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伞秧歌历史渊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州伞秧歌历史渊源

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贯穿着人类的始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在舞蹈中留下印记。随着时代的进步,民间舞蹈也在不断更替变化。流传在三晋大地的山西民间舞蹈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立足,是历史文化结晶,也是民间乡土文化的生动反映。远在先秦时期,山西就有民间舞蹈流传。“禹立……命皋陶作《夏龠》九成,以昭其功。”《史记·夏本纪》载:“舜德大明,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1这些史记中所载原始乐舞《咸池》《大章》《九韶》《夏龠》等,在古都平阳(今临汾)、蒲坂(今永济)、安邑(今夏县)曾经盛行。

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情感表达集中在当地特色民间舞蹈上,体现着来自当地民众的思想情感和民族情怀,彰显着人民追求生活、表现生活、再现生活的美好憧憬。“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先生认为,民间舞蹈是一种群众自己的娱乐活动,中国的民间舞蹈就是以农民为主的舞蹈,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队伍庞大的民众艺术。”

蒲州属于山西晋南地区,是晋南地区传统民间舞蹈。蒲州伞秧歌俗称永济“亮宝”,“宝”是指一个家族的金银首饰、珠宝、或者较为贵重的东西,“亮”是把这些“珍宝”展示给大家。

相传大唐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才辈出,平民百姓安居乐业。当时的蒲州是一个文化、经济、军事要地,因此达官贵族居多。他们在节日和祭祀活动中亮出自家珍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官运亨通,家业兴旺而祈求上苍保佑,表达自己的虔诚的心意,至于以怎样的形式来亮出宝贝,暂无史籍资料可查。直到唐代末年,政治经济开始衰败,蒲州再也没有当时的辉煌盛况,官府贵族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权利地位,这一活动逐渐流传到民间。百姓以家族为单位,则向神灵祈求家人平安、日子顺风顺水。富有的家庭大多挂些金银财宝,或稀有物件以示诚意,没有金银首饰的家庭用青瓷器代替,比如青瓷碗、青瓷碟,这算是他们家庭比较贵重的东西,再用面捏出花鸟鱼虫粘到青瓷器上,或者认为吉祥的东西也可,各尽其力,向神灵献出诚意作为表示,因此被命名为“亮宝”。

清朝时期,每年节日里民众穿着整齐,带上象征吉祥的花伞去大庆关集中表演,声势浩大,沿袭传统。一直到解放初期,大庆关被黄河淹没,以至于后来蒲州伞秧歌这一民间舞蹈只在三个公社的境内留传:西南社——上店头、贺家巷、

1

鲁家;东南社——后坡、东阎郭;东北社——苏家屯、北阎郭。其活动时间与范围是每年2月初五至2月11日,在庙会上进行表演,2月21至30日,在万古寺庙会上表演。从进入正月开始,社里几位领头人率领人们先集资,后分工合作,制作“亮宝”所使用的道具——“花伞”,目的是在民俗节日和传统庙会上进行敬神歌舞表演,庆祝一年的五谷丰收。每公社最多出过十把花伞,三个社三十把,三十位表演者,相当可观。

1983年,山西省要出一部“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胡曼老师被选为编委组成员,在调查走访时无意中了解到流传千年的蒲州“亮宝”,再根据一位叫名韩德宽的老人的描述,绘出了原始“亮宝”图,经过多次实践后逐渐改造后才有了今天的蒲州伞秧歌,并且道具“花伞儿”至今还在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