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之芳院士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之芳院士简介
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常委,所学术委员会-应用分委员会委员,所学位委员会委员。
柴院士1942年9月生于上海,原籍浙江鄞县。
1964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
1980年-1982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从事核技术的应用研究。
其后,曾在美国Purdue大学、法国Strassburg核研究中心、荷兰Delft 大学、ECN能源研究中心、东京都立大学等地短期工作。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柴院士长期从事核分析技术在环境、生物和地学中的应用研究,致力于交叉学科的发展。
代表性的工作有:
1. “中子活化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发展了有毒元素核分析方法学并用于官厅水库和蓟运河的污染调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 “核分析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开展了铱赋存状态的研究及对生物灭绝事件的探讨,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美国核学会奖。
3. “核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致力于分子活化分析方法学的建立,以及对汞、碘、铬、硒等元素的生物效应的研究。
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核分析方法研究若干环境污染物的分子毒理”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项目等。
柴院士长期致力于核分析方法学的发展,并将其应用于一些交叉学科中。
建立了铂族元素放射化学中子活化方法,发现了一些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地质界线铂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多种化学种态,丰富和发展了地外撞击理论;倡导并建立了分子-中子活化方法,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多种微量元素化学种态的研究。
建立并应用多种核分析方法研究金属组学、环境毒理学、纳米安全性,以及核爆炸现场快中子谱等。
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中文著作6本,英文3本,国际重要会议特邀报告30多次。
现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Titular委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顾问,以及其他5个国际学术组织的委员或顾问。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国家级和部委级奖7项。
2005年获国际放射分析化学和核化学领域的最高奖-George von Hevesy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