是存在矛盾的,或者说是不可实现的。“有朋自远方来的悦乎”是主动的,“人不知而不愠的快乐”是被动的,这之间的变化正好体现了不可名状的苦楚,隐隐的挫折感。关于超越世俗,就是自己站在了一个比自身还高的地方来反观自己,这时世俗的万物就如和自己站在一条高度上,而非存留在人自身的内在,也就再也不能通过对自己内心起干扰而对人产生影响了。但你如果真的超越了,也就根本不会有这个“超越世俗”的想法,或者至少是会忘了这个想法。这也就透露出了孔子思想里的一个难局,折射孔子在现实中的困境。他想让自己强调的价值理想高于世俗政治之上,所以就说
“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但同时他又寄希望于现世的政治权力,想通过它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前一后矛盾的思想,是怎么也不可能让孔子在现实中实现他所期望的。这样一看,孔子学说的失败性,在其学说本身就以暴露出不足。
可惜,发展到后来,儒家原先那种锲而不舍的“学”与“习”的精神在历史的进程中渐渐消失,被另一种顽固的东西所取代。就好像用一个硬生生的模子,嵌套在原先的思想上,被外在的力量用力一压,在模子外多余的部分被截断脱落,模子内的部分则早已失去原来面貌,挤压变形在了一起,填充着整个模子。而这说的正是后来出现的以“皇权”为中心的帝国官僚政治的正统意识。
其实在看待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国外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在自己的价值理想与现世秩序冲突时,会选择在秩序之外,建立一套独立的信仰、组织和制度体系;而我们却在将这种摸索更多地停留在内在,本来没什么问题的内在,在这一惊一乍中,也就出现了问题。从内在扭曲生长出了一种政治——“神俗共体”的政治来压抑每个人的内在,而这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摧残原先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美好的价值理想。
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帝国官僚政治的“正统”力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对于中国文化现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的想法是,虽然西方有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但却不能以它们的制度去看我们的制度,或是想改掉我们的制度。我们制度本身在延续,如果断然截断,再拼接上另外一段让其继续生长,这样也未免太过武断了。制度要改不在于一时,而且真正的问题还在于思想已经剑走偏锋,如何行得正?我们真正值得深思的,是关于思想这方面:我们现今中国的文化与之前的先哲们所倡导的之间相比,少了什么东西,或者说我们在失去什么、又改变了什么,以及由此我们又该如何做。这样才能以适合中国的方式来发展我们自身啊。
以上这些,仅是谈谈我自己对“学而时习之”的看法。其实还有更多的问题是有待讨论的,有待去发掘新的道路,而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