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黄河边的中国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边的中国》读书笔记
《黄河边的中国》是著名学者曹锦清先生的一大著作,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于1996年5月至11月期间深入河南乡村地区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
作为一部少见的实证考察著作,本书还原了黄河地区乡村社会的转型,涵盖农民与土地、地方与政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涉及计划生育、农民收入、乡村发展等各个方面,生动形象记录了当代中国农村在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这些问题极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花费几周时间读完了这部巨著,在阅读中对黄河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当时的的农村现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在阅读中所所获得的一些感悟。
首先,作者曹锦清先生在书的序言中就提出了看问题的两个视点:一是从外向内看,从上往下看。
二是从内向外看,从下往上看1。
其中从内向外看,从下往上看可以从传统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实现途径及速率,归根到底是受中国农民、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目标、途径与速度所制约的。
其次,作者对乡村社会的调查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入场”,二是如何保存“现场”2,作者他沿着自己的私人亲情朋友的关系网络进入了调查现场。
这是中国农村的传统亲情关系网络决定的,“村落社会是个熟人社会”,我们得面对这个状况,尽可能获得现场资料。
对于三套语言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提到,在中国,似乎有三套语言同时流行。
其一是民间语言,主要是百姓所使用的语言,特别是酒席语言尤为突出,这一语言深刻展现了民间社会风貌,体现社会的变化和情绪,这一语言往往活泼生动。
其二是传媒官话,往往注重形式,实则空洞无物。
其三是校园讲义,主要是从西方传入的一种学术语言,但因为没有文化根基,便成为了在知识分子之间漂浮的浮萍。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方面,曹锦清先生对三种语言的描述体现了“上”与“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隔阂。
关于小农经济特点。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农民与土地,与市场,与政府各方面的关系。
作者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施以后,小农经济仍然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形式,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满足自身的需要3。
此外,从
1曹锦清. 黄河边的中国[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3
2曹锦清. 黄河边的中国[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6
农民与市场的角度来看,周围小型的集市是农民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由于经营的分散性,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很难与大市场衔接。
谈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曹锦清一针见血地指出,农民缺乏意识,无法结成利益同盟,无法通过协商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曹锦清对于小农经济的阐述,反映了农业、农民、农村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许多问题现在依然存在。
例如,农民缺乏利益共同体意识,农产品的市场化问题,这问题依然是农村农业改革所面临的难题。
村干部素质问题。
书中提到,村支书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村里许多得罪人的事情都得村支书来办,而且村支书很难在村里建立起自己的威信。
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许多真正有能力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了。
村支书往往有村里具有宗族背景支持的人单人,因此,存在拉帮结派的风险。
农民负担加重的问题。
90年代,在一片“减负”声中,农民的负担不减反增。
曹锦清先生在书中深刻分析了农民负担加重的原因,他指出,一是由于上层机构臃肿,仅仅在短短几年内,乡镇行政机构人员增加了数倍,精兵简政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上层机构的腐败,作者指出,许多政府人员打着现代化的旗号,中饱私囊,见大厦,买小车,这些支出最后都落在了农民头上。
三是经济发展操之过急,许多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大规模修路、建房,盲目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忽略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浪费了大量资金。
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改善农民和农村现状,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地区差距问题。
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自中国近代化以来,就已将开始了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的进程。
东南地区城市化进程迅速,也带动了其乡村地区的发展,农业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施以后,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地区便迅速发展起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还使其靠近国际市场。
反观内陆地区,发展水平低,起步晚,因此农业商品化程度低,因此改革进程缓慢。
无处不在的人情意识。
书中处处渗透着人情关系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中国社会受传统宗族意识的支配,身处其中的社会人员产生了强烈的“人情观”,人们往往按照亲疏关系待人接物。
正如曹锦清先生所言,在中国,“人情”大于制度4。
村干部选举宗族化、官僚制度的腐败、重男轻女等问题事实上都与传统的
宗族意识密切相关,并且这一思想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
这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大阻力。
曹锦清先生在调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河南农村的现状,更是整个中国中西部地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虽然曹锦清先生坦言,他并没有找到这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指明现代化的道理。
但这些问题具有全局性和深刻性,对于如今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曹锦清先生在这本书中向我们介绍农村社会人们的心理和他们的现状,以社会事实为依据详细的描述了农村人的生活。
此书对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值得深入研究。